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雅歌(十四)

(法)聖.伯納德  原著
(美)伯納德.班雷翻譯

  第三十二講

  「我心所愛的啊,求你告訴我,你在何處牧羊?晌午在何處使羊歇臥?……」(歌一7)讓我們先來瞭解這段經文最淺顯的含義之後,便能看出它更深的意義。這節經文是談到自然的景象,但卻給我們屬靈方面的教訓。

  靈性初步的光景

  只能說極少數的人,「羔羊無論往哪裏去,他們都跟隨祂……」(啟十四4),但這絕不是指每個人說的。

  我們大多數人,在屬靈方面都還是剛剛起步;我們依然意識到我們的罪性,以及易受誘惑的本性。我們需要一位醫生,而不是新郎;我們需求的是膏油,而不是擁抱與親吻。我們禱告說:「噢,親愛的主耶穌,你經常把我從苦痛的生活當中拯救出來。當我絕望哭泣時,你就將醫治的膏油,塗抹我受傷的心靈上」。我們大多數牧人都知道,基督是一位醫生--「祂醫好傷心的人,裹好他們的傷處。」(詩一四七3)

  有時候我們對信仰事物很厭倦,我們在屬靈方面感到疲憊不堪。我們對主的熱心不夠,我們從未主動為主做事,所以,做起來是不情不願。我們像約伯一樣,說出這樣的話:「我躺臥的時候說:『我何時起來,黑夜就過去呢?我盡是反來覆去,直到天亮。」(伯七4)

  當我們落入這種光景,主耶穌便有辦法幫助我們。祂與我們同行;祂帶給我們祂感興趣的話題;祂輕聲唱出祂最喜愛的一首錫安歌(詩一三七3);祂告訴我們關乎神之聖城的永久和平。終於我們的力量恢復了,盼望也回來了。

  內心思想的分辨

  來區分我們自發的思想與神的啟發是不容易的,所以要留意主耶穌所告訴我們的:「因為從心裏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太十五19)在另一方面,神卻對我們小聲的述說和平、端莊、虔敬。我們自身沒有產生這些思想,我們乃是從神那裏接受它們。

  提到這件事,並非每一個發自我們內心的想法,都是出於我們自己的。「……魔鬼已將賣耶穌的意思,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裏。」(約十三2)誰能分辨一個意念是出於我們內心的,還是魔鬼放在我們心中的?這是一項很難做到的事,除非像保羅所描述,那些少數具有辨別諸靈的屬靈恩賜的人。(林前十二10)「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詩十九12)得知我們內心惡念的來源,不如得知心中是否存在惡念,要更來得重要。我們要留意這惡念,萬勿給它留有餘地。是否那惡念是發自內心,還是仇敵將這放在你心裏,並無區別。

  然而什麼是從神那裏來的,是很容易辨別。因為出於我們自己,或者是神的意念,完全在於善惡之分。「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太七18)假使我們有一個好意念,那就是出於神,而不是出於我們自己。

  在這次的講章裏,我已粗淺的講解了《雅歌》第一章7節的經文。比較深刻的屬靈含義,我會在下一個講章來解釋。我禱告求主耶穌基督,教會的新郎,教導我要講什麼。因為祂是神,「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羅一25)

  第三十三講

  「我心所愛的啊,求你告訴我,你在何處牧羊?晌午在何處使羊歇臥?……」(歌一7),詩人大衛將這節經文的含義,以如下這兩節經文來表明:「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祂的榮美,在祂的殿裏求問。」(詩二十七4)「耶和華啊,我喜愛你所住的殿和你顯榮耀的居所。」(詩二十六8)

  主耶穌出現的黎明

  請注意新婦提到晌午,以及能提供安全休息之所在。當加百列向童女馬利亞宣稱她將懷孕生子時,天色剛亮。當耶穌在地上又出現在我們中間,正是早上,此乃預表祂的光芒將射萬丈。這個世界未知我們的白日已經到來,「這智慧世上有權有位的人沒有一個知道的,他們若知道,就不把榮耀的主釘在十字架上了。」(林前二8)

  基督的生命乃是一個多雲的黎明;光芒直到祂復活時才綻放。在黎明的復活節,光芒已逐漸明亮。然而,正午的燦爛,在地上還尚未得見。噢,美好的正午,溫暖而又大放異彩!?消除了陰霾;?曬乾了浸水之地;?驅走了惡臭之味;?進入那正午的時刻,就好像雅各與摩西,能面對面的看見神;也像以賽亞那樣「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賽六1)保羅的經歷:「他被提到樂園裏,聽見隱秘的言語,是人不可說的。」(林後十二4)

