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
新造的人----屬靈人的印記
盧 雲 引 言 屬靈生命是神給人的禮物,是聖靈給我們的恩賜,把我們帶進神愛的國度當中。不過,神聖的恩賜不是叫我們守株待兔,被動地等候它臨到我們身上。耶穌告訴我們,要先求神的國。「先求」即是把事情放在首要位置,這不僅是一種認真的渴求,還包含很強的決心。屬靈生命的成長有賴人自己的努力。我們很難抗拒和克服那些不斷驅使我們重歸憂慮的力量。耶穌也曾歎息:「……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可十23)為了提醒我們要努力進入天國,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十六24) 這裡涉及操練在屬靈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屬靈生命不可缺少操練,操練正是門徒生活的標誌。屬靈操練使我們對神微小而溫柔的聲音有敏銳的觸覺。先知以利亞並不是在狂風、地震或烈火中與神相遇;而是在微小的聲音中遇見神(王上十九9|13)。透過屬靈操練,我們便可辨別那微小的聲音,隨時作出回應。 我們的生命充斥著各色各樣的憂慮,經常受林林總總外在和內在的噪音煩擾,以致神對我們說話時,不能真正聽到祂的聲音。我們變成屬靈失聰,聽不到神的呼喚,摸不著祂的指示,我們的生活因而變得荒謬。荒謬的英文「absurd」在拉丁文是「surdus」即失聰的意思。我們要操練屬靈生命。因為我們要學習聆聽神的聲音。神常說話,但我們經常聽不到;當我們學習傾聽時,便開始過順從的生活。順從的英文字「obedient」來自拉丁語的「audire」,即「聆聽」的意思。屬靈操練是重要的,使我們由荒謬的生活慢慢步入順從的生活;由充滿憂慮的生活,走向重獲心靈自由,有足夠的心靈空間聆聽神的說話和遵從祂的指引。耶穌的生命就是順從的生命。祂時刻留心父神的聲音,隨時依從父神的指引。耶穌的耳朵是完全開放的,這才是真正的祈禱。一切祈禱的核心其實就是聆聽--順從地站立在神面前。 因此屬靈生命就是要集中意志力,努力在生命中創造內在和外在的空間,來過順從的生活。屬靈操練使我們心靈的空間不再被世界完全佔據以致無法聆聽;使我們重獲禱告的自由,更貼切地說,是讓神的靈在我們裡面禱告。 現在讓我跟大家介紹兩種使我們「先求神的國」的操練,它們也可被視為禱告的操練--獨處的操練和群體生活的操練。 耶穌的生命 耶穌是我們的救主,不僅是由於祂對我們說和作的一切,更重要的,是由於祂說的、作的都是依從父神的旨意。這解釋了為何保羅可以這樣說:「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照樣,因一人的順從,眾人也成為義了。」(羅五19)耶穌的生命是順服的生命,祂生命的重心就是對父神的順從。這可能叫我們難以理解,因為順從在現代社會是貶意詞,使我們想起一些強行將自己的意願加諸我們身上的權威人物,或記起某些不愉快的童年事件、受刑罰恫嚇下勉強完成的任務。但這些均與耶穌的順從扯不上關係。祂的順從是指對祂所愛的父親一種絕對、無懼的聽從,而在父與子中間只有愛。 父與子之間無窮無盡、永不止息的愛包含而又超越了我們所知的各種愛情。它包含了父母之愛、兄弟姊妹之愛、夫婦之愛、師友之愛。然而,它又遠超過這許許多多人世間有限的愛情經驗。它是一種關懷備至卻要求很高的愛。它是一種充滿支持卻非常嚴厲的愛。它是一種溫柔卻強烈的愛。它是一種給予生命卻接受死亡的愛。在這種神聖的愛下,耶穌被差遣到世上;為了這神聖的愛,耶穌在十字架上犧牲自己。這種無所不包、至情至性的愛,這份彰顯了父子關係的愛,其實跟父與子一樣,是一個神聖的位格。祂也有個別的名稱--聖靈。父愛子,把自己一切都傾盡給子。子為父所愛,把一切也交回給父。