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英國教會復興報導

 

  最近十二年來在英國興起了「家庭教會」的復興,又稱為「恢復的教會」,其人數增長及信徒屬靈水準遠超過了過去的五旬節(Pentecostal)及新靈恩運動(Charismatic)。

  早在一九五0年因著英國何銳志大奮興,有一批傳道人就為英國教會復興在家中開始禱告。經過了五旬節及新靈恩運動的經歷及服事後,於一九五八年神帶領他們尋求新約教會的「恢復」,於是他們有了「恢復」的異家及信息。從華理士(恢復運動領袖之一)的著作「火浪湧來」一書,我們知道他們看見新約教會的「恢復」不只是五旬節經歷的恢復,而是要恢復神在教會近二千年來所有的恢復,包括「因信稱義」「清教徒運動」「聖潔運動」以及十九世紀屬靈高峰的「弟兄運動」及「福音運動」(參本刊一九八九、五月期刊)

  到了一九七二年神帶領一些傳道人進入「使徒團隊」的服事。他們在各地帶領小型聖經週(特會),帶進成千上萬信徒的復興,也在各地興起獨立的家庭教會。到了一九八二年,每年將近有十萬以上的信徒全家一齊參加聖經週。這些新興的教會,不但在各地自立自主,沒有形成任何新宗派和組織,完全由當地教會信徒治理、牧養。初信信徒其靈性遠超過多年的信徒,他們的團契生活,社區服務非常突出,甚至參與當地報紙、電台,設立學校,對非洲飢荒援助均有成就。

  為了讓有心服事教會的信徒,明白「恢復」的原則,和他們的情形。茲從「恢復雜誌」選出幾篇報導來分享。一、恢復的源流二、家庭教會三、恢復的七大特點。

  「恢復」的源流 華理士

  「恢復」的教導是來自新靈恩運動的更新嗎?

  事實上,「恢復」的先鋒們早在靈恩更新運動肇始之前。就已經被聖靈充滿了。

  一、三支流之匯集

  在英國西南力,我們有一群人因著神的感動開始為教會復興禱告。早在一九五0年代,對我們見識過何銳志大奮興一九四九~五0的一幕後,在我們家便開始有了禱告會,而且還持續了許多年。另外在這國家各個不同的地方也有了同樣的禱告會。

  這項禱告的運動雖沒普及開來,但卻十分火熱。當人們開始被聖靈充滿後,另外有清楚的五旬節經歷,而在外在上並未形成教派的人就被吸引進來。

  復興和五旬節經歷之重視造成了許多的騷動。有些人沒有五旬節的經歷背景,就像我一樣,毫無疑問的對於極端及不平衡的情形就會謹慎過度。但在另一方面,我們一些五旬節的弟兄們卻看到這種迫切祈求聖靈澆灌的火熱情景,而且對他們來說,即復興已經來臨。

  到了禱告運動的第三階段,我們特別加強有關神的恢復信息。因此,有了一九五八,六一,六二年在迪旺的三次特會。在這些大會中,特別重視重建新約的教會,以及得著聖靈的大能。很多領導人也在這些聚會中被充滿並看見異象。

  二、新運動的爆發

  一九六三年,當我遠在紐西蘭時,英國就出現了最初稱為「新五旬節派」之興起,以及後來所謂「新靈恩運動」及更新運動。「信心之泉」(The FountainTrust)成立後,給傳統教會帶來了更新,而我們有些人參與了更新運動的特會及聚會。

  在這些令人興奮的日子裡,神闖進了走樣的教會,充滿了失敗的信徒,而且同時也解決了我們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和偏見。

  一九六五年,我們在肯特(Kent)舉辦了第四次也就是最後一次的「恢復」特會。主題是「門徒的使命」。我們雖有共同的看見來針對門徒及先知的須要,但仍十分加強福音派訊息。

  當更新運動進行中,有人對此恢復的強調有所反應。但有人卻不然。有些人曾經付出代價去接受聖靈的祝福,深覺不能再度經歷一次類似的創傷。而其他人則對此信息的重要性,表示無法信服。

  三、找尋新關係

  早在一九七二年神把我們這小撮有相同意念的人聚集在一起。我們尋求明瞭神所預言的計劃,但神卻想帶領我們進入另一團隊的關係中。

  我們確信面臨了轉捩點,沒有一個人能再度像以前一樣了。我們由門徒團隊的觀念著手,漸漸的開始讓不同恩賜的人們在一位使徒的領導下一起同工。

  後來我們也發現同樣的事情在美國發生。我們曾跌倒過,然而我們更小心留意神對我們說什麼,而且發生過一次分裂。但並沒有因此阻止神繼續工作,而這種同工關係和原則並未步入末途。

  許多教會已由客廳產生--從此「家庭教會運動」-轉向更大場所及增多。許多傳道人也開始向海外廣傳。我深信,以謙卑、智慧和更成熟的態度來面對我們有過的經歷,這是治癒教會分裂的最佳良方。

  在修利(英國南部州名)我們曾舉辦過小型聖經週(特會),對於恢復異象的廣傳是一個很有果效的方式。經過了六年之久一直到一九七0年中期才結束。

  在這同時期,另有一項聖經週也在英國北部開始舉辦,最後變成達利斯聖經週。年復一年,在神的話語聲中由最初的一小群人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

