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亞伯拉罕的信

李淵如

讀經:希伯來書第十一章八至十九節

  亞伯拉罕是我們信心的祖宗,所以他走的道路,他度的生活,是我們應當思想的。我們應當效法他的信,應當按著他未受割禮 而信的蹤跡去行(羅四11、16、12)。他是一個「人」,是和我們一樣的有肉體。他什麼時候有了肉體的愛戀,什麼時候就受了肉體的纏累。什麼時候他的肉 體活動,什麼時候他的信心就暗淡無光。但那作他牧者的耶和華,一次一次的除去他信心的障礙--肉體的纖維;引導他由那最初單純的信,一直進到那滿足的信的 境地。希伯來書第十一章裡,論到他信的四步,真使我們得著不少的亮光;我們現在來尋找他的腳蹤,好叫我們知道如何作一個亞伯拉罕的子孫。

  他「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那裡去。」(來十一8)

  亞伯拉罕的頭一步道路,不是因他愛走才走的,乃是因為神召他如此走。也不是憑著他一時肉體的感覺,以為是神的呼召而埌的,乃是神親自向他顯現,親口吩 咐他如此行。這使我們知道:信心是以神的旨意為根據的。信心就是對神的旨意說阿們。不是人的信心靠得住,乃是神的旨意靠得住。如果神的旨意沒有要他如此 行,不過是他憑著一己的眼光,一時的情感;或是因著環境的誘致與激勵而如此行,就他的信心並算不得信心,乃是一種冒險、妄動的行為。所以無論有多少條的道 路,每一條的道路是多麼的美好,但若沒有主親自的呼召,就沒有一條是我們當走的。有一條的道路,雖然是我們所未曾走的,或者是我們所懼怕走的,但若有了主 的呼召,那一條就是我們當走的。信心的道路,不像肉體的道路那麼四通八達,可以逍遙自在,任意而行;有時乃像一條羊腸小徑,需要忍耐堅信,披荊斬棘,冒著 矢石而前進的。信心不會體恤肉體的許多難題,只知道神的旨意是如此而已。

  蒙了主的恩召,是何等的光榮呢!主說:「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約十五16)既是這樣,我們還顧慮什麼呢?若說我自己不過是微蟲,不 堪負重任,但召我的乃是主;若說現在的環境是如何受困,前面的道路是如何艱難,但召我的乃是主。主不像我們如豆的目光,如潮的感覺。祂的揀選雖然奇妙莫 測,但「祂不會錯」,卻是我們信得過的。真不在乎我們的:配不配,能不能,愛不愛;只在乎那施恩召我們的主。不過我們應當分辨察驗每一個聲音的由來,看它 是否從神來的?人們的呼召,肉體的感覺,撤但的激動,有時都是很像神的,也是很有理由的。若我們一律來者不拒,我們就要受欺。所以每逢一個聲音來到時,就 要向神如此祈求說:「若不是從你來的,就求你除去;若是從你來的,就求你使我順服。」並且你也是真願拒絕不是出於神的,真願接受是出於神的,如此的一再懇 求,一再等候,你必定會認識什麼是出於神的,什麼不是出於神的。今天說是,明天說非;又好像是,又好像非;愈等候祈求,那個聲音反愈形冷縮時,就往往不是 從神來的。是總說是,非總說非,愈等候祈求,那個聲音是愈形清楚而堅確時,就往往是從神來的。我們不是用肉體的耳朵聽神的聲音,因為它是與物質的世界來往 的;我們乃是在靈裡等候神的啟示(加一12又一16的「心裡」,原文作「靈裡」)。就是神藉著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約壹二26的「心裡」,原文作「裡 面」)。在我們的靈裡,將祂的旨意清楚地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不明白這個,不是不敢斷定是否,就是妄斷了是否,所以我們應當注意(如要知道這個的仔細,就請 你讀直覺交通和良心,隨從靈而行這兩本書)。

  亞伯拉罕蒙召時,就遵命出去,這可見得他是有何等的信心!因為「他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那裡去。」我們的想望,是巴不 得主把現在所有的難處都預先除去,把將來一切的際遇都預先啟示。但是,如此,就何須信心?主是信實的,擔保的是主自己,主若不足靠,就有什麼比主更可靠 呢?可憐的我們,就是因為缺乏信靠主自己,就不免思前想後,畏首畏尾,終而至於違了主的呼召!可憐的我們,若一思想亞伯拉罕的蒙召,我們忐忑的心,就應當 寧靜了。亞伯拉罕只知道遵命出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那裡去,但是主知道領他往那裡去。主命他離開的既然不錯,主領他進入的就也不會錯。主從前是如何信 實的待亞伯拉罕,主今日也是如何信實的待我們。純粹的信心,就是接受神的信實,它不曉得派探子探耶利哥。

