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新書介紹

  書名﹕【愛與希望】、【生命的糧】
  著者﹕三浦綾子 出版者﹕中國主日學協會

  作者三浦綾子女士﹐是在一九二二年四月廿五日出生於北海道旭川市﹐從旭川市立高女畢業後﹐曾擔任小學教員。一九四六年起罹患骨疽病﹐與疾病掙扎了十三年﹐後因信主﹐終於痊癒﹐而和三浦光世先生結婚﹐經營雜貨店。一九六四年以《冰點》一書獲得朝日新聞一千萬圓獎金征文﹐轟動文壇﹐其後全心致力寫作﹐每一部小說皆成為暢銷書。

  後來她應邀在各種場合中為主作見證﹐影響了許多日本人信主。由于她在生病期間得到許多愛主信徒的照顧﹐她的先生三浦因主的愛而娶她。她的屬靈經歷非常豐富﹐故此這二本書給初信者或給慕道友均非常合宜。

  為了介紹她的文章﹐我們征得主日學協會同意刊登《生命的糧》序﹐及《愛與希望》書中第十章《日常所犯的罪過》。

  《生命的糧》——序

  人到底是在什麼時候﹐本著什麼樣的動機去接觸聖經?據聞﹐現代的日本家庭已經持有聖經者約佔八成﹐只是我尚未明白﹐凡持有聖經的家庭﹐對聖經所抱的態度為何?

  有些人是得自于朋友好意的相贈﹐也有是偶爾在書店看見﹐因好奇而買回的。某日曾聞一位為要買得一本聖經﹐特意從離島乘船到本州的書局購買﹐此番誠心真令我感動。

  不拘怎樣﹐經循各種不同的方式使得許多家庭擁有聖經則是事實。但是﹐自己特意買來或許翻閱過﹐然一般的人則是將其擱置一旁﹐更有些人從來不去理會它、看它﹐而任其受污塵的沾染﹐這類情形可能是日本家庭對聖經所持的態度罷。

  現今時代仍有平生對聖經不聞不問、毫無關心的人﹐相信其數必然不少。但是任何人的一生中﹐總會有過一次或多次地由內心吶喊著﹕

  “神啊!”

  甚至有許多人當處于逆境﹐內心愁苦、哀傷無助之際﹐便發出呼叫﹕

  “我該怎麼辦?”

  果真不幸遇見這種情形﹐我想此刻他若是已認識聖經﹐或許所遭遇的悲慘、痛楚等﹐對他而言就不僅是痛楚、悲慘的結束﹐極可能會體驗到別的含意。

  我本身還未認識聖經前﹐與認識聖經之後相比﹐經常回憶並且反覆地做比較。我曾歷經漫長的十三年患病生涯﹐又遭遇骨肉至親及愛人逝世之哀﹐並屢嘗人際關係之苦惱纏身而受梁。可是﹐從認識聖經之後所遭遇的一切悲哀痛苦﹐這類的艱難與從前比較起來﹐我衷心覺得此純屬兩層完全不同的意義。

  我特意顧慮到從來沒有讀過聖經的人﹐或者有心想讀卻不解其中含意者﹐因此﹐我願意與他們一起來了解新約聖經﹐而儘量採用容易明白領會的文筆起稿。過去我亦曾認為聖經是部難以理解的書﹐所以特別能了解這般人的心理。

  現在已不常看見有街頭佈道。在我少女時代經常有這類路旁傳教的救世軍(基督敦的一派)的背影﹐他們擊大鼓而唱短歌——

  只要來信
  無論是誰
  都必得救

  他們放聲地唱著讚美歌﹐又讀聖經向過路人報揚福音的好信息。
  大體的人卻毫不關心地走了過去﹐其中有些人則

  “臭耶穌和尚!”

