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
神的同再比計畫更重要
陶恕 今天,「節目程序」和「節目程序編排」等字眼在教會非常流行。我覺得這雖不能說是一種不祥的現象,但也值得我們注意。 我很明白這些字眼不過是借來說明一般教會聚會的秩序而已,只是這些崇拜上的編排實在太拘謹了點,以致少數仍然想依循新約教會方式崇拜的人感到很不對勁。 當我們將現時刻意編排好程序項目的聚會,與新約教會的聚會比較時,就想起一位著名文學批評家讀了蒲柏(Alexander Pope)翻譯荷馬的作品《奧德賽》後所下的評語:「這是一首美麗的詩,但不是荷馬的詩。」同樣,今天那些緊湊、動人、富娛樂性的崇拜程序可能安排得一流—但不再是基督徒的崇拜。新約教會的聚會與現時教會的聚會簡直不可相比,唯一共通的是有許多人聚在一起,此外別無所同。那是因為兩種聚會所注意的對象不同。 無論是聖餐、崇拜、佈道會、禱告會或其他任何基督徒聚會,注意力永遠應對準基督。「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十八)主耶穌說這些話,為基督徒的聚會定下了模範。按照新約的記載,五旬節以後基督徒聚會最顯著的特色,就是信徒都全神貫注於復活主的身上。甚至在第一次教會聯席會議中(此次可稱為「會務」會議,假如當時有這樣說法的話),都是在極莊嚴而敬虔的氣氛下進行。他們談論神、基督、聖靈、聖經,和那些為耶穌的名奮不顧身的人。他們商議了一會,便草擬一封信,由猶大和西拉送交外邦教會,指示他們當行的事。召開這樣一次大會而沒有議程,是很難想像的事。與會者理應事先知道開會要討論甚麼事;然而,最值得注意的是,整個會議的過程是在崇拜的氣氛下進行。因榮耀之主的同在,他們根本沒有注意到會議的安排。 再者,新約時代的佈道聚會和奮興聚會,也不離崇拜的內涵。使徒行傳是一本記述佈道和宣教事工的書,文中無處不見神的同在,當時信徒也時刻不忘神的同在。門徒從不玩把戲以招來群眾,他們專心仰賴聖靈的能力,所作一切都連於基督,樂於與祂共享得失。至於編排「節目程序」和用耶穌作贊助人之類的念頭,他們連想都沒有想過。對他們來說,耶穌就是一切,一切事情都必以耶穌為依據。祂是阿拉法,也是俄梅戛;祂是始,也是終,昔日和今天都是如此。 在早期信徒的心中,基督就是一切。基督不但支配了他們的行為,更支配了他們內心的態度。他們的心境、舉動、期望,都是出自一顆赤誠的信心,他們認定耶穌就在他們中間,祂是創造主、教會的元首和大祭司。 我坦白承認,一個基督徒的聚會不可能沒有程序。聚會要秩序井然,程序是少不了的。如果要唱兩首歌,必定有一首要先唱,一首後唱;這個先後次序或許只記在某人心中,或許寫在紙上,無論如何我們已經作了某些「節目程序」的安排,縱然我們不喜歡用「節目程序」這類字眼。我們在這裡要著眼的是,現今節目程序已取代了神的同在,取代了榮耀之主的位置,成為吸引人的焦點。因此每一個地方最受歡迎的教會往往是提供最有趣味節目的教會;也就是說,這些教會可讓會眾享受最好和最多的特別節目。這些節目程序編排得非常緊湊,推動整個聚會進行,使會眾不斷引頸以待。 這種現象影響各地教會和基督徒,即使那想按照神昔加藉摩西在山上的指示來事奉的人,也會受到矇騙,以節目程序上的編排取代了神的同在,以致總不能成為成熟的基督徒。因為他們一開始學習過屬靈生活的時候,他們的胃口和屬靈觸覺已被誤導,變得遲鈍了。不少這樣的信徒年復一年的,每星期日到教會參加聚會,聚會程序編排得無懈可擊,他們完全不察覺每主日所見所聞根本不是基督教的東西,不過是一些熱心但卻被誤導了的人,加諸教會聚會中的異教觀念。 如果每一個人都在聚會中培養出要與主同在的意識,對教會實在大有益處。只要我們以基督為至高不變的敬拜對象,節目程序的編排即可幫助我們有秩序地敬拜神;否則,恐怕我們會本末倒置,讓程序把真光完全遮蔽了。沒有教會能承受這樣的損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