肉體纏累

  但是,我們的信祖亞伯拉罕,他是個人,是有肉體的,在他首次蒙召的時候,不幸,他的信心竟受了肉體的纏累!「他在米所波大米還未住哈蘭的時候,榮耀的 神向他顯現,對他說,你要離開……,他就離開……住在哈蘭。他父親死了以後,神使他……到你們現在所住之地……」(徒七2|4)。

  讀了這一段的記載,我們就知道創世記第十二章一到三節神向亞伯拉罕顯現,是住在哈蘭他父親死了以後的事,就是所謂的二次蒙召。我們就知道他在首次順服 呼召的途中,有了一個停頓。所以停頓的原因,就是在於他肉體的孝思慈愛與屬靈美意。別的本族親情都可以不顧,但是撇下老父孤姪,於心何忍!並且帶著他們一 同走神的道路,得神的祝福,豈不甚好!所以帶著他拉和羅得一同往神要他去的地方,真是一舉數得,忠孝兩全了。但是,神的話是這麼說:「你要離開本地,本 族,父家……」神要他離開的是三樣,他卻只離開了本地一樣,而帶著兩樣--本族,父家。神豈是要他不孝不慈呢?神是要他完全順服。但是,在亞伯拉罕自己, 順服呢,真是人情之所難堪;不順服呢,又為良心之所不許!好,折衷辦法罷,帶著他們走。那知道麼一通融,他就被他們累住了。

  我們深信神是要我們作一個完全人(林後十三9),要我們孝親(弗六1|3),要我們眷顧親屬(提前五8),但是,在這 個時候,不是講人道問題的時候--如何盡人子的孝思,如何盡伯叔的情誼。乃是講到是神旨緊要呢?還是肉體緊要?自然,亞伯拉罕此時如果完全順服,就免不了 別愁離恨!也免不了誤會批評!但,安知將來神不使他骨肉團聚,親族重逢?安知將來神不使群疑盡釋,眾議全消?即或不然,就安知神不顧念到若父若姪,不安慰 撫恤他們呢?信心的目光,就是要透過這現在的雲霧;信心的步履,就是要經過這暫時的難關!是那一點阻礙你完全順服,那一點就是你的肉體,就是你信心道中的 障礙物。堅決信心的行為,在肉體看來,好像是一把快刀,要將牽連的絲都割斷;好像一個忍心的人,要將親愛的人都撇下!當信心與肉體掙扎時,真是思潮起落, 愁緒千萬,不知道神為什要他這樣的作難?信心是說,神的旨意是你當順服的;肉體卻說,這個,或者這些,你怎麼辦?信心戰勝了,肉體就被交於死地;肉體戰勝 了,信心就受了圍困,此二者永沒有協和的可能。

  但是,今日許多好的基督徒,好像最不明白的就是什麼是神的愛心?最怕人誤會的,就是人說他們沒有神的愛心。他們因不明 白,因怕人誤會,所以凡是肉體所不能忍受的,他們就都要姑息,容忍,成全!因此,他們就成全了肉體的願望,神的旨意也就因他們肉體的愛心被阻擋了!但是出 於神的愛心,是與信心相連的,並沒有衝突的,因為「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一5)這愛心是出於清 潔的心,就沒有什麼作用(沽名釣譽);出於無虧的良心,就不因人的誤會而自責;出於無偽的信心,就不因為難而失望。如果我們真信神的旨意當如何,就應當不 顧念,不慰恤,不成全肉體。如果我們一讓步,想兼全,就不但不會得肉體的益處,反要受肉體的纏累,這是亞伯拉罕的經歷可以給我們證實的。真的,凡想要帶著 他拉到迦南的,就反要被他拉留住在哈蘭。