  毫不客氣地辱罵著﹐根本不怕被他們聽見而覺得羞愧﹐不過有極少數二、三人停留在那兒認真地聽著。那時候的我所持的態度則是不聞不問的趕緊離開。

  但是﹐在路旁傳教仍有不少人接受耶穌而成為熱心的信徒﹐甚至奉獻為更多人做傅道。

  我這本《新約聖經入門》剛開始是由光文社發行的《寶石》月刊志于昭和五十二年一月號起﹐共十三次的連載。寶石月刊志的內容足以政治﹐經濟、社會記事為中心﹐卻插入“新約聖經入門”的篇幅﹐令我深覺所負責任之重﹐頗有路旁傳道的感慨。因為這本雜誌本不是宗教性雜誌﹐或許讀者們翻閱到《新約聖經入門》的標題時就順而翻了過去﹐不去用心閱讀﹐或者毫不關心﹐我總存有這種想法。

  于此﹐編成一本單行書發行﹐與各種類型的書籍刊物並列于書局的書架上﹐同樣的仍然有路旁佈道之慨。

  我想大部份的人是不會去購買此書吧!不過或許有些人會熱衷地賞讀﹐或借著這本入門書而轉變成喜歡讀閱聖經者。我誠心祈待著這極少數的志同道合朋友﹐或者僅有一、二人改變成見﹐變得喜愛讀聖經﹐也就自我感到榮幸。我極樂意為他們奉獻本書。

  于開始撰寫這本書時我就採用最容易了解的筆法。我本來就不是牧師﹐亦非教士﹐乃是每禮拜天準時參加教會主日崇拜﹐聆聽牧師的證道﹐是個平凡信徒﹐所以對于較深的神學理論則是一竅不通。這本書是信仰生活廿五年問﹐承受牧師的講道以及信仰前輩的敦誨﹐又從各種基督教雜誌或參考書中﹐選取自己感想及感動的訓語以據實錄寫而成﹔是將神學家及同道前輩所探求既成之作品﹐斷章取義改寫成較容易接受的文章﹐以編成的一本人門叢書﹐可以說是一本轉賣品﹐其中抄引他書的佳句比較多。

  雖是這樣﹐我已費盡微薄之力﹐祈求若能借著這本《新約聖經入門》而引導讀者深入探究聖經﹐則是我平生素願矣!

  本書是已由光文社出版的拙著《舊約聖經入門》的姐妹版(《舊約聖經入門》已由中國主日學協會命名《光與愛》出版銷售中)。聖經乃新約與舊約合併而成才是完全﹐入門書同樣也需二本並讀才算完全。

  尚且﹐各章缺少平衡編寫﹐特別是馬太福音佔有較多篇幅﹐而書信卻簡單又內容少﹐此事吾人深覺遺憾﹐借此向讀者致歉。

  最後﹐向連載中極力支持協助的諸位前輩﹐以及插畫圖案的荻太郎先生﹐裝訂的小西啟介先生表示由衷的謝忱!

三浦綾子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一日

「愛與希望」——日常所犯的罪

  缺三種情﹐才能保留金錢

  有人說﹐聖經是本深奧難懂的書﹐要透視到聖經的真髓不容易。尤其是新約聖經的第一頁﹐是耶穌基督的家譜﹐出現許多的名字。不論任何書籍﹐一旦有許多我所不熟悉的外國名字﹐就算是小說﹐也不容易往下讀的﹐何況是聖經呢?亞伯是誰?約瑟又如何?對于初讀的人就要求他能了解﹐簡直是強人所難。

  如果有人認為聖經是一本不容易了解的書﹐那麼我建議﹕

  “最好從舊約的箴言開始讀﹐那樣較容易了解。”

  箴言是一本“勸戒的言詞”﹐“含有教育意義的短句”。比如﹕

  “急性子的吃虧。”
  “親密也該有分寸。”
  “親友之間也要有禮貌。”

  聖經中的箴言﹐可說是智慧文學之一。在此引用勸人勿犯罪的言詞﹕

  “我兒﹐惡人若引誘你﹐你不可隨從。他們若說﹕‘你與我們同去﹐我們要埋伏流人之血﹐要蹲伏害無罪之人﹔我們好像陰間﹐把他們活活吞下﹕他們如同下坑的人﹐被我們囫圃吞了﹕我們必得各樣寶物﹐將所擄來的裝滿房屋﹕你與我們大家同分﹐我們共用一個囊袋。’我兒﹐不要與他們同行一道﹐禁止你腳走他們的路。”(箴一10-15)

  這乃是世間的新鮮警語。被引誘犯罪者﹐並不僅限于青年人﹐已經四十多歲、五十歲、有人生歷練者﹐也不例外。人被罪惡所圍繞﹐隨時隨地都可能受誘惑。

  而誘惑也不僅是個人﹐企業團體、國家所受的誘惑也會時常在耳邊響起。這並非旁人的事﹐因為﹐不論個人﹐或企業家﹐甚至國家﹐一旦為利所誘﹐那會顧及人尊貴的生命及罪的意識!