  傳道人的光景

  你們在地上要來滿足你們的羊,遠遠不夠。你們想歇臥是不可能的,你們必須警覺,「……防備夜間有驚慌」。(歌三8)光線不夠明亮,食物不足,我們的環境很險惡。在地上,一切事物都不完美。「……求你告訴我,你在何處牧羊?晌午在何處使羊歇臥?……」我確實知道?在何處牧羊而不得歇臥。可是請告訴我,我也在《詩篇》與《福音書》的青草地上獲得了慰藉。我發現跟使徒與聖徒為友的當中,便能得到休息。然而,我們的經歷通常「我晝夜以眼淚當飲食,人不住的對我說:『你的神在哪裏呢?』」(詩四十二3)我唯一的盼望就是?的筵席。「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詩二十三5)因為我曾跟隨?,我的牧者,我已非常熟悉這樣的青草地。如今,請讓我進入那些隱秘之地。

  教會生活的試探

  試探實際上像正午一般的出現。它看起來好像很有價值,經常一個傳道人可以被帶領早起,然後當他的弟兄們禱告時,他卻在唱詩聲中,昏然入睡。禁食會一直持續,直到一個人太虛弱而不能事奉神為止。一個傳教士在隱居處,可能要學習箴言的真理而需要時間。「……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傳四10)我們可能被誘使努力去工作,結果,由於過累,便顧不上其他重要的事務。「你們既靠聖靈入門,如今還靠肉身成全嗎?……」(加三3)

  試探共有四類,「你不必怕黑夜的驚駭,或是白日飛的箭;也不怕黑夜行的瘟疫,或是午間滅人的毒病。」(詩九十一5-6)每一位有經驗的基督徒都瞭解這一點:「我兒啊,當你來服事神,就要預備好,來接受考驗。」(本.西拉著:德訓篇二1)

  我這冗長的講章可能會耗盡你們的專心。我將以這四類對教會生活的試探,簡單的講解,以結束我這篇講章。

  一、早期的教會的確是被「黑夜的驚駭」所擾。當某人殺害了一位聖徒,大家還認為這種行為是「對神的一項事奉」,(約十六2)那刀是夜間最黑暗的時刻。

  二、接著是「白日飛的箭」苦惱著教會,那些自負而又雄心勃勃的人,佔據了教會權威的位置。他們是尋求個人的榮耀與權力;他們對曾培育他們的教會不忠,並且製造有害的教義。

  三、幸虧在我們這個世代(係指十二世紀),已免去前二者的試探。我們的問題是「黑夜行的瘟疫」,假裝虔誠的虛偽大為盛行。沒有人願意出面來否認這些。教會的墮落到了無以挽救,而又性命悠關的地步。也沒有人來批評以及向我們挑戰。每個人都是朋友,也都是敵人。每個人都是擁護者,也都是反對者。每個人都是教會的會友,但沒有人是智慧提供者。所有人都是鄰舍,但都堅持自己的方法。被召來參與主的職事,他們卻服事敵基督。被選召為敬虔的榜樣,但他們卻不尊崇救主。我們每天都看到陷阱——時髦的服飾、皇族的華麗、鑲金的馬鞍,靴刺遠比他們教堂祭壇裝飾更美。在他們那昂貴的筵席上,供酒如水。他們的庫房裝滿了物品,他們尋求宗教上的職位,乃是為了物質上的獲得。對他們的指派並非根據他們的能力與傑出,這便是「黑夜行的瘟疫」的產物。

  第一代基督徒的殉教是極為悲慘的,異端邪說的挑戰也給人帶來極大的悲痛。而今,更糟的是教會內部的腐化;它往教會的根部腐爛。由於腐爛到根部,看來是無可救藥。

  四、如今,所剩下的就是「午間滅人的毒病」即將來到,要考驗那些少數對主仍然忠心的人。

  【註】:啟示錄二、三章,行走在金燈台(教會)中的大祭司,已向教會發出指示,有關教會生活的試探。但祂在神寶座前晝夜為聖徒代禱,使他們得勝有餘,如晨星發光。(啟五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