  神如何對待肉體呢?就是要它「死」,要它「離開」。亞伯拉罕如何能脫離肉體的纏累呢?就是「肉體死了」,「與肉體分開」。他拉死了,神才再呼召亞伯拉 罕;亞伯拉罕這個時候也就不再留戀的向迦南去了。後來,與羅得分開了,才可止息同居之間僕人們彼此相爭的事,而維持了親屬的感情。哦!什麼時候我們竟因著 一個活的父親而中途停頓,神不得已就給我們一個死的他拉。什麼時候我們想用肉體的美意,維持肉體的情誼,神不得已就給我們一個傷心的裂痕。哦!信心的道 路,是不能帶肉體同走的;信心的領域,是不容與肉體同居的,這是亞伯拉罕的故事所告訴我們的。(我們不要誤會,以為凡帶著父母與親屬同行,或者與一個比我 們靈性軟弱,只知為肉體安排的人同居,那就是我們的肉體。這裡的原則是說:「凡是神旨所不許我們的那一點,如果我們不肯割愛,那一點就是我們的肉體。」)

信心的等候

  「他因著信,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來十一9、10)

  亞伯拉罕初到迦南,他的際遇是如何呢?「在這地方,神並沒有給他產業,連立足之地也沒有給他」(徒七5)。這是何等令 人失望呢!神領他到一人地生疏,四顧茫然之處,又不立時給他一個安全之所,神的應許豈落了空呢?迦南的風俗人情,豈不是刺人眼目麼!如果神要造就他,為什 麼不領他到一個遠離塵世,滿在屬靈空氣的絕妙佳境呢!如果亞伯拉罕只憑著肉體來觀察這個光景,或者就要疑惑到神的引導,懊悔到此行之失,甚至於立刻轉向歸 途了。但是信心的眼光,是看到「神應許的實在」,不是看現在環境的優劣。亞伯拉罕是信神應許的實在,所以他就在所應許之地。沒有「信」,就不能有這個 「在」。順服神的旨意離開一個順境,固然不容易;順服神的旨意住在一個逆境,尤其是難。在最困苦的時候,正是最需要信心的時候。起頭需要信,繼續也需要 信。以信始,以疑終,結果就弄得騎虎難下,進退維艱。古往今來,不知有若許神的兒女是雖然離了米所波大米,雖然是從哈蘭又動了身,卻竟然一到迦南的邊境, 就折回原來的途程,有的甚至流離失所了!

  神所以要祂的兒女離開一個原有境地的目的,乃是要領他的兒女進入一個新的境地。神不要他們離開了一原有境地,卻飄浮無定,任意東西;或者觀望不前,中 途停頓。最危險的,就是神的兒女離開了舊的境地,卻不曾進入神所要他到的新的境地,結果就墮落到比原來的境地還不如!親愛的阿!如果你是憑著人的感覺而離 開了米所波大米,你就不能進入迦南,我也勸你仍然回到米所波大米去。如果是神領你離開了米所波大米,就請你堅持那當初的信心住在迦南,就是住在神所要你住 的地方。請你千萬不要因為所見都非,就畏難思退,就見異思遷,終至於離此他去阿!

  感謝神,祂沒有讓亞伯拉罕在迦南地終日櫛風沐雨,或者整年露宿野餐;他到底給他一個可以支搭帳棚的地方!迦南惡劣的環 境,不能阻擋亞伯拉罕聽神的聲音,也不能阻擋亞伯拉罕求告耶和華的名(創十二7|8);因為亞伯拉罕不是靠著感覺與神交通,乃是因著信心與神來往。這可以 使我們知道:信心是可以勝過環境的誘惑的。信心也真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未見之事的確據(來十一1)。

信心的試煉

  但是,受過了試煉的信心,就愈顯得它的堅實。在信心受試煉的時候,也最容易看得出這個人的肉體究竟如何?這個人的信心到底怎樣?神要鍛鍊亞伯拉罕的信心,神就使他遇見這個:「那地遭遇饑荒,……饑荒甚大」(創十二 10)!