  每天報紙刊載的﹐小則個人的凶殺﹐大則國與國的戰爭。現今的電視、廣播電臺、報紙的國際新聞﹐每天都報導。

  “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你那裡若有現成的﹐不可對鄰舍說﹕‘去罷﹐明天再來﹐我必給你。’你的鄰舍﹐既在你附近安居﹐你不可設計害他。”(箴三27-29)

  常聞“有錢的人顯得華麗﹐是更卑劣的”(此話點醒為財富所迷者的心理狀態)、“缺三種情﹐才能保留金錢”之語句。三缺是“缺少理義﹐缺少人情﹐缺少交際”﹐這種人必然是無情、無義﹐也沒有朋友的人。

  我認識一位有錢的女士。其少女時代在某公司上班﹐每月薪金由自己保留﹐不繳給父母一絲半毫。不僅如此﹐在她想吃魚時﹐只買回一人份獨自享受。

  許多人說﹐像這種兒女並不希奇。但是﹐我卻喜歡多買一點﹐全家一起分享。

  今日﹐非洲飢荒﹐死亡者頗多﹔在許多地方﹐有許多人過著痛苦的生活﹔但是卻有許多人聽到這消息時﹐內心並不覺得痛苦﹐而他的皮包也不痛苦﹐這些人已經犯了“不施捨的罪”、“沒有感情的罪”。

  這些人﹐幾千年前就有了。

為什麼男與女會爭奪

  箴言中勸人不可陷入淫亂之女手中的話﹐的確很多。自古就有“犯罪的背後有女人”這句話。在我週圍﹐就有許多朋友因女人而導致身敗名裂。“戀愛是不用腦子的”﹐不論男女﹐彼此都有吸引力。K男士的情形是這樣的﹕他獨資經營了一家小店﹐卻不顧職業道德﹐與店裡的女侍發生奸情。最後他遺下妻子與三個小孩﹐與那女侍私奔了。但是﹐不久之後﹐那名女侍又與另外的男子私奔。他酒精中毒後﹐死于都市一個偏僻的角落裡。

  F男子﹐每半年更換一名女友。這些女友﹐有些是有夫之婦。他是一位大企業家﹐但是﹐白天則經常沉溺于女友的公寓裡。當他發現公司的公款已被二局級幹部侵佔時﹐已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了。而辛苦經營幾十年的公司祇得拱手讓人﹐以賠償一切損失。

  讀箴言時﹐他們的情景浮現于我的眼前。現今亦有女性迷戀有婦之夫﹐而男性迷戀有夫之婦的情形。在這種情形下﹐我奉勸男性﹐同時﹐也提醒女性。

  雖然如此﹐人性仍然沒有其自由存在之力。沒有能力掌握己心的人﹐覺得自己是自由之身﹐但是真正自由的意義他卻不明白。若真有自由﹐豈會愛那些不該愛的人?對值得愛的人當更為熱忱才是。

  “因為淫婦的嘴滴下蜂蜜﹐她的口比油更滑。”(箴五3)
  “我兒﹐你為何戀慕淫婦﹐為何抱外女的胸懷。”(箴五20)
  “與婦人行淫的﹐便是無知﹐行這事的﹐必喪掉生命。”(箴六32)

  “‘你來﹐我們可以飽享愛情﹐直到早晨﹕我們可以彼此親愛歡樂。因為我丈夫不在家﹐出門行遠路﹔他手拿銀囊﹐必到月望才回家。’淫婦用許多巧言誘他隨從﹐用諂媚的嘴逼他同行。少年人立刻跟隨他。”(箴七5﹕18-22)