聖靈本身就是愛,永遠包圍著父與子。 這份永恆的、合而為一的愛正是耶穌屬靈生命的中心和源頭。耶穌的屬靈生命正是在聖靈的愛中對父神永遠專注的生命。耶穌的事奉就是從這樣的生命開展出來的。耶穌進食和禁食、祈禱和行動、奔走和休息、傳道和教導、趕鬼和醫病,……都離不開聖靈的愛。我們永不能完全明白耶穌多元化事奉的意義,除非我們看到所有事奉的脈絡:在親密的、完全的愛中聽從父神的旨意。因此,我們可以明白耶穌事奉的最終目標,正是要把我們帶到這個最親密的、合而為一的愛去。 我們的生命 我們的生命本應跟耶穌的類似。耶穌事奉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把我們帶進父神的家裡去。耶穌來,不單為了使我們從罪和死亡的轄制中釋放出來,而且要把我們帶進與祂神聖的生命合而為一的親密境界。我們很難想像這是什麼意思。我們往往強調耶穌跟我們的分別,把耶穌看成全知及全能的聖子,而自己則是有罪的、軟弱的凡夫俗子,於是認為耶穌是不可親近的。這種想法未免忽略了一件重要事實:耶穌來是要把祂自己的生命賜給我們。祂來是要把我們提升到與父神的愛合而為一的境界。只有當我們認識到耶穌事奉的核心時,才能了解屬靈生命的真義。一切屬於耶穌的也同樣賜給我們。耶穌所做的一切,我們都可以做。耶穌從沒有視我們為二等公民,也從沒有隱瞞什麼不告訴我們:「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約十五15);「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約十四12)。耶穌希望我們跟祂同在一處,祂那祭司的禱告把這個希望表露無遺:「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我在他們裡面,你在我裡面,使他們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父啊,我在哪裡,願你所賜給我的人,也同我在那裡,叫他們看見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將你的名指示他們,還要指示他們,使你所愛我的愛在他們裡面,我也在他們裡面。」(約十七21|26) 這段說話把耶穌事奉的本質巧妙地表達出來。祂要像我們,目的是使我們可以像祂。祂從不強調自己與神同等,而是倒空自己,變成我們的模樣,以致我們可以像祂,分享祂神聖的生命。 耶穌差遣聖靈來,帶領我們進入神聖生命的完全真理。真理不是指一個思想、一個概念或一條教義,而是指一段真正的關係。帶領我們進入真理就是帶領我們進入一段嶄新的關係,這關係跟耶穌與父神之間的關係一樣;這就是進入一個神聖的聯合。 因此,五旬節是耶穌完成使命的日子。耶穌事奉的果效在五旬節充分顯露出來。當聖靈降臨和居住在門徒身上時,他們的生命就改變成為像基督一樣的生命,這生命是由聖父與聖子之間的愛所孕育出來的。屬靈生命把我們提升,使我們成為神偉大而神聖生命的一部分。 要過屬靈生活,必須有心靈的改變、轉向,或是驟變,或者是長時間逐漸轉化,總之,都會在內心經歷合一的感覺。我們知道自己是生命的中心,我們所看到在這中心的一切改變,可理解為屬神生命的奧秘的一部分。我們的矛盾和痛苦、責任與承諾、家庭及朋友、活動和計劃、希望與夢想再不是林林總總教人疲倦不堪、不勝負荷的壓力。相反地,它們正好從各方面印證和顯示聖靈賜給我們的新生命。從前充塞和困擾我們的「這些東西」,如今成為神給我們的禮物和挑戰,強化和深化我們所發現的新生命。這不表示屬靈生命可挪走我們的掙扎和痛苦,使我們更易生活。耶穌門徒的生活清楚顯示痛苦不會因生命轉化了而減少。有時甚至較以前有增無減。但我們不再把目光放在「多與少」的問題。要注意的是聖靈的說話,然後順從帶領,不管是去快樂園地,還是痛苦之處。 貧窮、掙扎、肉體和心靈的痛苦,甚至是內心的黑暗可能繼續是我們經驗的一部分。