  我們或者想:亞伯拉罕從前肯離鄉背井,要到一個還不知往那裡去的那個地方,不計程途的短長,不顧前面的難易,至終到了這個地方,也是住在這個地方,就這麼一個饑荒,還能搖動他的信心麼?那知,就是這麼一個饑荒,竟然迫他下了埃及。

  飲食問題。是與肉體的需要最切近的,這到底是一個實在的難關,是一個與肉體的命有關係的難關。撒但尚敢用石頭變餅來試 探主耶穌,就何況對於我們。有那麼大信心的亞伯拉罕還因著饑荒下了埃及,就今日神兒女們的下埃及,更是情有可原的了。難道聖經所以記載這一段的故事,就是 為著神兒女後來自恕的張本麼?不,不。這是為的警告我們。親愛的阿,我們所有已往美好的經歷,只能作我們今日的參考,不能作我們今日的正比例。所以,我們 不敢說曾經走過那麼一步的人,他就必定是一步一步向前,一直走到一個極頂的地步;我們也不敢說一個曾經因信順服主的人,他就再沒有疑惑失敗的可能;因為亞 伯拉罕的下埃及,已經把這些預先告訴我們了。

  我們豈不知沒有一勞永逸的信心生活麼?又豈不知沒有不須信心的信心生活麼?在感著極大缺乏,極其貧窮的時候,如果不會 相信神,那麼在一無所需,豐盈富足的時候,就更不會倚靠神。如果現在所住的地方不是神的旨意要你住的,神或者藉著困苦使你離開這個地方,好像神待拿俄米一 樣(得一1∼6)。如果現在所住的地方,是神的旨意要你住的,就所有的困難,不過是要鍛鍊你的信心。就是要在這個時候以死來勝過死權,就是說,我寧可死, 也不願疑惑神。唉!「恐伯要餓死?」亞伯拉罕的信心,被這一朵疑惑的雲掩住了,他就執行了肉體貪生怕死的主張,--下埃及去。

  乍一看來,亞伯拉罕的信心,好像是在頃刻之間一落千丈,其實呢,所從來久矣!日積月累,薀蓄於內的,人皆不知,一旦暴 露於外,人才驚訝的說:「他忽然跌倒了!」實在沒有一個基督徒的跌倒是忽然而來的,都是在知或不知之間,已經逐漸向下,逐漸退落,到了這樣向下退落的集大 成時,才霹靂一聲的宣布了。曾經失敗的基督徒,如果他肯追究原因的話,他總可以證明這個。

  一個不好的環境,雖然是可以使人跌倒,但一個倚靠神的人,就不能諉罪於環境。你是靠著環境活著呢?還是靠著神而活?如 果是神要你在一個忍受不了的環境為神活著,你就要運用你的信心,住在這個環境裡。不需要信心的環境,就不能造就你的信心。今日因著逃避環境的苦難而下埃及 的,與幫助他們的弟兄姊妹逃避環境的苦難而下埃及的,是何其多呢!就這麼一逃,他們的苦難或者可以減少,他們的信心卻不能不軟弱了。

  我們不要以為今天會評論亞伯拉罕的下埃及,自己就不會下埃及了。我們豈不曾見那些正打算下埃及的人,還會引這個故事勸戒別人麼?我們豈不曾見那已經住 在埃及的人,也會評論這個故事的得失麼?就是今天寫這篇信息的人,也帶著戰兢的聲音對你們說:「也許不久的時候,我竟然下埃及了!我雖然盼望我永不證實這 個不幸的墮落,但是,我的肉體,我的舊性,卻時刻有證實這個不幸的墮落的可能!」我說這話,不是要我們灰心、消極,乃是要我們不自高自大,不相信我們的肉 體,免得「不幸的墮落」臨到我們。

  亞伯拉罕「就下埃及去,要在那裡暫居」(創十二10)。可見他的良心是不以他的下埃及為然的。不過他好像要賄賂他的良 心說:「我是迫不得已的下一回埃及,不過在那裡暫住,後來仍要歸回此地的,這有什麼妨礙呢?」但是,他既然有了疑惑,懼怕就隨之而來了--「怕他們要殺 我」(創十二12)。懼怕一生,謊言也接踵而至了||「求你說,你是我的妹子」(創十二13)。這個懼怕,好像是顯出埃及人的無禮而不能無此顧慮,但是, 誰叫你下了埃及?這個謊言,好像並非謊言,因為「她也實在是我的妹子」(創二十12),但是你為什麼怕她說是你的妻子?你因離開神而生懼怕,還要說怕別人 如何待我;因懼怕而說一個「聰明的謊」,還要說這也是我的實情。真實的信心,是不疑惑,不懼怕,不說謊的。什麼時候有了與這些相反的情形時,他的信,就有 了渣滓了。真的,無虧的良心,是與無偽的信心相連的,良心一有虧,信心就不能無偽阿(提前一5)。

