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默 想

慕安得烈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默想),這人便為有福。(詩一2、8,詩一一九15、23、48、78、97、99、148 ,提後二15)

  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裡的意念(與「默想」同字),在你面前蒙悅納。(詩十九14,詩四九3)

默想的重要

  受教育、讀書的真正目的,不是從裝進我們裡面的東西可以看出來的,而是在乎從自己裡面所發出的,藉著內在的能力被挑旺,生發活潑的思想。在讀經的事上 也是這樣,如同從事其他研究一樣。神的話會帶來真正祝福的唯一條件,乃是它將真理帶進我們裡面而激起內在生命,並且在決心、信靠、愛心和敬拜中,真理得以 再造。心靈透過悟性接受了道,並喚起其中所蘊含的屬靈能力,使之運行,於是道不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神發它去成就的事。它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份,使我們有 力量致力於新的目標。

  心靈透過默想持住道,將它據為己有。正如悟性怎樣在深思熟慮中抓住聖經某一個真理的所有含意與宗旨,照樣心靈在默想中 吸收了它,並使它成為生命的一部份。請記得當我提到心靈時,是指著意志和情感而言。心靈的默想意味著渴慕、接受、降服與愛。從心靈所發出的,乃是生命的流 露;心靈所真正相信的,必以愛和喜樂的態度來接受,並得以在生命中掌權。智能負責收集並預備餵養我們的食物,心則在默想中把這些常物接收下來並吃進去。

  默想的藝術必須被培養。正如一個人需要操練集中心思的能力以便作清晰、精確的思考,同樣一個基督徒必須慎思、默想,直到養成一種全心降服於神每一句話的神聖習慣。

如何默想

  有時有人會問如何才能培養這種默想的能力。首要之事就是來到主面前,把自己交給祂。因為是祂的道,離了祂,道就沒有祝福的能力,只有進入祂的同在和交 通裡,道才發生功效。要操練與神同在,接受道彷彿從祂自己領受來的,相信祂要使道有效地作工在你的心中。詩篇一一九篇中用到「默想」 (meditation)一詞共七次,每一次都出現在禱詞中。「我要默想你的訓詞」(15節)「你僕人卻思想(默想)你的律例。」(23節)「我何等愛慕 你的律法,終日不住的思想(默想)。」(97節)

  默想就是藉祂自己的話把心轉向神,努力把神的話接植於情感、意志和生命裡。

全然安息

  進入真實默想的另一個要素是全然安息。當我們讀經時,思想通常必須盡最大的努力去理解一項論證,或掌握一個難題,然而默想的習慣截然不同。默想時,我 們留意所發現的一個特殊真理或某項有待天上教導的奧秘,將它藏在內心深處,相信藉著聖靈,必顯明其意義和能力於內在生命中。「你所喜愛的是內裡誠實,你在 我隱密處,必使我得智慧。」(詩五一6)經上描述主的母親說:「馬利亞卻把這一切的事存在心裡,反覆思想。」(路二19)當我們看見馬利亞把一切事存在心 裡時,腦海裡會浮現出一幅肖像--一個已開始認識基督的人,而且必定會愈來愈認識祂。

  至於個人的實際應用,在默想中所佔的突出地位,是毋須多說的。我們過於理智地讀經,而默想是少之又少。我們的目標只求知道、理解。而默想的主要目標是 去據為己有、去實際經驗。唯一真實的讀經態度,是準備好絕對相信每一個應許、毫不猶豫地順從每一個命令、「在神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 穩。」(西四12)在安靜默想中,信心得以運作,順從得以生發,全然降服於神一切的旨意裡,有信心領受恩典以履行我們的誓約。

默想與禱告

  默想必須帶向禱告,它供應禱告的思想。默想必須引向禱告,照著在聖經上所看見、所接受的,明確地祈求並支取。默想的價值在於為禱告舖路,把經上所啟示的必要之事和可能成就的事,帶入審慎且全心的祈求裡。信心的眼睛要往上看,相信神的話必被解開,證明其大能。

安靜一段時間

  停下智能的努力,安靜一段時間,培養神聖默想的習慣,會帶給我們一樣賞賜:假以時日,兩者必進入和諧狀況。安靜等候神的靈,與全心靈全生命對神話語的降服,將使我們所讀的一切都活起來。

  與神的相交應當是一整天的事。晨更裡真實默想的習慣,會使我們更接近詩篇第一篇所描繪的那種有福的人:「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默想),這人便為有福。」

  所有帶領神子民的工人們務要記得,他們比別人更需要這樣做,因為他們必須訓練別人,他們自己必須與賜力量和福氣的源 頭,保持不間斷的交通。神說:「我必與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只要剛強,大大壯膽,謹守遵行一切律法,使你無論往那裡去,都可以順利。這律法 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

  「耶和華我的磐石、我的救贖主啊!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裡的意念(默想),在你面前蒙悅納。」但願你的目標不是別的,乃 是要心裡的默想在祂面前蒙悅納,以此為你所獻上之靈祭的一部份。但願你所祈求、所期待的不是別的,乃是你的默想成為真實的敬拜,在祂的同在裡,把心獻上當 作活祭,降服於神的話。」

摘自:內在生活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