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辛生鐸夫小傳(四)

  辛生鐸夫所帶來的恢復

  最後﹐我們來看主借著辛生鐸夫在哪些方面有恢復﹕

  一、聖徒的合一

  辛生鐸夫清楚地看見合一與神的生命有關﹐而所有信徒都有神的生命﹐因此我們能與弟兄姐妹合一﹐卻不能與未得救的人合一。他說﹐真正的教會全在乎生命﹐並且所行的必須符合神的話。他認為我們能與所有的基督徒交通﹐即使是因無知而情況與聖經真理不合的也不例外。缺乏知識並不能成為信徒之間只該彼此稱為弟兄或姐妹。施旁恩伯寫道﹕

  「……他們不會丟棄弟兄和姐妹的稱呼﹐因為這樣稱呼既簡單又合乎聖經。如果附加波希米亞或摩爾維亞等稱謂﹐便困難產生宗派和分裂。」

二、持守神的真理

  摩爾維亞弟兄們不以盲從古聖的傳統為滿足﹐他們認為每一代的人都該過「活在靈裡」的生活。施旁恩伯說﹕「……他們並不因先祖為義人而滿足﹐反倒在稱義和更新兩方面為自己打下根基﹐並且認真尋求﹐清楚知道自己是已經出死入生了。」辛生鐸夫和他的同工們即使遭人譭謗和誤會仍堅持真理﹐他們覺得不該玩弄手段﹐苟且媮生。

  「……他們不愛惜自己的性命過於任何一項真理﹐因為捨命比否認神的真理更好。雖然有時因存心為善而否認真理﹐但仍是不當和有罪的。」

  辛生鐸夫很看著傳講真理﹐他歷創新詞以表達自己的意思﹐為此常被人誤會﹐遭受批評和攻擊。施旁恩波在記述辛生鐸夫所受的反對和他的反應時說﹕「……他把易引起攻擊的關於三一神說法的話柄交給敵人。此外﹐伯爵又用了很多特別的名詞﹐因為他認為這樣有助于引人關注﹐叫人多用心來思想。他文章裡的用語是神學家所不熟悉的。如果反對者事前能確定一下伯爵用詞的真意﹐就不會發生問題﹐但他們並沒有這樣做﹐因而引起不少辯駁。在這種情形下﹐伯爵常有隱退的念頭。他為此與主交通﹐確信那是惡者從中作梗﹐要使教會大受虧損。他又清楚知道仇敵所反對的﹐主終必成就。因此﹐每遇敵勢凶猛時﹐他總勇敢剛強。他的同工常為人們對他的攻擊和帶來的惡果感到懮戚﹐他卻安慰並堅固他們說﹐到了時候﹐神必捆綁那惡者。」

  三、與主的交通

  上文提過辛生鐸夫與主的關係非常密切﹐他每日與主交通有如密友。伯爵為使教會中的每個人都明瞭信徒能與基督有密切的交通﹐於是引述新舊約中所有提到神與人交通的經節﹐說明祂對人是友善、仁慈又有恩典的。他又將經節互相印證、比較﹐勸導弟兄姐妹與主交通﹐向祂傾心吐意﹐凡事告訴祂﹐並持之以恆﹔主對我們有透徹的認識。信徒應以主為重﹐聽從主勝過其他事物﹐並且確信只有祂才是最好、最寶貴、最忠誠的朋友。信徒清早起來便該想到主﹐一天的生活中都經歷祂的同在﹐若有什麼怨煩的事﹐也當帶到祂面前﹐滿心相信祂必扶助﹔與祂同勞﹐也與祂同息。

  他在講道時——尤其是對人傳福音的時候——常強調基督的死。對他來說﹐基督的死非常親切。他寫了一首詩歌﹐開頭這樣說﹕

  「我心所信甘美對象﹗
  從你釘痕我們看見﹐
  揀選赦免白白賜給。」

  辛生鐸夫天天尋求神的指引和心意﹐以下一段話表明瞭他的態度﹕「為使我們能單純度日﹐主不容許我們預知太多﹔祂將要在我們身上做的事﹐必會逐日柔細地引導。按著祂深遠的旨意﹐必須有事情臨到我們﹐但按著我們的天性卻無法接受﹔因此祂就隱藏祂的心意﹐不讓我們知道。」

  辛生鐸夫過的是盼望主快回來﹐接我們進入祂的安息。這樣的盼望既尊貴又柔細﹐叫人喜樂﹐令人嚮往。若有一班人﹐常有這種發自內心的盼望和渴慕﹐便真是神的子民﹔這盼望使他們活出基督的特徵﹐成為一家人。一年過去﹐迎見主的時刻又近了一年﹔如今在地經歷祂的美德﹐直到離世見我們所信又與我們聯合的主。

  四、教會的異象

  雖然辛生鐸夫沒有看見教會實行的立場﹐但他對宇宙教會確有所看見。

  「他宣稱真正的教會或團體的聖徒『乃是全地屬神的會眾都在靈裡﹐組成為元首基督的屬靈身體。他們表面上雖屬各宗、各派﹐卻對所有關於救恩的重要教訓並無異議﹐因而又成為一班團體的信徒。」可見辛生鐸夫確實看見所有信徒共通之所在。

