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純愛的祈禱

摘自「渴慕的短禱」

第一章 純愛祈禱之定義

  一切祈禱的核心是一種以愛的渴慕來加深人與神之間愛的關係,這種祈禱又稱為「愛慕的祈禱」。那是嚮往神我們的父親,嚮往我們所愛的耶穌,或嚮往愛之本源的聖靈的一種愛的行為。

  在為純愛祈禱下定義之前,最好指出一些構成其基礎的基本真理。我們相信我們是神的殿宇。在愛的渴慕之祈禱中,我們常會意識到神居住在我們裡面,並體驗到在我們內在發生愛的回答。因此,我們發現自己是在實行歷代以來為眾人所知的祈禱方式。初學祈禱的人,他學習想像神包圍在他四週,就如同我們所呼吸並在其中活動的空氣一樣,或想像主在他身旁或在他裡面。

  基本上,愛慕之情該以信、望、愛三者為先決條件。相信神是一位充滿愛的神,我們因愛而對祂信任,並且真正地愛祂。一個謙遜的心靈才能在有急需時轉向神,並且期望獲得祂的愛。再者,它要我們擺脫一切有害於我們與神之間互愛關係的事物。否則,我們便是偽君子,表面上愛神,而實際上卻是與祂敵對。假若愛慕之情漸漸形成為習慣,它便要求我們甚至在小事上自動擺脫得罪神的機會。因為假若一個人故意觸犯他所愛的神,他一定不能真愛祂。因此,這種祈禱也要求我們擺脫使我們遠離我們所愛的主的一切。所以,這種祈禱方法是建立在人尋求瞻仰及在愛裡獲得無限完全的願望上,唯有無限的神能賜予這種愛。最後要提的是,這種祈禱要持之以恆。若偶然實行幾次是不會有效的,必須不斷地、持之以恆地實行,無論在枯燥時、冷漠時、喜悅時、欣慰時都該實行。它不需要很大的技巧,而需要良善的意願及無限的愛。

什麼是愛慕之情

  愛慕之情是一種純愛的祈禱,它使我們在熱忱的愛中將我們整個的舉向神。這種祈禱,口禱或心禱均可,有時很短,只用幾句話,而它基本的動機是愛。它與唸誦不同,當我們唸誦時,其動機是為表達許多美德中的一種,諸如發表信心、盼望或表示謙遜、歸向神,或表示服從,或痛悔自己的罪。它有時如所謂的愛的交談,愛的交談是一種持續性的祈禱,有時是短禱,愛慕之情只持續幾秒鐘。無論任何人都可採用這種祈禱。個人很容易做,可以教給孩子們採用這種方法來祈禱,他們的生命將因此而受益。父母與老師若能及早幫助兒童在他們心中建立與神相愛的關係,在他們的天真無邪之中,當父母或老師教導他們在愛中轉向神時,他們完全向在他們裡面的聖靈的行動開放自己。當他們繼續向聖靈開放自己的心靈時,誰能預料聖靈將在他們純潔的心靈上做何等奇妙的工程呢!他們的祈禱生活將會如何的活潑生動!當他們在這種祈禱中成長時,他們能體驗到神的愛。在他們青春期情緒不穩定之時,這種祈禱能堅強他們,並使他們處在主的保護之下。

  我們提倡愛慕的祈禱的目的,便是要使它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份,使它好似呼吸一樣自然。但是當我們本能的呼吸時,我們並不如祈禱那麼困難,但這種祈禱是需要許多練習才能成為一種自然的習慣。練習這種祈禱有兩種方法。首先,自己要體驗到神在我裡面的愛。在這種情況中,愛出自聖靈,我們讚同祂的行動,很自然地發出真摯之情,而不需要別人的教導。那似乎要將我們燒盡的火焰點燃了,我們的精神飛揚起來要與神聯合。由心中發出熱愛的嘆息,在神無限之愛的面前,這種行為是人心靈本能性的反應。這種情況常發生在「聖靈之洗」中,這便是那些領受這種恩典的人有活潑而深刻的祈禱的原因。只要他們一旦真正體驗過主對他們個人的愛,便不需要別人教導他們如何去愛祂。他們所需要的是鼓勵他們持之以恆,並知道如何使這種愛趨於單純,直到它變成一個對神的愛的注視,並使它持續整日。