  以色列國對于犯姦淫者﹐是由眾人拿石頭將其打死。但是﹐這位有夫之婦所說的話﹐表明她一點也不害怕﹐不打顫。真是旁若無人﹐厚顏無恥的女人。聖經記載此種警戒﹐可知當時已有此類婦女。

  北海道充滿了自然美﹐何曾想到﹐離婚率卻是日本第一位。導致恩愛夫妻離婚的因素很多﹐丈夫懶惰、沉溺于賭博、酗酒、性格不一致等﹐各式各樣。除此之外﹐男人愛情不專﹐女子水性楊花﹐也是離婚的主要因素。

  前述﹐趁丈夫不在家時﹐妻子穿著圍裙如同去買菜﹐卻是去賺外快。她返回時﹐順路上超級市場去買些菜﹐以防丈夫已經回來。丈夫看她穿著家居服﹐拎著菜籃﹐穿著圍裙﹐若問﹕“你上那去了?”

  妻子也絕對不用擔心會遭到責難﹐更不會令人懷疑。這等有夫之婦的姿態﹐是否如箴言所說的一般。以下列出幾節有關惡妻之經文﹕

  “……貽羞的婦人﹐如同朽爛在他丈夫的骨中。”(箴十二4)
  “……妻子的爭吵﹐如雨連連滴漏。”(箴十九13)
  “寧可住在房頂的角上﹐不在寬闊的房屋﹐與爭吵的婦人同住。”(箴廿一9)
  “寧可住在曠野﹐不與爭吵使氣的婦人同住。”(箴廿一19)
  “大雨之日連連滴漏﹐和爭吵的婦人一樣。”(箴廿七﹕2)

  幾千年前的男人﹐面對嘮叨的妻子或許也無可奈何﹐認為惡妻逆子無法可治。他們說寧可住在曠野﹐男人為此而留戀于花街酒巷之中﹐很值得同情。但是﹐妻子之嘮叨﹐多半是因為男人沉溺于酒色而不知回巢之故。經文未曾提及原因﹐故而女性只有在男人所寫的箴言裡忍氣吞聲了。

  只是﹐不論丈夫或妻子﹐都喜歡發發牢騷。細察夫妻爭吵﹐多半都是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太太讓丈夫買什麼回來﹐作丈夫的卻忘了﹐當丈夫回來﹐房門都還沒有關好﹐兩人已經開始爭吵了。誰也不肯說“對不起”、“都是我不好”﹐其實﹐只要有一方說聲“抱歉”﹐問題就解決了。他們情願大聲爭吵﹐也不肯說句道歉的話。只要認為自己是對的﹐絕不罷休。一般夫妻之失和﹐皆因芝麻小事堆積而成的。

不替人負債作保

  由箴言重拾替人貸款作保之事。替他們作保我們有何想法?是否覺得替人作保很容易招來麻煩?

  “為外人作保的﹐必受虧損﹐恨惡擊掌的﹐卻得安穩。”(箴十一12)
  “在鄰舍面前擊掌作保﹐乃是無知的人。”(箴十七18)
  “……不要為欠債的作保。”(箴廿二26)

  這的確是個難題。我們也曾向市政府款購買房屋時﹐請丈夫的上司作保。一九六一年時﹐貸五十萬日幣。當時的五十萬日幣可造一座小住宅。當時丈夫每月薪金不到二萬元﹐每月需攤還五千元。出人意料﹐丈夫的薪金增加五千元的收入﹐是因為他工作認真﹐升級的加額薪金。也因著那一次的升級﹐我們才能毫無困難地按期繳納。若不是有還款的能力﹐我想﹐我們也不敢冒這個險﹐膽敢請朋友作保了。

  為保證人帶來麻煩﹐多半是因為貸方錯估了關係﹐且差距太離譜。一開始就該有最低之估計﹐絕對不能帶給保證人一絲一毫的麻煩﹐如此貸款之數目就不會超出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