恢 復

  但是,神愛亞伯拉罕,所以雖然亞伯拉罕的本意不過是要在埃及暫居,他卻使法老責問他,並且吩咐人將他和妻子並他所有的都送走了(創十二18|20)。 亞伯拉罕投靠埃及,神就使他在那裡蒙羞!感謝神,因著愛,因著祂自己的旨意,就用羞辱,強迫,領亞伯拉罕離開埃及。

  因此,「亞伯蘭帶著他的妻子……都從埃及上南地去。……他從南地漸漸往伯特利去,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間,就是從前支搭 帳棚的地方,也是起先築壇的地方,他又在那裡求告耶和華的名」(創十三1|4)。這一段的史筆,給我們看一幅由墮落而復興的圖畫,也是啟示我們一個由墮落 而復興的真理。亞伯拉罕從前退落的時候,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向下,就一步一步的失去了活潑的信心;今日歸回的時候,也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向上,一步一步的親近 神,到了原來的那個地方,才恢復了他從前因信與神活潑的交通。這使我們知道,如果我們不幸下了埃及,我們必須回到迦南,才能與神有活潑的交通。我們的仇敵 撒但,是歡喜我們下埃及的。當我們下了埃及時,他還要用一個狡計留我們在埃及,就是:「你這敬畏神的人哪,你看,你跌倒了,你還有什麼臉去見神見人,你索 性住在埃及罷!」但是,我們的神,祂使我們蒙羞,是要我們認識自己的肉體,認識自己的失敗;祂的恩典卻是要我們就是失敗蒙羞了,還可抬起頭來。唉!真的, 今天我說句實話,如果不是神的恩典,我們是永遠抬不起頭來的!我們在神的面前,是顧不得臉面,是不怕顏厚的。我們真的肯仰望祂的恩典從埃及上南地去時,你 就要看見一位慈愛的父親,是早在那裡等著你了!恩典永不拒絕一個因下埃及而憂傷痛悔回到祂面前的人。恩典的呼召是說,我的兒女們哪,你們回來!所以下了埃 及的亞伯拉罕的子孫哪,請你們不看自己的失敗,不顧自己的羞辱,惟因著神的恩典,快從埃及上南地去,直至回到神的家罷!

等候有根基的城

  亞伯拉罕在迦南,到底作什麼呢?到底等候什麼呢?按著他的富有、強盛(創十三2、十四14),他儼然是一個大領袖了,他可以優遊度日,不再盼望什麼 了。但是,他不想作一個大資本家,他不想作一個大地主,他是「在所應許之地作客」阿(來十一9)!在迦南地住,是需要信心,在迦南地作客,也是需要信心 的。他是在所應許之地作客,所以他的心並沒有被迦南地的所有物、事、人繫住,他並不以迦南所有的而滿足其心。在他看,迦南雖然是神所應許給他的產業,但仍 不過是世界裡的一區,究竟不是天堂阿!他乃是因著信「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來十一10)

  哦!效法亞伯拉罕因信離開米所波大米的有人,但是,效法亞伯拉罕在迦南地作客的有幾人呢?親愛的阿,我們在這個世界, 既然是客旅,是寄居的,就為什麼我們的生活、盼望,並不像一個作客旅的呢?今日我們不希奇有許多財主的基督徒,也不希奇有許多養尊處優的基督徒,因為他們 忘了他們是作客旅的。所以他們惟恐奉獻給主太多了,也惟恐為主吃苦太多了。在他們想:這個世代,好像是天長地久的;那座有根基的城,好像是虛無渺茫的。所 以他們就不能不效法世人積蓄財產,不能不效法世人享受安樂。但是,這不是亞伯拉罕的子孫所當有的態度、行為,因為我們的信祖乃是輕看現在,仰望將來的。 「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羅八24|25)「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 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四18)

因信生以撒

  他「因著信,……所以從一個彷彿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孫,如同天上的星那樣眾多,海邊的沙那樣無數。」(來十一11、12)

  亞伯拉罕得稱為義的起頭,就是在他信神應許他的後裔,將如眾星之多的那個時候(創五6)。神使亞伯拉罕生以撒,真是一 個超乎天然大能的作為。神作一件新事,是不必藉助於天然的。如果神不能作天然之所不能的,那麼「信」這個字,也就平庸不足道了。在神說有就有,命立就立, 本沒有難成的事。惟獨人在絕望中,能信神所應許的必成,信神能作天然之所不能的,卻真是不容易。亞伯拉罕所以能作多國的父,就是因他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 信仍有指望的那個「信」阿(羅四18)。