  假若一個人尚未深刻體驗到神以愛臨在於他裡面,他也可採用這種方式。神不會使他等待很久便會讓他體驗到祂的愛。以下所引述十字架約翰的話能給予我們很大的安慰,並鼓勵我們在愛慕的祈禱上前進:

  「我們應該知道,如果一個靈魂尋找神,神必更加的尋找他;如果他向神表露他的愛的願望如同一股醉人的馨香,同樣,神也散發出吸引人靈的馨香,並使靈魂追隨祂。這些馨香是祂的默示與『愛撫』…祂所賜給靈魂的熱望是預備靈魂去選擇更香甜的愛…直到他只願意與神完全聯合。」(愛的火焰: Living Flame of Love )

愛慕之情的益處

  聖人及靈修大師都極稱揚愛慕式的祈禱。他們認為愛慕式的祈禱應該變成一種習慣,而不只是不斷地操練。因此,法蘭西斯.撒肋爵主張愛慕式的祈禱能使無法參加團體祈禱的人也能得到祈禱的屬靈益處,不致於在祈禱上有所損失。他寫道:「…其他形式的祈禱能以這種祈禱代替,但是其他形式的祈禱卻不能代替這種祈禱。沒有它們,我們無法度瞻望生活,只能很貧乏地過著東奔西跑的生活。沒有它們,靜默將成為懶散,工作成為沉重的負荷。因此,我勸告你們,你們要全心採用這種祈禱方式,總不要停止。」(敬虔生活的指引:Intraduction to the Devout Life )

  不斷的採用愛慕式的祈禱,我們能克服所有的誘惑,並能達到德行的高峰。十字架約翰說:

  「當一些拂逆己意的事發生在我們身上,而我們感到受任何一種罪惡∼例如貪慾、憤怒、無耐心、復仇的攻擊時,我們不應該以與此罪惡相反的德行來抵抗它;一旦當我們意識到這種情況時,我們該以一種聖靈所賜的愛(當時的作者以此名詞來表示「愛慕之情」)來抵抗這種罪惡,並且應以我們的愛與神聯合。因此,靈魂能脫離他四周的環境,而呈現於神前,並與神聯合。如此,罪惡、誘惑便無法產生作用;因為靈魂若在愛的情況中,能以神的幫助來抵抗誘惑,…此時魔鬼所引誘的無非是一個屍體,牠與一個無感覺、無法感到誘惑的靈魂作戰。」

  我們應該記住,在上述這段話中,十字架約翰主要是指已經實行安靜默禱的人,但在禱告起步者應尋找其他方法抵抗誘惑,假若他們的愛尚未熱忱到足以驅逐它。

  顯而易見的,假若我們常常向神表示我們的愛,這能增加愛的強度;當愛慕之情幫助一個人表達愛時,同時也使他產生愛。這一切證明了大德蘭的話的真實性,她說:「一個靈魂的進步不在於過多的思想,而在於他愛的多少。」這時期的許多其他作者認為實行愛慕之情是達到純全德行之境及屬靈經歷的最直接及最簡易的方法。因此,柏羅西院長寫道:「愛慕之情的習慣是一個人達到純全之境最穩妥、最可靠的捷徑。」我們應該記住,一個人採用愛慕之情的祈禱,並非指他就不需要操練如何捨棄自我。

  在實行愛慕式的祈禱上,大德蘭給予我們最恰當的勸告,她說:「我們應該培養偉大的、帶有愛的渴望。」遠在大德蘭之前,有一位偉大的道明會屬靈人陶樂(John Tauler )對此曾作了極動人的解說:

  「你的祈禱要向三而一神而發,獻上你心中的讚美。懷著熱忱的願望,盡你所能地讚美神。因為神是看人的意志及願望;只要意志真正渴望,他一定能做得很好。雖然,人無法靠自己將他所渴望的付諸實行,但是,神以人的意願來判斷人的行為。其實,若我們的渴望是摯誠的,則它們在神前也是偉大的。」

  關於內在的渴望,小德蘭留下最扣人心弦的話語,她為了愛耶穌而發現自己充滿了不可能的願望,因為她要擁有一切的聖召。她願意追隨傳教士、牧師、教師、殉道烈士等的聖召,她要在同時完成每一種英勇的行為,她寫道:

