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內地會創始人戴德生傳(三)
戴存義暨夫人原著
胡宣明 博士 節譯

  第二段在巴因斯力及赫爾鍛煉作中國傳道的工作

  1850年至1852年 十七至二十歲

  第七章 新生活的開始 十七歲

  還有一種預備工作,就是學中國字。外國人想到學中文,幾乎都被嚇倒。著名的中文專家米兒蔭博士說:「要學成中文,必須有鐵的身,銅的肺,硬木的頭,鋼絲彈簧的手,老鷹的眼,使徒的心,天使的記憶力,瑪土撒拉的長壽(九百六十九歲)。」可是戴德生沒有中文老師或英華字典,毅然開始學中文。他用的方法大概如下:先從英文路加福音找一短句,注意一個常用的字,例如「你」、「我」、「他」、「神」、「耶穌」等等,然後再找十幾句,裏面也有這些字的。後來又從中國本同一章節裏,找出那些相同而似乎與所選的英文字意思相同的字。這個中國字,他寫在一張紙上。然後再從全本路加福音檢閱一遍,找出和紙上所寫相同的字。如果英文本裏每次也找出同樣的字,就把這中國字寫入自造的字典,同時用鉛筆註明意思。如果以後覺得意思確定,使用墨水筆再寫在鉛筆寫的字跡上。起頭進步很慢,後來經驗漸多,速度也漸高了。在他寫信給他大妹的時候,他的「字典」共有四百五十三個中國字,意思已確定的。還有二百左右的字意思尚未確定。我們看他這樣學中文,就知道他的勇氣了。

  第八章 「祂未曾留下一樣好處」十七歲半至十九歲

  關於戴德生和那位音樂教員的事,他也寫信給他的妹妹:「親愛的阿美麗雅:你最後一封信說,或者我應該寫信問中國協會,如果我結了婚的話,能否把我和家眷同時送到中國,請你原諒我不能同意這一點。我以為假使這樣做,結果必適得其反,因為他們自然會想到我要結婚,而負不起經濟上的責任,?巧想利用中國協會來解決我的困難。所以現在斷斷不可寫信給他們。

  「你知道我目前一點不曉得怎樣到中國去,但是有一點我知道的,就是無論結婚不結婚,我必定去。我知道神已呼召我去,祂必供給我的需要。若以為裴小姐願意到外國去餓死,未免太不合理了。即使她肯,我也決不願意她這樣做,因為我太愛她了。你知道我是一無所有的,也沒有可希望的金錢,所以在這種情形之下,我不能考慮婚事。我不能否認這種景況使我憂愁得很,但是我的天父知道什麼是最好的,祂不留下一樣好處不給我。我必須憑信心生活,必須抓緊信心--單純的信心,這樣祂必將一切關於我的事做到恰好。請你不要想我是冷淡,漠不關心。我還有什麼辦法呢?我知道我愛她,沒有她作伴而單獨出國,會使我太孤單了。但是我不能把她帶入窮困。務必為我禱告,這種情形幾乎可以使我發狂。但願神施恩,使我能夠完完全全信靠祂。」

  第九章 「為要得者基督」 十九歲

  戴德生到了赫爾市哈迪醫師的診所服務,表面上一切似乎很好,內心卻不平安及頗有憂慮。一來是因為他已獻身到中國傳道,卻感覺到前途的渺茫,離實現的時候似乎比以前更遙遠。二來是因為他的目的在多得醫病的經驗與學理,預備到中國用醫病的方法開傳道之門。可是到了赫爾之後,天天忙於雜事,沒有多少時候學習醫道,這也是使他難過的緣故之一。更大的原因就是戀愛的事,因為赫爾離裴小姐教音樂的學校很近,二人來往較多,情感也濃厚起來,可是裴小姐對於戴德生到中國傳道不表同情。她有時問:「你非到中國去傳道不可嗎?」言外之意,似乎是說:「假使你能夠住在英國服事主,豈不是好得多嗎?」戴德生一面愛主,一面也熱愛這位可喜的小姐,因此不能專誠事奉主,內心爭戰,與神失去完全的和諧。他懇切求神感化她,使他們二人同心做主的工,因為他必須往中國傳福音,那是沒有法子取消的。即使因此失掉她的愛,也只好犧牲。可是這犧牲似乎太大,怎能忍受得了?