  貸款者並非生活陷于困境者﹐生活真有困難、為了生活而貸款者﹐在現今的時代已很少了。其多半是花天酒地﹐有的則是為了買汽車、買傢具。其實﹐不買也不行的。有些則是一無計劃﹐生活過份奢侈、浪費﹐而必須以貸款去彌補。若一開始就明白還款有困難﹐卻仍然勉強貸款﹐而不考慮如何還款﹐這是不負責任﹐也是詐欺的行為。

  作保該與貸方有同等的立場。貸方所貸金額超過還款能力時﹐該當面拒絕。而保證金額也應該顧及萬一有事﹐則以自己能負擔的金額為限。若超過其範圍﹐就是虛偽的保證。

  所謂貸款之保證﹐是保證人向借方擔保貸方有能力還款。而還債能力的保證﹐是保證貸方有還款的經濟能力。有些人﹐確實有還款的能力﹐可是﹐沒有償還的心意。

  美國語言學者斯密士先生說﹕

  “償還貸款之事﹐並非收入的問題﹐是性質的問題。”

  這種指摘相當尖鋒。保證人不只要了解對方﹐甚至還必須看透其用意才行。在明白其償還的經濟能力之時﹐還須了解對方的人格。因此﹐必須了解對方的生活狀況才行。

  有些人借錢是為了花天酒地、或是賭博、不務正業等﹐為這些人作保﹐連保人也是不負責任的。保證人如果認為貸方不履約還款﹐只好自己負責償還﹐這想法就違背了保證人原本的立場。當然﹐若是無法推辭而只能作保時﹐也只有負責了。為人作保者﹐也有隨隨便便答應的。他唯恐拒絕有失朋友情份﹐為了逞英雄、做好人﹐而毫不考慮的蓋章了事。

  一旦貸方負債避到國外或避不見面辜負保證人時﹐他就驚惶失措﹐懷恨對方。沒有誠意要負責的保證人﹐形同與貸方向借主共謀詐欺。

  法院裁判的證人必須宣誓﹐必須憑良心說實話﹐一句話也不能有所偏袒。一旦被證實為虛言﹐則被判偽證﹐也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如果貸方沒有能力還錢﹐責任就歸于自己。故此﹐不可以隨隨便便蓋章。實際上﹐我們往往因情面之故而蓋章。

  在這件事上﹐我也屢次失敗(揹負著償還的重擔)﹐內心有著不平的經驗。貸方也沒有絲毫愧疚﹐仍然尋找保證人﹐四處忙著借錢。更有不知羞恥者﹐前帳未清﹐第二次又來找我蓋章。請牢記﹕一旦作保﹐即表示自己願意負此責任﹐而並非被逼迫的。

  箴言勸世人﹕
  “不要為欠債的作保。”
  以此與大家相互勉勵﹐希望我們不為金錢所糾纏﹐共同來預防悲劇的發生。

持守坦白勸戒人的勇氣

  “屯糧不賣的﹐民必咒詛他。”(箴十一26)

  汽油危機造成衛生紙的短缺﹐衛生紙乃日常必需品﹐誰都要用﹐一日不可或缺。但一向都堆積如山的衛生紙﹐為什麼會突然消失了呢﹖因為汽油危機﹐商人要利用這絕好的機會漲價。缺德的商人因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及他人的方便。如果僅是衛生紙則尚可想辦法﹐但是﹐如果像聖經所說﹐商人將糧食屯積不賣﹐則會影響到人們的生命。

  回想戰爭時期﹐米是配給品。所有的配給品經常會延後配給。如今思索﹐真不知是因米缺乏﹖抑或有人暗中操縱﹐導致配售延後﹖實在令人生疑。人常常都餓著肚子出外採購﹐但是﹐有錢也並不容易買到。大家都是在衣櫃中挑出布料較好的衣服﹐拿去換些米回來果腹。

  如今﹐不用回溯戰爭時期﹐最近因為汽油的缺乏而刺激物價上揚﹐許多物品甚至被電積著不賣。我們的教會﹐預算五千萬日幣來建堂﹐結果受此影響而跳到一億日幣﹐這是誰促成的﹖我認為這是沒有必要的操作。除了這個觀點之外﹐相信沒有別的了。這乃是最近的事﹐商業道德是極其脆弱而又容易偏激的。

  “詭詐的天平﹐為耶和華所憎惡。”(箴言十一l)

  少女時期﹐我好幾次見麵人若無其事地以手指頭觸動秤桿﹐及做出其他不正當的行為。而現代的家庭主婦﹐注意的是食品的添加物﹐但標示著“不使用添加物”的物品中﹐卻查出添加物﹐商人為什麼非說謊不可呢?