  「我渴望能像使徒、先知那樣去啟迪人的心智;我感到我有使徒的呼召。我願意走遍天涯地角,宣揚你的名,將你的十字印在異教者的靈魂上;我不只以一種特殊的使命感到滿足,我要向五大洲及最遠的海島宣講福音。即使這樣,我也不能感到滿足…,我願意由創世之初直到世界終窮之時,都是一個傳教士。我最大的願望是為你,我的救主灑鮮血,直到最後一滴…,輕而易舉的殉道永不會滿足我,我要嚐盡一切的殉道方式。」

  後來,當她讀了保羅致哥林多前書十二及及十三章時,她了解愛存在於每一件事奉中,若沒有愛,一切都是空虛的,她解說到:「愛是一種聖召,它包括一切;它是普遍性的,包含一切時間及空間,它是永恆的。我帶著喜悅呼喊:『耶穌,我心所愛的!我已經找到我的聖召,我的聖召便是愛』…沒有比愛更多的了…,即是立刻為主成就每件呼召∼最後,我的夢並不是夢,而是真實的。」

  當我們如同她一樣充滿聖靈時,我們由以上引述的句子裡可以看到聖靈如何在人心靈上默啟一種愛的願望,這些願望看起來似乎在人是不可能,其目的只是要取悅神的心。誰能說這些英雄般的願望不為神帶來光榮呢?正如陶樂所說的:「神以人的意願來判斷人的行為,…若我們的渴望是摯誠的,則它們在神前也是偉大的。」在小德蘭身上,神的確找到一顆偉大而英勇的心,並且以愛慕之情來取悅神。在她生命末了時刻所說的那句話:「在生命的終結,神所看的只是愛。」是何等真實啊!

  讓我們來看看真誠的實行,愛慕的祈禱所獲得的其他屬靈益處。這種祈禱淨化我們的意願,使我們的行為有最純正的動機,即是為了愛,為了無私的愛。因為我們愛神並不只以我們的心靈,也以我們的身體、感覺來愛祂。這使我們更熱衷於德行的長進,及與神聯合。但是它也會面臨一種危險,便是過於依靠自己的感覺,雖然它在給予我們達到純全及堅持到底的熱忱上佔有很重要的位置。當神將這些感覺賜予我們時,我們要為神賜予我們這些感覺的目的而欣悅地接受它們。祈禱該是一種令人喜悅的活動,因為它是以愛來與那宇宙間最令人愛慕的主交往。

  當這些愛的意念日漸增多,且日益加強時,它們便滲入我們的行為,使之轉變為祈禱及德行。只要以極大而無私的愛去做每件事,在神眼中最微小的行為也具有極大的價值及力量。我們想想,在拿撒勒耶穌的家中,從外表看來主所過的是樸實而平凡的生活,一切都極其平凡、極其簡樸;但是超凡的德行及熱忱的真愛卻表露在祂微小的行為中。在小德蘭的生活中,我們也可發現相同的情形。她的一生是耶穌三十年隱居生活完美的詮釋。

  一個人越遠離罪,便越能擺脫對人或對事的過度眷戀,這是不足為奇的。讓我們相信一顆經常向神獻上摯誠的愛的心,會由他所愛的主領受許多超然的力量。

  當這種愛慕的祈禱成為對神的一種愛的注視時,它可以幫助我們整天以一種簡而有力的方式與主交談,並與主不斷在愛中聯合。它變得如同呼吸一般自然,它使得我們的心親密地與主聯合,這種聯合賜予我們力量,並結出果實。

  若以愛慕之情來淨化我們的思想及願望,則要適當地限制我們行為中過多的愛慕之情。過多的感情作用能產生疏忽。當我們時常以愛轉向神時,我們便會很習慣地將我們的思想轉向神,並在每件事上尋找祂的忠告,如此,我們不會隨心所欲地去涉足於每一種自以為是的德行。

  像十字架約翰這樣的作者,憑經驗知道愛慕式祈禱的真意。他寫道:「愛慕式的祈禱甚至能使我們避免能得罪神的小過失,並能極有力且有效地幫助我們操練德行及達到純全的高峰。」當然這是假定一個人已養成以愛慕之情來祈禱,並且已獲得上述的祝福及效果。其結果是他獲得無比的平安,表現出寧靜的精神。一個不斷與神有親密結合的人享有神同在的標記,即是深而持久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