它們可能是神潔淨我們的方法。但生命不再受沉悉、憤恨、憂鬱或孤獨等情緒所困擾,因為我們知道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都是通向父神的家的一部分。 獨 處 沒有獨處,根本不可能活出屬靈的生命。獨處是從撥出特定時間和空間單獨面對神開始的。我們如果相信神存在並積極參與我們的生活--醫治、教導、引導我們--自然需要騰出時間和空間,專心等候神。耶穌說:「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太六6) 在生活中撥出獨處的時間是至為重要卻又至為困難的操練。我們可能一方面強烈渴求有一段真正的獨處時間,但另一方面,又不知如何面對這段時間--單獨一人,無人共語,無書為伴,無電視在旁,無電話要應酬時,內心不免湧現一片混亂,教人心煩氣躁,困惑不安。於是不消片刻,我們便按捺不住,重回忙碌生活的懷抱去。進入內室,關上門,不等於便可摒除一切內心的疑惑、憂慮、恐懼、苦思、掙扎、憤怒和衝動。相反地,當外在世界的干擾被拒諸門外時,內心的煩憂便如泉湧至,川流不息。我們常借外在的噪音來淹沒內在的暗流,因此,我們難以獨處,一點也不奇怪;與內心種種掙扎硬碰,可以叫人焦頭爛額,痛苦難熬。 由此可見,獨處的操練重要無比。面對充塞而又充滿憂慮的生活,我們不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從獨處,來解決當下的問題。我們會找到千百個理由來逃避獨處。因此,我們必須開始細心計劃獨處的時間。每天五至十分鐘可能是我們耐性的極限,又或者每日可騰出一小時、每星期一個下午、每月一日、每年一星期不等!獨處時間的多寡因人而異,根據氣質、年齡、工作、生活方式和性格成熟程度而有所不同。不過,我們如果不撥出時間單獨見神和聽祂的聲音,便是沒有嚴肅和認真地正視我們的屬靈生命。我們或許要在記事簿中白紙黑字地寫下這段獨處時間,以致無人可把它挪走。然後我們可對朋友、鄰居、學生、顧客、病人說:「對不起,那段時間沒有空,我有約會,沒法改期。」 一旦我們下定決心花時間在獨處上,我們的內心便逐漸留意到神的聲音。在開首的數天、數個星期甚至數個月,我們可能感到浪費時間、一無所得。起初,獨處時間可能只充斥著無數潛藏著的思想和感覺。 我們直覺上感應到獨處的時間是十分重要的。我們甚至期待著這段貌似無用的奇怪時間。這份對獨處的渴求往往是禱告的第一個里程碑,聖靈同在的第一個信號。當我們倒空一切憂慮時,便開始察覺我們的腦袋和心靈從未孤獨過,神的靈一直與我們同在。我們開始明白保羅對羅馬人說的話:「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五3|5)在獨處中我們開始認識神賜給我們的聖靈。因此,在獨處中所面對的痛苦和掙扎成為我們的盼望,原因是我們的盼望不是繫於痛苦過後可能出現的轉機,而是建基在聖靈的同在,祂在受苦的過程中醫治我們。屬靈操練使我們漸漸感應神如何參與我們的生活,帶給我們嶄新的盼望,甚至使我們開始品嘗新天新地的喜樂和平安。 如何實踐獨處的操練,獨處時我們只想在空手、赤條條、脆弱不堪、毫不中用的狀態下與神相會,不用以任何東西來炫耀、證明或解釋自己的能力。就在這種情景下,我們慢慢學習到聆聽神微小的聲音。那麼,如何處理那許許多的干擾呢?是否跟它們拼鬥後,便可專心等候神的聲音?這似乎不是禱告的竅門。如果我們把所有精力與這些雜念搏鬥,便很難騰出位置給聖靈說話。直接與雜念搏鬥只有叫我們愈加重視它們。所以,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聖經的話語上。一首詩篇、一個比喻、一個聖經故事、耶穌的說話或保羅、彼得、雅各、猶大或約翰的記載都可幫助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神身上。