  辛生鐸夫也察覺禱教會普遍墮落了、屬世了﹐又與政治牽連﹔雖然如此﹐他知道在宗派裡仍有真正的信徒。要解釋這種混雜的情況﹐他主張「教會中有教會」的理論。教會中的教會由忠心跟隨主的人組成﹐而他認為摩爾維亞弟兄們聚集在一起就是一個實例。他這個看法並沒有徹底反對推雅推喇那可憎的光景(啟二20-24)﹐因他沒有完全棄絕路德宗﹐雖然路德宗因她的名稱和傳統使她與許多真基督徒隔開了。不過﹐辛生鐸夫和摩爾維亞信徒們一同聚集﹐簡單分享信徒所共有的靈命﹐因而得享主豐富的祝福。

  五、詩歌

  辛生鐸夫和他的同工對後世做出不少貢獻﹐其中一項就是他們的詩歌和美詩集。「即使在德國﹐辛生鐸夫在寫作詩歌者之中的地位也很崇高。從路德以來﹐德國有很多人創作聖詩﹐並且收穫豐碩。」

  辛生鐸夫所寫的最受傳頌的一首詩歌﹐就是「耶穌的寶血和公義」。

  「這首詩最流行的譯本為節譯本﹐原本相當長﹐是衛斯理兄弟所翻的。他們兩位曾譯過十七、十八世紀很多優美的德文聖詩﹐由於翻得好﹐所以使基督的教會非常得益﹐教會在這方面欠了他們的債。十七、十八世紀德國唱詩之風甚盛﹐致使傑出的作詩者靈感泉涌﹐摩爾維亞弟兄們率先感激他們﹐並沒有因為那是當時的風氣而加輕視。」

  摩爾維亞弟兄們的詩歌對衛斯理兩弟兄很有啟發﹐尤其查理士衛斯理為然﹐他繼而寫了很多詩歌。

  路易斯提到詩歌在摩爾維亞弟兄中有重要的地位﹕

  「詩歌不僅可用于崇拜﹐更是教導、傳道、安慰、警誡、鼓勵和教會合一的重要憑借、辛生鐸夫曾說﹕『在我們的短詩裡的教訓﹐比在散文中的更多。』摩爾維亞弟兄們在一七三三年曾說﹕『我們主要是用詩歌教導孩童。我們發現詩歌有潛移默化之功﹐可以把最重要的真理成功地灌輸給他們』」

  辛生鐸夫領頭創作詩歌﹐一生所寫的詩歌超過二千首﹐第一首在十二歲時寫成﹐而最後一首則在他死前四天完成。他也竭力成全別人這方面的恩賜。

  「一七三五年出版的新詩集共有九百七十二首﹐其中有二百首以上是伯爵自己的作品。那是第一本附錄﹐以後十五年陸續出版了另外十二本附錄。當他發覺哪位弟兄有寫詩歌的恩賜時﹐就煞費苦心地鼓勵他創作。其中有一項鼓勵的方法﹐就是把一個主題給幾個人﹐讓他們作詩﹐不久後﹐再召集他們﹐把作品互相比較。他們這樣交換意見﹐常有新的啟發﹐因而寫出很好的詩歌。」

  「一七五三年﹐一本新的德文詩集面世﹐共有詩歌二千三百六十八件﹐其中有百首是伯爵自己的作品﹐次年又出版了一千首的附篇。」

  六、佈道團

  摩爾維亞弟兄們是往外地傳道者的先鋒。米勒(Miller)在他寫的「教會歷史」中說﹐摩爾維亞教會常差人往外地傳道﹐他們在這方面出類拔萃。

  七、教會生活

  末了﹐他們更有令人羨慕的教會生活。辛生鐸夫感到聖靈與教會生活是不能分開的﹐他說﹕

  「聖靈為兩件事作個﹐並不歇息﹕第一﹐祂在人心裡勞苦作工﹐天天榮耀主﹐實施祂的救贖﹔第二﹐聖靈建立調整教會中的準則﹐為此委派忠心的人監督並持守所定的準則﹐且教導弟兄們。」

  前文提過﹐從清早到晚上﹐他們都聚會﹐教會確已成了他們的生活。他們有很多不同的聚會﹐就如禱告聚會、話語職事的聚會、詩歌聚會、兒童聚會、訪客聚會、弟兄的聚會和姐妹的聚會。無論在國內或國外﹐摩爾維亞弟兄們總是熱心地散髮單張﹐傳揚福音﹐他們是設立海外佈道團的先鋒。他們照顧患病的和孤兒寡婦﹐也彼此熱切相愛﹐有真正弟兄的愛。他們又印刷詩歌、詩集、聖經、單張和屬靈的文字﹐更移民到外地散播教會生活。以上所述及的就是主借辛生鐸夫和摩爾維亞教會所帶來的恢復的歷史。(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