  欺騙消費者是自毀商標以及商店的信譽。消費者與商人間﹐並非騙人與受騙的關係﹐理該是相互信賴的關係。

  “失去信用者﹐如同死人。”

  有人這麼說﹐一旦失去信用﹐要想挽回就極不簡單﹐必須付上更高的努力及犧牲。在空著肚子的人前﹐不售糧食﹐這種商人已經喪失了商人的資格。

  “不要勞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聰明。”(箴廿三4)

  這句箴言尖銳地刺透人性。

  以下特舉出一些極為刺耳的經句﹐我們承認懶惰即犯罪的道理嗎﹖或對于懶惰願意深入了解。箴言中出乎意料之外﹐針對不可懶惰的經文頗多。

  “作工懈怠的﹐與浪費人為弟兄。”(箴十八9)

  “懶惰人放手在盤子裡﹔就是向口撤回﹐他也不肯。”箴十九加)

  “懶惰人因冬寒不肯耕種﹔到收割的時候﹐他必討飯﹐而無所得。”(箴廿十4)

  “不要貪睡﹐免致貧窮。”(箴廿十門)

  “懶惰人的心願﹐將他殺害﹐因為他手不肯作工。§(箴廿一25)

  我總覺得自己是天生的懶惰者。母親是一位記憶力強的人﹐她說﹕“從來沒見過綾子讀書的背影§﹐我也承認自己的確是懶惰者。到了縫紉時間﹐我對此沒什麼興趣﹐就逃到靜養室床上休息。再怎麼勉強也沒法冠上好學之名﹐直到如今懶惰之性尚未革除。有時﹐上午九點起床﹐家人們就會說﹕今天怎麼這麼早啊!有什麼事嗎?”都覺得是件怪事。我中午也還有午睡的習慣﹐通常睡一小時﹐有的時候則睡二小時。

  箴言第六章十節﹕“再睡片時﹐打盹片時﹐抱著手躺臥片時。”

  “這節經文好像在指責我﹐說我貪睡。”教會一位年輕人說。

  睡早覺和晚上睡覺之間尚有一次午睡。

  起床後經常打瞌睡。

  這等人﹐整天活在發獃的日子裡。幸好﹐我的工作從來未曾耽延過﹐全都能趕在日期截止前交卷﹐為此﹐大家都容忍了我的懶惰。

  仔細思考﹐懶惰真是件可怕的事。懶惰並不是指早晨仍然睡在床上。“懶惰人放手在盤子裡﹔就是向口撤回﹐他也不肯。”這只是一個比喻﹐但是﹐我們就常有這種情形。放著家中豪華的廚房不用﹐整天到自肋餐店用餐。

  北方初見雪時﹐汽車拋錨的事故頻繁﹐這是因為汽車的輪子沒有換上冬天特有的輪子。表姐夫就是被夏天車輪的汽車撞死的﹐因車主忘了換冬天的車輪而引起的車禍。

  我們不願意接受他人的忠言﹐所謂忠言逆耳。但是﹐當你見人踏上有危險的橋樑而不發出警告時﹐也是怠惰。想想﹐只要大聲地喊一聲就可以挽回一條生命﹐可是﹐我們往往連這一聲都懶得喊﹐任憑周遭的人們沉溺于女色之中﹐睜著眼睛看他欺詐﹐導致不少的美滿婚姻被破壞。

  我們常會懷著“相信他會醒悟的﹐會有人向他提出警告的”這種心理﹐而懶開金口。為人父母者、老師、牧師在孩童或某人發生事故時﹐常有“當時為什麼沒有提醒他”的懊悔﹐太慢了﹐你已經犯上怠惰的罪了。

  “當面的責備﹐強如背地的愛情。”(箴廿七5)

  在怠惰中﹐包含了不愛人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