  他所租的房間很小,不到一丈二尺見方。房間在樓下,直通廚房。又近一條河溝,環境污穢,鄰居都是貧民,四週偏僻荒涼,夜間路燈稀少僅能見路。戴德生故意遷入這種環境,以便學習吃苦,節省開支,賙濟窮人,他的用意之深,非一般人所能知道的。

  至於他的飲食,更是十分儉約。他說:「我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學習辛苦的生活,另一個是節省金錢來賙濟窮人。我很快的就發覺,必須的費用少於從前所認為最低的生活費。牛油、牛奶、我都不用了。主要的食品就是大麥片和米飯,偶而吃些別的東西,換換口味。這樣一來,很少的錢就能供我的需要,每月可以節省收入的三分之二賙濟窮人。我的經驗是:「供養自己越少,幫助別人越多,心中的喜樂和屬靈的福氣也愈豐滿。」

  可是好事多磨。俗語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撒但不甘心讓戴德生在屬靈的江河上一帆風順,就趁這位十九歲青年在寂寞的環境裏,渴慕同情與愛心的時候,下了毒辣的魔手,叫戴氏的愛人下最後警告。就是說,她不願意陪戴氏到中國傳道;她的父親連聽都不要聽。如果他一定要到中國去,就得放下她;若要和她訂婚,就得犧牲中國,二者不可兼得。戴德生聽了這話,痛苦極了。放下她嗎?難於登天。違反神的命令,破壞自己的約言,漠視中國的需要嗎?那是萬萬辦不到的。因此,他真是進退兩難。他的信心幾乎動搖。12月14日主日早晨,他枯坐在他寒冷凄涼的小房裏納悶。他不愛禱告,心裏充滿痛苦苛刻的思想。

  禮拜日我覺得不高興到禮拜堂去做禮拜。撒但的試探,如同怒潮,湧入我的心,使我不能不喊叫出來:「主啊!求你救我,我滅亡了!」

  下午我獨自坐在外科手術室,默想神的愛,神的良善,我的回心轉意,以及祂賜福給我次數之多,我所受的試探比別人所受的是何等渺小。祂澈底使我軟化,謙卑。祂的愛融化了我冰冷的心,我以至誠求祂赦免我忘恩負義的行為。

  戴德生犧牲了他的愛人,得著了基督。保羅說:「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這是保羅老年所說的話。戴德生在十九歲時就學會了這個教訓

  第十章 「本於信以致於信」 十九歲

  戴德生的母親看見她的兒子身體不康健,又想起將來到中國過艱苦的生活,怕他受不了,因此在她的書信中露出憂慮的情緒。她的兒子回信說:「親愛的母親,不要讓任何事使你失去鎮定的心。傳福音確是最尊貴的工作。假如天使可以負此使命,我相信他們也將以為光榮。當然,我們對於天倫,不能沒有情感,但是我們豈不應當以克己事主為快樂麼?假使我背約,逃避責任,或是主對我收回祂管教的恩典,豈不是要使你更難過嗎?主保守我不失足,不墬落,這就是祂的恩典啊!至於我的身體,從來沒有像現在的健康。衣食我都很謹慎,請你放心。……

  「母親,試想一想,每年一千二百萬中國人去世,沒有神,沒有希望!教會與信主的人是如何的缺少誠懇迫切的心啊!我們這樣愛世界,懶惰,麻木不仁,忘恩負義,不服從主所給的命令--『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我們得不到神的愛和基督的平安,豈不是應有的結果嗎?……

  「誰注意中國呢?每禮拜讓二十五萬中國人與世永別,而他們對於神,基督,和救恩毫無所聞,我們豈不該用慈悲的眼看這浩大的?眾嗎?神對我們是何等的慈愛,讓我們像祂,有聲音喊著說:『請來幫助我們!沒有人關心我們的靈魂嗎?』我們可以置之不理嗎?我們已蒙光照的人,從天得到神的智慧,豈可不將生命之燈光照黑夜中的人嗎?