  恢復順利而確實地被推動中。

  家庭教會(教會)柯尼渥

  過去十二至十五年來,教會的生活型態有了極大的轉變,家庭教會或細胞小組已相當普偏地建立起來。而這種小組的操練也成了一般教會生活的一部份。

  此種趨勢來臨的主因是,我們深信我們必須認真地去謹守主耶穌的教訓,作主基督的門徒。而且「講員與會眾」這種方式,對於佈道和教導性的講道十分理想,但對於彼此間的關係發展卻不太適合,也無法促進相互問的關懷。

  另一個主因是在於渴慕看到基督的身體得以運作,以及在一個適當的安排下讓關懷及領導的恩賜得以發揮。

  首先必須認識家庭教會的五個主要目標:

  一、作門徒的重要性(馬太28:18-20)

  鑒於一個人無法主動學習-所以對於有關生活的需要,必須給予仔細而合宜的教導。可以話語來教導,但更重要的是要以實例說明。家庭小組須以此當作他們的目標。

  二、引領人達到成熟(西1:28~29)

  帶領人走向成熟之道,這是為每人所預備的。而且唯一達成的途徑,是在聖經裡得著!

  三、關懷人們(馬太9:35~36)

  所有成長中的教會,都有苦痛和無助者、老年人、單親家庭以及社會急難者。教會的特色就是關懷。而小組對於關懷的實行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

  四、軍隊般的訓練(結37:1-14)

  在以西結的時代,一支復興的子民是成為軍隊。我們也須要去訓練和裝備神的子民。而家庭小組大小是十分理想的規模。而在傳福音的需要上更是重要。

  五、真摯的關係(來10:25)

  小團體對於新來者提供了「入口」而且能更深入的瞭解其他人,增加彼此服事的機會。

  「恢復」的七大特點

  「恢復」是另一個宗派嗎?-七種我們不能信以為真的原因。

  「恢復」呈現多樣的面貌,難以劃分派別。

  華理主說過:「有令人驚訝多種恢復的水流,其中卻沒有一個「總部」或「階級」 的形成。湯尼•摩特在任何方面都不下在伯尼•瓊斯或特利.維奇之下,對於其他弟兄們而言亦是如此。弟兄們被興起成立了許多使徒團隊,為要透過他們完成神的旨意。」

  二、所有參與「恢復」水流的信徒們都 一貫地堅持拒絕被加上「標誌」。

  華理主說:「如果我們接受被「標明」,並同意我們當中需要有「宗派的意識」,那我們就已經在某些地方失去恢復了。如此我們就必需悔改,回頭看看我們在何處錯誤並加以改正。神不只是要一個「恢復,較高靈性」分割的教會。祂所要的乃是基督的「身體」。

  三、「恢復」的信徒們是隨時敞開來接受新的真理。

  巴尼•康比斯說:「在過去,蒙神帶領有新行動的基督徒,往往被以往運動中的信徒所逼迫。例如五旬節派的信徒反對新靈恩運動的更新主張,就是一個例子。但是恢復運動卻未曾被拒絕過。比方說,約翰•文伯的「神的新行動」是強調神蹟和奇事。

  「我們所有的領袖都至少一次參加他的特會,他們都以僕人的身份前去學習。雖然我們並不以為這些聚會已臻完全,但是有一股新鮮之流抓住我們,並從其中得著幫助。」

  四、「恢復」的第二代信徒比第一代更積極急進。

  巴尼•康比斯說:「五旬節運動的第一代信徒中,如威利•波頓、史密斯•維格士維爾、湯姆斯•摩柯具備了第二代信徒所沒有的熱忱。而在這恢復的水流中,第二代信徒卻比第一代信徒更具熱忱。恢復中的人們是真正地從事於裝備其他人以便接棒,並給他們機會來成全。他們將不必墨守前人的成規。

  五、強調地方教會的意義;就是說參與一個宗派,將形成根本無法改變的形態。

  「我們的觀念是,地方教會乃神在每一地區基督的身體。」特利•維奇說:「我們不斷地教導地方教會,正因為他們在他們的地區蒙召,他們就應該相信神要在當地興起他們的帶領者。

  「不同於宗派的是,我們並不差遣牧師從一地至另一地,使得當地教會感覺他們與差會牧師比與當地牧師更接近。牧師必須是本地成長,而最重要的就是當地教會自己的繁殖與擴增。」

  六、使徒團隊必須是保留有可塑性的, 顯示出樂意解散,並在最適當時機 調整方法與結構。

  哥德•商特說:「令我鼓舞的事是我們當中已經擴散出去,並且我們已行之有年了。

  「我們已經在我們的團隊中不斷得人,且成立新的團隊,能保持這種情形,我們就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我們達到不願去適應的地步,我們就幾乎要解體了。

  七、我們確信神的話不僅過去未曾失敗,將來也必勝利凱旋

  果尼•瓊斯說:「你說,你們所陳述的運動,將來必不可避免地走向其他運動同樣的結局。你們說聖靈的每一次行動,總要因著未曾改變的歷史型態受到虧損。

  「然而,我寧願相信在我們這一代,聖靈的工作將找到樂意順服且具責任感的人,使所預定的「完全」與「豐滿」,能成就在我們這一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