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謙卑顯於每日生活中

慕安得烈

  「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約壹四20)

  這是何等嚴肅的說法,我們對神的愛必須用每天與人交接時所流露的愛來衡量,如果在日常生活與同伴交接的試驗中失敗了,證明我們對神的愛是虛假的。就謙卑而言,亦是如此。我們很容易想到要謙卑在神面前,然而只有在人面前謙卑,才足以證明我們在神面前的謙卑是真實的,並證明謙卑已居住在我們裏面,成為我們的性情,我們實在像基督一樣不顯揚自己的名聲。當一個人的心在神的同在裏低伏,謙卑已成為生命之靈而非想到神或禱告時裝出來的樣子時,必然會在與弟兄們交接時流露出來。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功課:唯一真屬於我們的謙卑,不是禱告時在神面前力圖表現出來的,而是要帶出禱告室,顯於日常行為中。每日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具有永恒的重要性,乃關乎永恒的試驗,足以顯明真正盤踞在我們裏面的態度為何。在最不留意的剎那間,我們所表現出來的,才真是我們的本相。若想認識謙卑的人,要知道謙卑人的言行,必須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觀察他。

  這不正是耶穌的教導嗎?祂是在門徒們爭論著誰為大,在法利賽人喜愛筵席和會堂的首位時,在洗門徒的腳以作榜樣時,教導他們謙卑的功課。如果在人面前不顯出謙卑,則在神面前的謙卑算不得什麼。

  連保羅也是這樣教導。他寫信給羅馬人說:「恭敬人,要彼此推讓。」「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羅十二10、16)他對哥林多人提到「愛」,一切愛都是以謙卑作根基的:「不自誇、不張狂……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林前十三4、5)他對加拉太人說:「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不要貪圖虛名,彼此惹氣,互相嫉妒。」(加五13、26)以弗所書的前三章論到屬天生命講得太好,但緊接著他說:「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常常感謝父神,又當有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弗四2、五20、21)又對腓立比人說:「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祂……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就自己卑微。」(腓二3、5、7、8)對歌羅西人則說:「要有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西三12、13)真正謙卑的心思必顯明於我們彼此之間的關係與彼此對待的態度上。在神面前的謙卑是預備好我們能以耶穌的謙卑對待同伴,否則在神面前的謙卑沒有什麼價值。願這些話照亮我們,使我們多多思想「顯於每日生活中的謙卑」。

  謙卑人力求時時遵循這規則:「恭敬人,彼此推讓,互相服事,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彼此順服。」一般人常會問一個問題:當我們看見別人在智慧、聖潔、天然的恩賜和領受恩典這些方面還不如我們時,怎麼有可能看別人比自己強呢?這問題一發出,就證明我們對謙卑的心認識得何其少。真實的謙卑乃是在神的光中,看見自己一無是處,遂同意向己告別、把己趕出去,讓神成為一切。當人這樣做以後,就能夠說:我失去己而找到了你,再也不跟別人比較了。在神的同在裏,我們交出了屬乎己的每一個思想,持著一無所有的態度顯在人面前,不再為自己求什麼。我們是神的僕人,也為神的緣故而作眾人之僕。一個忠心的僕人也許比他的主人更聰明,然而他仍舊持著作僕人的真實態度。謙卑人就是這樣看待每一個神的孩子,不管他多麼軟弱或卑微,仍然恭敬他,而且把他當作王之子一般地禮讓他。洗門徒腳的那一位,把謙遜之靈放在我們裏面,使我們真正願意居最末位且以彼此服事為樂。

  謙卑人不會嫉妒、忌恨。當別人先他而升高、蒙福時,他能夠讚美神。他能夠容忍別人受稱讚而自己被遺忘,因為在神面前,他已學會和保羅同說:「我算不了什麼。」他已領受了耶穌的靈作他的生命 不求自己的喜悅、不求自己的榮耀。

  當煩躁與易怒的試探來襲時,當周圍同作基督徒的人發出尖刻的思想與話語時,謙卑人常在心中覆誦主的命令,也在生活中實行主的命令:「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他已經明白披戴主耶穌就是穿上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耶穌已取代己,所以我們有可能彼此饒恕像主饒恕我們一般。「謙卑」不僅存於輕看自己的言語和思想中,而且是像保羅所說的「有謙卑的心」,這心被憐憫、恩慈、溫柔、忍耐團團圍住。神羔羊身上的標誌就是謙和、柔美。