  「我必須結束這封信。主耶穌為你受死,你不肯為祂犧牲一切嗎?母親,我知道你肯。願神和你同在,安慰你。

  「如果我有了夠用的積蓄,可否就動身到中國去?我覺得似乎若不替中國做一點事,就不能夠活下去。」

  戴德生對中國固然有頂大的熱心,可是他並不是不知道前面的困難。他曾這樣寫:「到了中國之後,舉目無親,無人幫助,對於保護供給及其他一切的援助,除了神以外,別無可靠,這真是一樁嚴重的事。我覺得若要舉行這工作,非將屬靈的肌肉加強不可。無疑的,信心若不失敗,神決不誤事,但是倘若信心不夠,怎麼辦呢?那時候,我還沒有學到一個真理,就是:『我們縱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為祂不能背乎自己。』因為我不明白這一個真理,所以就發生一個嚴重的問題:我是否有充分的信心,叫我可以放膽開始執行放在我面前的使命?

  「我常想我到中國之後,不能對人要什麼,只能向神要。所以在未離開英國以前,先學習只用禱告,求神感動人來幫助我,這是何等的重要啊!」

  戴德生在沒有離開英國以前,就立志學習只用禱告求神感動人,給他必須的合作。不久之後,就遇到一個場合,讓他可以實習這功課。以下是他自己所寫的大概情形:

  「我的老闆哈醫師非常之忙,恐怕忘記按時付我薪水,就吩咐我到時候提醒他。我決定不要直接告訴他,而藉著禱告,求神使他記得,希望可以因禱告蒙神的垂聽而得到鼓勵。

  「禮拜日又來了,那天我特別快樂。早晨到禮拜堂去作禮拜,下午和晚上到窮人家裏傳福音。在這時候,我覺得似乎在地上過天堂的生活,快樂極了。

  「那天晚上十點,會畢之後,一個窮人請我到他家裏去替他的妻子禱告,說她要死了。我立刻答應他,並在走路的時候問他為什麼不請一位神父替他的妻子禱告?他說他已經請過了,但是神父非先收到十八個『便士』不肯去,而他又出不起這錢,因為家裏正在挨餓。我聽了這話,心裏想:可惜我所有錢財,不過『半克勞因』,且是一塊硬幣,不可分開;明天早上,雖有麥糊可吃,中飯卻沒有什麼可吃的了。這時不知怎樣,心中的快樂忽然停止了。但是我不自責,反而責備那個可憐的窮人,說他不應該等到山窮水盡的時候,為什麼不早一點去找救濟窮人的當局。他說他已經去了,可是當局叫他明天十一點鐘再去,但是他恐怕妻子今晚就要死了。

  「這人領我進入一個院子,我跟他走的時候,心裏有點害怕,因為以前曾在此地受過居民的侮辱:福音單張被撕碎,並受了警告,不准我再來,因此頗感不安。但是責任所在,不能不跟他走。他領我走上了一層破爛的樓梯,進入一間壞得可憐的房子,一見傷心,慘不忍睹。有四五個小孩站著,他們凹入的雙頰,證明長期飢餓的結果。倒在一張破爛不堪的小床上的是一位力竭聲嘶,疲憊已極的母親。在她的身邊有一個出世才三十六個鐘頭的嬰孩,奄奄一息,哭都哭不出聲來。

  「那時候,我不能說出什麼話來安慰這些可憐的人,那是一點也不希奇的。我自己還需要別人來安慰我哩!我開始告訴他們不要灰心,雖然他們的境遇非常之苦,但是在天上有一位慈愛的父親。這時我心中有聲音喊叫:『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哪!你告訴這些不信的人天上有一位慈悲的父,而自己卻不肯將一塊『半克勞因』交託給他!』

  「在這種情形之下,說話是不可能的。但是希奇得很,我還以為禱告總不會有什麼困難。正在那個時期,禱告於我是很快樂的事。禱告時,絕不感覺疲勞,話語更是如同懸河瀉水,滔滔不絕。我以為只要跪下來一禱告,他們和我本身就都得到安慰了。

  「但是我剛開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我的良心立刻對我說:『你敢愚弄神嗎?你敢跪下叫祂父親。而將那塊『半克勞因』藏在腰包裏?