  那個「信」,是怎樣的一個「信」呢?這一段記載告訴我們說:「他將近百歲的時候,雖然想到自己的身體如同已死,撒拉的 生育已經斷絕,他的信心還是不軟弱;並且仰望神的應許,總沒有因不信心裡起疑惑;反倒因信,心裡得堅固,將榮耀歸給神;且滿心相信神所應許的必能作成。」 (羅四19|21)這使我們知道:一個堅固的信心對於神的應許,是不因天然有所不能時就絕望灰心的,它乃是不疑惑,不軟弱,滿心的相信。

  信心聯在神的應許上,才能仰望神來成全。所謂神的應許,必須是出於神的,並且必須是神對於你的,那麼你的信心才有實在 的聯接。如果不過是你的腦想,以為神有某種的應許,神曾成全了向某人的應許,所以我也照樣相信,盼望神也在我的身上來成全,結果,你就要看見這是你自己的 妄想,並不是信心。因為你所信的應許,是你「自己應許自己」的,就怎能盼望神來成全你肉體的妄想呢?亞伯拉罕是信神所應許的必成,他不是求神來成就一個 「自己應許自己」的應許。

  既然亞伯拉罕的信,是聯在神的應許上的,那麼這個應許怎樣能實現呢?神有祂自己的法子、時候,神自己會成功的。但是, 不幸,我們信祖的信心固然是不弱,可惜他在這個時期中,沒有等候神自己的法子和時候!他竟然聽從了撒拉的提議,收了使女夏甲為妾!他們不是不信神能賜他們 兒子,或者以為這樣行,是使神的應許得以早日成全?但是,神恨惡肉體來幫祂的忙。肉體的活動,乃是神旨意的一個大掣肘阿!

  肉體會用善意來幫助人,肉體也會翻面無情的苦待人。在起頭如果你聽從了肉體,在後來你就不得不受肉體的管轄,就不免因 肉體而左右為難,至終你還得忍痛的將肉體除去,你才能完全順服神。這是亞伯拉罕家庭的故事,所給我們的一個忠告。如果亞伯拉罕當初不納夏甲為妾,就何至有 後來的主婢之爭?就何至有後來的為著兒子憂愁(創十六4|6、廿一14)?但是,他只好讓撒拉苦待夏甲,也只好將以實瑪利打發走,因為這一段傷心的歷史, 是因他不拒絕肉體的美意而演成的。

  信神的應許,就是信神自己會作成。神自有他的法子與時候,用不著人的肉體來成全,這是神所訓練亞伯拉罕的。亞伯拉罕到 底「因著信……所以從一個彷彿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孫,如同天上的星那樣眾多,海邊的沙那樣無數!」我們讚美神!因祂立他作了「多國的父」(羅四17)。使我 們在信心的旅途中,有了一個可效法的腳蹤!

因信獻以撒

  他「因著信被試驗的時候,就把以撒獻上,這便是那歡喜領受應許的,將自己獨生的兒子獻上。……他以為神還能叫人從死裡復活,他也彷彿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來十一17|19)

  神訓練引導亞伯拉罕,真是又嚴又慈!在以前三步的道路中,我們看出神沒有寬容他的錯誤,也沒有因他的錯誤而棄絕他。神 要領他進入純粹信心的生活,所以就使他在停頓、軟弱、失敗中,認識他的自己。亞伯拉罕的信,經過神這樣的一再鍛鍊,才到了這登峰造極的地步--把以撒獻 上。

  神在以前鍛鍊亞伯拉罕,是要除去他信心的渣滓;神在這次試驗亞伯拉罕,卻是要彰顯他信心的純潔。在以前亞伯拉罕的故事 如何都是事實;在這次把以撒獻上,也如何都是事實。我們不是要因著許多的哲理、推論,來疑惑這個事實,乃是要因著這個事實來認識一個超絕純潔的活潑信心。

  這個故事,詳記在創世記第廿二章。使我們聽了,真不禁驚心動目,又感又歌!神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 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創廿二2)神竟然向亞伯拉罕要這個蒙應許生的,獨生的,心愛的兒子以撒!而且 是要他把以撒獻為燔祭!哦!神的要求真希奇!