  基督徒追求更高之生命經歷時,常落入一種危險裏:以追求更合乎人性,更具有男子氣概的德行(像勇敢、快樂、輕看世界、熱誠、自我犧牲等)為目標並樂在其中 其實連古老的斯多亞主義者也教導並操練這些。而耶穌從天上帶下來的那些更深、更溫柔、更神聖、更屬天的恩典,與祂的十字架和向己死有密切的關係,也是祂在地上最先教導的事--虛心(靈裏貧窮)、柔和、謙卑、卑微--卻很少被人想到或重看。讓我們存(穿上)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讓我們不但在拯救靈魂的熱誠上,證明我們像基督,也要在與弟兄們的交往上,表現出彼此包容、彼此饒恕,像主饒恕我們一樣。

  基督徒們!務要思想聖經對謙卑人的描繪,問問我們的弟兄和世人,他們有沒有從我們身上看見經上的畫像。讓我們把讀過的每一節經文,當作神要作成在我們身上的應許,讓我們把每一句話當作聖靈賜下新生的啟示,而滿心歡喜地接受。讓每一項失敗與缺乏促使我們更溫柔謙虛地轉向那位柔和謙卑的神之羔羊,確信祂就在我們心中執掌王權,祂的柔和謙卑就像一道活水泉,湧流在我們裏面。(貴格會創始人喬治弗克斯(George Fox)說:「我認識耶穌,祂於我極其寶貴。而在我裏面有一樣東西,使我無法溫柔、忍耐、有恩慈。我盡力壓抑它,但它仍然存在。於是我懇求耶穌作工在我身上,當我的意志降服於祂時,祂就進入我心,除掉一切不溫柔、不忍耐、無恩慈的東西,然後關上門。」)

  我還要重述前面說過的話。我深深覺得我們太不認識教會因著缺少屬天之謙卑所蒙受的損失。神只能藉著一無所知、一無所有的器皿彰顯祂的能力。不久以前,有一個滿有愛心與謙卑的基督徒悲慟地道出他的心聲。在他所認識的許多不同宗派之教會裏,有些事情顯明他們太缺少愛和容忍的精神。歐洲人(註:作者自己是歐洲人)都有他們自己的小圈子,當他們與其他意氣不相投的人相處時,發現很難彼此容忍、彼此相愛;也無法用和平彼此聯絡以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那些應該成為他們的幫助與喜樂的人,反成為他們的眼中釘。這一切皆歸因於缺少謙卑,不承認自己算不了什麼,不以自居末位、變成最小的為樂,也不像耶穌一樣只要作別人的僕人、 幫助者、安慰者,不管別人是多麼的卑微、沒有價值。

  為什麼快快樂樂把自己交給基督的人,發現很難把自己交托給弟兄?是不是應該怪教會呢?因為教會裏太少教導人認識基督的謙卑是首要的德行,是聖靈所賜的一切恩典和能力中,最上好的一樣。我們太不重視像基督那樣的謙卑並優先傳講,像基督所做的一樣,我們沒有把它當作是非常必要且可能得著的恩典。但願我們不灰心、不氣餒。雖發現自己缺少這恩典,反激發我們更多寄望於神。讓我們把每一個磨難我們、激怒我們的弟兄,看作神賜恩之工具,用以煉淨我們,使我們有機會操練謙卑,這謙卑是耶穌--我們的生命--吹在我們裏面的。但願我們有這樣的信心 神是一切,己是無有,當我們自視一無所有時,就能靠著神的大能,專心致力於用愛心彼此服事。

   摘自:《謙卑》The Spirit of Prayer

  一個求謙卑的禱告

  我可以給你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乃絕對正確無誤的。那就是:從這世上和一切環境中退隱一個月,僅一個月即可,不寫作、不讀書,也不同自己爭辯什麼;停下從前一切心思的活動,全心專注且盡你所能繼續不斷地作以下的禱告一個月,最好經常跪著禱告,但不論坐著、行走或站著時,裏面仍熱切渴望向神獻上這禱告:

  「因著祂的大恩大德,祂要顯明並挪開你心中各式各樣、各等各類的驕傲,不管是出自邪靈或自己敗壞的天性;祂要使你領悟謙卑最深奧的真理,俾能領受祂的光和聖靈。」

  要拒絕其他的思想,從心底為這樁事禱告並等候,持定這真理和認真的態度,好像一個受痛苦的人切切禱告,盼望從其中得釋放一般。

  ……如果你能夠也願意憑著真理和誠實,把自己交付這禱告的靈,我敢向你保證,即使在你裏面的邪靈比抹大拉之馬利亞多一倍,也通通可以被趕出去,你將不得不像她一樣,哭泣在聖者耶穌的腳前,湧出愛之淚水。

  摘自:The Spirit of prayer,pt.Ⅱ,p.124

  羔羊的靈

  驕傲可以把最高的天使降為魔鬼,而謙卑可以使墮落的血肉之體升上天使的寶座--這真理將顯明至永永遠遠。神最終的目的是要從墮落的天使所掌管的國度裏興起一批新的族類來。於是這批新族類成為爭戰的焦點,介於墮落天使的驕傲氣焰與神羔羊的謙卑之間;當末後號筒吹響時,這偉大的真理將顯明至永永遠遠。邪惡起源於驕傲,終止於謙卑,驕傲必須在你裏面死掉,否則屬乎天堂的一切不會活在你裏面。你必須在這項真理的旗幟下,降服於聖者耶穌柔和謙卑的靈。你必須種下謙卑,否則在天堂無以收成。不要以為驕傲只是一種不合宜的脾性,也不要以為謙卑不過是一項高尚的品德。前者是死亡,後者是生命,前者全然是地獄,後者完全是天堂。你裏面有多少驕傲,就表示有多少墮落的天使活在你裏面。你具有多少真實的謙卑,就表示神羔羊在你要面有多少。如果你能看見每一樣驕傲的活動對你造成什麼後果,你將不惜失去一隻手或一隻眼,只求能夠從身上扯掉這條毒蛇。如果你能看見謙卑帶來何等甘甜、神聖的改變能力,如何驅散了你天性中的毒氣,使神的靈能住在你裏面的空處,你將寧願被全世界踏在腳底下,也不願失去一點點的謙卑。

   摘自:The Spirit of Prayer, Pt. Ⅱ, P.73

  真實的禱告之靈

  謙卑是真實祈禱的靈魂,此乃奧秘中的奧秘。直等到心靈被完全更新,倒空了一切屬地的慾望,經常饑渴地要神自己時,才有真實的禱告之靈,在這以前,我們的禱告多多少少與教師對授課的態度十分相似。我們多半都會去禱告,只因我們不敢忽略祈禱。但切勿灰心,聽從我以下的勸告,這樣你去教會時,儘管所唱的詩歌或所作的禱告高過你的心意,你可以不落入只是動嘴巴或假冒為善的危險裏。你要這樣做:走進教堂時,裏面帶著經上那個稅吏上殿裏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只敢低著頭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心中要一直存著這樣的態度,或至少願意如此學習,這會潔淨你口中所出的每一個祈求,而且當會中的讀經、詩歌、禱告之內容高過你心中的光景時,你要藉這機會更深浸入稅吏的靈裏,這樣那些似乎只屬於比你心地更良善者的禱告與頌讚,將成為你的幫助和極大的祝福。

   我的朋友們!這是奧秘中的奧秘,這會使你在沒有種的地方有收成,並成為你繼續不斷蒙恩的緣由;對這種謙卑的心態而言,裏面的每一絲騷擾和外面所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會產生真正的益處。對謙卑的人而言,沒有一件事是徒然或無益的,他總是處於屬天成長的狀態中,每一件臨到他身上的事,都好像天上的甘露。因此,務要把自己關在這謙卑的情境中,一切的好處盡在其中;它是天上的水,可以把墮落者的火焰化為屬天生命的謙和;它製造天上的膏油,點燃對神、對人的愛火。務必一直關鎖於其中,不管你走到哪裏,都要披上謙卑的外袍,束上謙卑的腰帶;一呼一吸都在它的靈裏面,此外沒有別的氣息。只用它的眼睛看,也只用它的耳朵聽。這樣一來,不管你是在教堂之內或教堂以外的地方,不管你正聽見歌頌神的聲音或是遭人誤會、被人惡待,所有這一切都要造就你,每一件事都會助長你裏頭的神生命。

  摘自:The Spirit of Prayer, Pt. Ⅱ, P.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