  「這時候,我內心起了一種空前絕後的爭戰。我不知道那晚上怎樣說完禱告,也不知道所說的話是否語無倫次。但是有一點我知道的,我站起來的時候心裏非常難過。

  「這位可憐的父親對我說:『先生,你已看見我們所處的境遇,是如何的悽慘可怕!如果你能夠的話,請為神的緣故幫助我們。』

  「在這時刻有一句話閃入我的心:『有求你的,就給他。』王的命令帶著能力。

  「不但那可憐婦人的生命得了救,我深深覺得,我自己的生命也在那天晚上得救了。如果神的恩典沒有在那天晚上得勝,而我沒有順服聖靈對我力爭的真理,恐怕我的靈命從那時候,就要觸礁沉下去了。

  「我記得很清楚,那晚上我回到寓所的時候,我的心和我的錢袋一樣的輕。黑暗荒涼的街道,回響了我禁不住讚美的歌聲。當我拿起麥糊來吃,我真不願意拿它來換一個親王的筵席。當我跪在床邊禱告的時候,我提醒主注意祂自己的話:『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耶和華必償還。』(箴十九17)我求祂不要欠我太久,否則明天就沒有中飯吃了。內外都平安,我安睡了一個快樂的良宵。

  「第二天早晨,我還有一碗粥。沒有吃完之前,就聽見郵差敲門的聲音。我在禮拜一難得收到信,所以一看見二房東拿一封信來,覺得有一點希奇。我一再看信封,卻看不出是誰寫的。那一定是一個陌生人寫的,要不然,就是故意假裝字體。而郵局的印,更是模糊不清,不知從那裏寄來的。打開信封一看,沒有一個字只有一張白紙,包著一雙羔羊皮的手套。當我很驚訝的打開來看的時候,一塊『半鎊』英金(值四個『半克勞因』)掉在地上。

  「感謝主!我喊出來。十二小時的投資,得到百分之三百的利息!好個利息(假使赫爾的商人,能夠從借貸得到這種利息,不知要快樂到什麼程度?)我馬上立志,把我所節省或賺來的錢,存入這無法破壞的銀行。對於這個志願,直到如今我仍不後悔。

  「多少次我回想到這件事,以及祂在困難中所給我的幫助,我們若在小事上對神盡忠,必能得到經驗和力量,來幫助我們渡過一生最嚴重的難關。」

  第十一章 「如果是你請叫我履海就你」十九至十二歲

  這時候戴德生的老師哈大夫,想和他立個繼續學醫的合同,條件很有利於戴氏。但是他不敢接受,恐怕?擱他到中國的時間。約在這時候,他得了一種引導,就是應該到倫敦去,以便得更好的機會學醫。同時他的父親正考慮到美國或是加拿大去,一面經商,一面傳道,並託德生的母親問他,是否願意留在巴因斯力,掌管藥房二年之久。戴德生聽見頗為驚訝,立刻表示不能接受。後來覺得對不起父親,非常後悔,立刻函稟父親如下:

  「敬愛的父親:我不能親來陪罪,所以只好用浪子的口吻寫信給你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我從前那樣答覆你,叫我良心屢次責備我;我若不求你的饒恕,心裏不能再有平安了。我曾說,我若回家,必有種種犧牲,但是我並沒有題到一個字,說起你甘心為我所作的犧牲,你因為愛我的緣故,夜間少睡,日裏操心,犧牲金錢養育我,苦口婆心教訓我,使我今天可以享受種種幸福,而我竟這樣報答你的慈愛!我曾向你筆述,說為你料理二年的生意,將受何種的犧牲,而卻不想到你為我的利益,辛苦經營這生意二十年之久。父親,我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不孝子!我深深的痛悔!你肯不肯饒恕我?靠著神的恩典,我以後願意努力盡兒子之責。如果你要的話,我很願意很歡喜回家住二年,因為藉此可以表示我是真心悔改的。以後若是主願意,我還希望到中國去作祂的聖工。你的愛兒德生。」(續)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