我們因而可擺脫種種雜念的纏繞和控制。當聖經的說話成為我們獨處的焦點時,我們的思想便不再漫無目的地四處奔走。這些說話--姑勿論是短語、句子還是長篇--都可使我們不再流離失所,而是在暴風中得以停泊。當這段與神同在的寧靜時刻結束時,透過代禱,我們把生活中的所有人,包括朋有和敵人,帶到神面前,伏在祂醫治的大能下。這時候,不妨以耶穌的教導--主禱文--來結束這段獨處時間。 上述只是實踐獨處操練其中一個特定的形式,還可有多種不同的方式。在大自然中漫步、不斷背誦短的禱文如耶穌禱文、簡單的頌歌、某些動作或姿勢--這些或其他不同的方式都有助我們實踐獨處的操練。不過,我們要決定哪一種方式最適合我們,然後鍥而不捨、持之以恆。每天操練十分鐘總比偶爾操練一小時好;經常採用一種方式總比不斷試驗不同的方式好。簡單和恆切就是實踐的不二法門。這樣,獨處的操練逐漸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就如吃飯和睡覺一樣;與此同時,繁雜的憂慮慢慢在我們身上失去控制力量,聖靈更新的力量開始不斷工作。 獨處的操練要求我們把部分時間和空間撥出來,但最終卻不應停留在這樣的光景--無論往哪裡走和做任何事,我們的心靈都應是寧靜的細胞,讓神居住。我們愈多騰出時間與神獨處,就愈加發現神在何時何地也與我們同在。這樣,即使在疲於奔命的生活中,我們也可察覺神的同在。一旦時間和空間上的獨處轉化成心靈上的獨處時,我們便不會離開這種獨處的狀態。那麼,在任何時間和地點,我們都可活出屬靈的生命。因此,獨處使我們一方面倚在永活的神的膀臂下,另一方面在世界上積極生活。 群 體 生 活 獨處的操練不是單獨存在,而是與群體生活的操練緊密結合的。所謂群體生活的操練,即是在人與人之間創造一個自由的空間,共同實踐順從神的真理。透過這樣的操練,我們與人相處時不再在恐懼和孤單中抓住對方,而是彼此豁出空間,讓神的聲音釋放我們。 操練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創造空間,讓神在我們中間居住,必須不斷確認聖靈居於我們各人的心內。當我們在獨處時認識到那賜下生命的聖靈時,便可確定自己真正的身分,也可察覺同樣的聖靈透過其他人對我們說話。當我們認識到賜下生命的聖靈是我們群體生活的源頭時,我們在獨處時也更能察覺神的聲音。 在每一種群體生活中,包括友誼、婚姻、家庭、宗教生活,相處的情形就是獨處的個體互相問候,不同的心靈互通心聲。當我們滿懷感恩地回應神的呼喚,彼此分享生命,互相喜樂地接待之時,神重生的靈就在我們中間彰顯。因此,各種的共同生活方式都從不同角度顯示了神與我們眾人同在。 要建立美好的群體生活,當中的人所具備的特質不一定要相同或類似。教育背景、性格氣質或社會地位相近固然很容易叫我們走在一起,但這決不是群體生活的基礎。群體的根基是神;是神--而不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吸引--呼召我們走在一起。不少團體已經成立,目的是維護團員的利益、鞏固自己的地位,或宣傳本身的宗旨。基督徒的團體決不是這類型的組織。這些團體不但沒有打破人與人之間互相恐懼的牆,開拓空間讓神參與其中,而且還關閉自己,不容許任何外人加入。群體的奧妙正在於它可容納所有人,姑勿論個別之分歧有多大,都可共同生活,成為基督的弟兄姊妹和天父的兒女。 我想跟大家介紹一種群體操練的具體形式--一齊學習聆聽。處身於口沫橫飛的世界,我們通常把時間用在說話上。我們喜歡交流生活的體驗,討論有趣的事情,爭論時事的問題等。透過積極的言語交流,我們嘗試發掘對方的特色。可惜很多時候我們發現說話是隔開彼此內心世界的牆,而不是通向對方心靈之門。說話讓我們保持距離,而不是互訴心聲。很多時候--雖然違反我們的意願--我們發覺自己正在經常跟別人比拼。