  亞伯拉罕對於神這個要求,有如何的態度呢?他是:「清早起來,備上驢,帶著兩個僕人和他兒子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 就起身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他們到了神所指示的地方,亞伯拉罕在那裡築壇,把柴擺好,捆綁他的兒子以撒,放在壇的柴上。亞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殺 他的兒子。」(創廿二3、9、10)從這一段記載所用的幾十個動詞裡,就無一不顯出他迅速、虔誠、甘願的順服。他怎能如此的順服呢?難道他與那些媚神的拜 偶像者同化了麼?難道他忽然變得殘忍不仁了麼?不,不。聖經告訴我們,他這次的順服,乃是因他信心的目光,透過了「死」,看見了「復活」!因他「以為神還 能叫人從死裡復活,他也彷彿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來十一19)信神能叫死人復活已是難得,現在就信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更是難得。馬大相信主在末 日能叫他兄弟復活,對於主現在能叫他兄弟復活卻不免懷疑,所以主就同他一再講到「信」(約十一24|26、39|40)。在一個需要信心的時候,不能運用 信心,這個信心就失去了活潑。信主的人,當一個親愛的人離世時,雖然他們因復活的盼望得著安慰,但究竟免不了暫時死別的悲淚!如果亞伯拉罕只信神在末日叫 他的兒子復活,就怎能忍受這現在悲慘的死別?所以我們要從他又從容,又迅速的順服態度裡來證實他這個活潑、盼望的信心:

  他沒有同神講理由,他沒有向神說,你既給我這個兒子,你為什麼又要我這個兒子?要我的兒子也可以,但為什麼用這麼一個殘忍的要法?他雖然不明白神為什麼要他這樣行,但他相信神自有神的用意,他以為神能叫人從死裡復活,也就彷彿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

他又迅速又從容的預備

  他清早起來,備上驢,帶著……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神所指示的地方去了。如果他不信復活的事實,就怎能這樣的預備?他沒有哭哭啼啼、悲不能勝的樣子,他敏銳的信心,已彷彿從死中得回了他的兒子來。

他沒有中途折回

  多少時候,我們在起初時很勇敢,很熱烈;過了一天,就冷淡些了;再過一天,就顧慮更多了;到第三天,不是完全的說「不」,就是要向神打折扣了!亞伯拉罕呢,是走到第三日,遠遠的就舉目看那地方,他是愈走愈巴不得照神所要的獻上,他知道神有復活的報答。

他不驚動他的僕人

  「亞伯拉罕對他的僕人說,你們和驢在此等候,我與童子往那裡去拜一拜,就回到你們這裡來。」(創廿二5)。亞伯拉罕對 如此安排,真顯出他有智慧的信心!把以撒獻為燔祭,實在是一個驚心動魄的舉動,如果亞伯拉罕沒有堅固的信心,就怎能如此泰然?僕人們怎能比得亞伯拉罕呢? 亞伯拉罕在事前,就是不同他們說明,臨行時只要稍露一點風聲,在顏色言語裡表示一點此行的特別,就不免使他們懷疑擔憂;若是帶他們同去,豈不更要使他們驚 慌失措。亞伯拉罕知道不能取得他們的同情,也難望得他們的幫助,所以他就這樣鎮定的安排他們了。多少時候,我們想得許多人的助力,結果反弄得眾說紛紜,莫 衷一是,所以我們應當效法亞伯拉罕這個有智慧的信心。有一等的人,我們決不能盼望從他們得著幫助,所以神向我們有什特別的啟示時,我們還當效法亞伯拉罕這 個信的智慧態度。

啟示以撒的信心

  他啟發了以撒的信心 這個時候,以撒並非一個小孩子,他怎能安然奉命,不抵抗,不抱怨他的父親呢?乃是因他父親的信,啟發了他的信:「亞伯拉罕說,我 兒,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創廿8)以撒見他父親這樣的信神,自然也就無所顧慮了。不然的話,就是亞伯拉罕願意,其如兒子不順服何!即或以撒能因 父命難違,安然就死,也不過留下一段倫常之變的慘史,給後世的人去哀悼,又何榮於神呢?哦!沒有一個信心卓絕的亞伯拉罕,也就不能有一個因信順服的以撒 阿!

