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治服老我-約書亞戰勝三十一個王-(三)

宣 信

  (二十)求屬自己的財物

  屬世界的人,追求這世界的物質,得著了就稱那些東西為自己的。神的忠心兒女,不為自己留絲毫,他所有的,都是神所委託給他的:「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基督徒對於物質的看法,就是受託主義,他把神所賜的為祂保留,作祂的工,聽祂的安排成就祂的榮耀。這就是改良貪心的妙法,能夠改變屬世界貪的心。若不先將一切完全永遠的放在主腳前,照祂的旨意支配,我們就決不能算奉獻了的人。

  (二十一)屬自己的懼怕和憂慮

  我們的憂慮差不多都是從愛自己而發生的,我們若完全將自己獻給神,認我們一切的舉動都屬於祂,我們就沒有憂慮了。就自然的承認我們是屬祂的,在祂的保護之下,主耶穌曾說過:「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所以祂接著說:「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所以」兩個字把拜瑪門與憂慮接起來,若心中沒有瑪門就自然無憂慮了。

  (二十二)自己的痛苦

  我們許多的傷心和憂愁是從愛自己的心來的,或是失掉了物質上不應該算為自己的,或在不應該盼望的事上失了望,或者驕傲受了刺激。老我若是果然死掉,就除去許多的痛苦,並將充滿天堂的快樂,帶到我們的心中。

  (二十三)為自己而犧牲克己

  這樣好像是矛盾的,但卻是實在的。一個人可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他為要證明自己的主張,傳播自己的教義,為自己的名譽作到這一切。古時的教會,有一位西門,在一塊大石上坐了二十五年求人的賙濟,吃樹根,但是他充滿著自是自強的心,他克己的目的,是為高舉自己救自己,他這樣吃苦,不過是老我改變了面目而已。

  (二十四)利己的道德

  法利賽人是有道德的,但是他們的道德是一件利己的外衣,完全是要人看見的,所以就無價值了。這樣的道德不過似張燈結彩一般。一個尊貴的婦人,行在街上時提起自己的衣裙,不願與那些犯罪的婦女們接觸。她是有了冰涼利己的禮貌,那些墮落的婦女雖有她們的罪,但或者她們有一顆慷慨的心,或者因自己的愛情受了欺騙而犯罪,就因此犧牲了自己,即或如此,我們不敢算她為無罪,但是比較起來,她們或者比那輕視她們的人,有著更良好的人格。

  (二十五)自以為義

  還是一種利己的性情,就是以自己宗教上的敬虔為功勞,要在神面前自算為義,這樣的人,自然估低了因主所得的義和救恩。聖經上不單是說我們的罪,在神面前如同破碎的衣服,就是我們的義也「都像污穢的衣服」,這些出於自己的義,必須放下,承認自己是無力無用的罪人,接受耶穌基督的義,這樣才能在神面前算為無罪。(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