我們努力向別人證實自己是重要,是有過人之處的。群體的操練教我們一起靜默。由操練而來的寧靜不會叫我們尷尬,反之,它讓我們一同注目在呼召我們走在一起的神上。因此,我們不是惶恐地依靠自我建構的身分而彼此認識,而是深深知道對方是活在神的愛中--無盡而獨一無二的愛。 就如獨處的操練一樣,通常是聖經的話語把我們帶進集體的寧靜去。正如保羅所說,信心是從聽道而來。我們必須彼此細聽對方的說話。不同地域、歷史、心理、宗教背景的人走在一起,傾聽不同人說同一真理,使我們既開放,又脆弱,共同認識到真道的膀臂下,大家都可坦然無懼。這樣,我們便可發掘這個群體的真正身分,可經歷神把我們召集在一起的美意。我們因而認識到那位在獨處中跟我們說話的主同樣在我們的鄰舍獨處時跟他們說話,無分語言、宗派、性格。具創造力的寧靜,就在共同聆聽神話語時萌芽滋長。這種具創造力的寧靜充滿神的關懷和憐憫。透過聆聽神的說話,我們不再互相競逐和爭鬥,而可確認自己的身分--慈愛神的兒女、主耶穌基督的弟兄姊妹;因此,大家也成為弟兄姊妹。 這只是眾多群體操練方式的一個例子;一同頌讚、一同工作、一同遊玩--都是群體操練的實踐方法。不過,無論具體的形式是怎樣,群體生活都是超越種族、性別、國籍、性格、年齡界限的,並且讓我們發現在神面前彼此的身分。 群體操練使我們成為人,即是互通心聲的群體。(「人」的英文字是 person ,拉丁字是 personare,即「聲音流通」的意思。)這個群體把真理、美善和我們難以參透的那份偉大、完全、豐盛的愛互相傳揚。在真正的群體中我們是不同的視窗,把神在我們生活中臨在的奧秘展示和引進彼此的心靈世界。因此群體的操練正是禱告的操練。它使我們時刻注意聖靈的同在--在我們共同生活的核心,替我們向「阿爸」父神祈求。群體生活操練也就是一同實踐順從的操練。問題不是「神如何帶領我這個嘗試遵行祂旨意的個體」那麼簡單,更基本及重要的問題是:「神對我們這個群體有何指引?」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細心觀察神在我們群體生活中的指引,並且共同作出積極的回應。 最後,我們必須緊記,群體生活就如獨處一樣,歸根究底其實是指心靈的狀態。雖然,如果我們不集合在一起,就永不知道群體是什麼,但這並不表示群體就等同於肉體上的同在。單獨一個人時,我們仍可活出很好的群體生活。在這種情形下,我們雖然跟其他人時空相隔,但仍可自由行動,誠實說話,默默受苦,因為愛已把我們跟其他人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愛的群體不獨超越疆土國界,也突破了年代世紀。 結 語 透過獨處的操練,我們找回心靈深處對神敞開的空間。透過群體生活的操練,我們尋回在群體相處中對神開放的空間。兩種操練如出一轍,因為我們心靈內的空間,跟群體中人與人之空間,其實是同一空間。 神的靈正是在我們這個神聖的空間禱告。祈禱首先是聖靈積極參與我們個人及群體生活。透過獨處和群體生活的操練,我們慢慢、溫和、恆切地排除一切阻擋我們聽到神聲音的障礙。神是經常而不是間或跟我們說話,不論晝夜,在工作或遊戲間,在苦與樂當中,神的靈都積極參與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任務就是撥出空間,讓聖靈真實地臨在我們一切的言行思想。獨處和群體的操練使心靈有自由的空間,感應神的靈的同在,作出無懼和積極的回應是五旬節的真實經驗。當聖靈降臨在門徒身上時,他們就從驚惶中釋放出來,由斗室走進世界。一日他們在驚恐中聚集一處,一日還未組成真正的群體。但當他們領受聖靈後,便成為一群自由的人,即使相隔如羅馬跟耶路撒冷那般遠,也能在聖靈裡彼此契合。這正是聖靈而不是恐懼把我們聚集在一起,以致沒有時空能分隔我們。 摘自:「新造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