他沒有貪望僥倖的心

  亞伯拉罕是彷彿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他沒有想到他兒子不會經過死。如果不必經過死,就何用他信神能叫人從死裡復活 呢?多少時候,我們也肯獻我們的以撒,但是,我們的心裡卻盼望不必經過死。這種態度,在神看來,不是信心,乃是貪望僥倖的心。信心是信復活之必有,才能不 辭死的實際,才能因著復活而向死誇口。如果因著信有復活,就盼望不經過死的話,那麼我們的主耶穌也不必經過十字架了。亞伯拉罕沒有向神說:「神阿,我願把 以撒獻給你,但是,最好不叫他經過祭壇!」他乃是「把柴擺好,捆綁他的兒子以撒,放在壇的柴上,……要殺他的兒子。」(創廿二10)就在這個時候,耶和華 的使者向亞伯拉罕說:「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一點不可害他。」(創廿二12)我們知道亞伯拉罕不是試看,當他伸手拿刀,要殺他的兒子時,在神看來,他 是已經割愛,他的以撒是已經死了。如果他此時存一僥倖的心,或者不是真的要殺他的兒子,耶和華的使者就也不過在那冷靜觀望而已。裡面若沒有決意的順服,就 外面也不能有實行的順服;裡面若沒有堅深的信心,外面也就沒有安靜的舉動。不信的人們,要想亞伯拉罕怎麼這樣的忍心?我們敬畏神的人,卻要希奇他怎麼有這 樣的信心!

  這樣看來,亞伯拉罕所以有活潑的信心是因這個信聯在復活的方面。今天我們接受十字架的死有多深,就與復活的聯合也有多 深。沒有死,就沒有復活;沒有復活,就死也徒然了。我們讚美主,他所以要我們經過死,就是要我們進入復活!十字架的祭壇是要把犧牲放在上面的,並且它要的 犧牲不是別的,乃是你的,獨生的,你心愛的以撒!你不要想你自己的方面如何?也不要想神為什麼這樣?如果神向你要時,你能完全順服,你就要得著亞伯拉罕因 信所得著的。

得了神影響了仇敵

  亞伯拉罕得著了什麼?他得著了神的稱讚!他得著了「耶和華以勒--耶和華必預備」!他得著了「耶和華自己」!他是影響了仇敵!並且也關係了萬國!天使 說,「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為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從這個「我」字的直接語氣,就這裡的天使乃是「主耶穌」)(創廿二 12)。這可見得神這次試驗亞伯拉罕,為的是彰顯亞伯拉罕純潔的信心,是一個怎樣敬畏神的人阿!神並且要把更多的應許給他。「亞伯拉罕舉目觀看,不料,有 一隻公羊,兩角扣在稠密的小樹中,亞伯拉罕就取了那隻公羊來,獻為燔祭,代替他的兒子。」(創廿二13)亞伯拉罕因著信心的舉目,就看見這稠密小樹中的公 羊,得著這代替他兒子的燔祭了!何等的榮耀!就是他又從神得著第二次的稱讚與神更大的應許!「耶和華的使者第二次從天上呼叫亞伯拉罕說,耶和華說,你既行 了這事,不留下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我便指著自己起誓說,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你子孫 必得著仇敵的城門,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創廿二15|18)神對亞伯拉罕如此一再的讚許,真是要使亞伯拉罕受寵若驚 了!我們默想神當稱許亞伯拉罕時,祂面上是顯出何等的榮光!好像祂愈稱讚亞伯拉罕,就愈顯出祂無限榮耀的光輝阿!亞伯拉罕能因信把以撒獻給神,神就因他的 順服把自己給他--我便指著自己起誓。得失相較,豈止天壤之別呢!亞伯拉罕這一次信心的順服,竟影響了仇敵,因為「你子孫必得著仇敵的城門。」今天我們若 與仇敵相持,要得勝仇敵,就我們也當不留下我們的,獨生的,心愛的以撒。我們也當因著他而得了神的祝福來讚美神。

  亞伯拉罕信心的歷史,我們已讀了,他信心的道路,我們已經見了,我們這些因信作亞伯拉罕的子孫的人,豈不應當步他的後塵麼?今天我們雖然不是按著字面 來行走他的道路,卻當效法他信心道路的原則,來走神所要我們走的道路。哦!真實的信心,是視神旨如何定其行止的,是不因試煉而投靠世界的,是對於神的應許 堅信不疑的,是對於神的要求不留下什麼不給神的!

摘自:李淵如姊妹的見證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