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內地會創始人戴德生傳(四)
戴存義暨夫人原著
胡宣明 博士 節譯

  第三段在倫敦及海上鍛煉到中國作傳道的工作

  1852年至1854年 二十至二十一歲

  第十二章 除主以外別無可靠 二十歲

  1852年9月25日,戴德生在濃霧中到了倫敦,他來到倫敦之前,對於生活費、工作等問題,並沒有準備好。所靠的只有一點——神的應許和祂的信實。以下是他自己的話:

  「雖然我是一個半信半疑膽怯的孩子,神還是願竟聽我的禱告,使我滿心歡喜。可是在沒有去中國之前,我覺得仍須再試驗我信靠神的能力。這次恰巧有一個很好的機會給我試驗一下。我敬愛的父親自動表示願意負責,付我住在倫敦的一切費用。……中國佈道會也表示肯替我出一切費用。後來經過禱告,主引導我,使我清楚知道,可以不接受。所以我就寫信,把兩方的好意都辭謝了。」

  這時候戴氏寫信給他的母親說:

  「關於你所問的幾點,我試照我所能的答覆幾句。其實我所計劃的,你幾乎全知道。總而言之,現在沒有一樣確定,但是主的應許『我總不撇下你,也不離棄你』是可靠的。(來十三5)我現在還沒有差事,也不打算找事做。倫敦似乎是一個令人難受的地方,空中充滿嘈雜之聲,人民惶惶奔走,你真想不到住在自私、輕薄、俗氣很重的人中,和我以前安靜的生活相差多大,多遠!但是一想到神保守我們的大能及使徒保羅的話:『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羅八37)又覺得何等的興奮!

  「靠主解決一切問題是何等的甘甜!凡祂所引導的,都是最好的。如果我們必須像亞伯拉罕,遵從神的命,離開家鄉,不知道往那裏去,那也何妨?祂知道。不信的人只能看見困難,信的人?看見在他們和困難之中有神。

  「摯愛的母親,不要讓你的心憂愁,那位供養、保護、引導我的,還是保守我的心在完全的平安裏。祂一定會把一切做得恰好。但願祂時時刻刻用我們榮耀祂的聖名。」

  他的信心得到了神的獎賞。10月24日又寫信說:

  「我的心很快樂,各事都有辦法,明天我預備到醫院去開始工作。請你替我謝謝父親樂意要負擔我費用的好意,我沒有接受,因為深知信靠主的永遠不會落空。」

  第十三章 「主必預備」 二十歲

  戴德生憑信心到倫敦去學醫,一切仰賴主的供給,生活非常儉樸。他和表兄弟同住一間,每天來回醫院,要走八、九英里的路。他的飲食非常簡單,早晨和晚上只吃粗麵包和水,中午吃兩三個蘋果。他每天下午回寓所的時候,順便買一塊麵包,叫賣麵包的把它切成兩半,因為以前自己切,不知不覺切一大半晚上吃,明天早上就吃不飽了。一天就伙食只有三個「便士」,約合美金六分錢。

  戴德生的家並不窮,他為什麼要過這樣窮苦的生活呢?為什麼謝絕親友一番好意的幫助呢?目的就是要試驗他能不能藉著禱告祈求,得到神直接的幫助,要證實聖經上的應許是否每次可以兌現。他很清楚,在英國要得到親友的幫助是不成問題的,可是到了中國之後,人地兩疏,舉目無親,到哪裏去求人的幫助呢?如果他沒有把握藉著禱告,直接從神得到幫助,倒不如早點知道,不要等到中國之後才發覺。以下是他的敘述:

  「過了幾天,我縫釘一本簿子,預備記錄演講,一時不慎,刺傷我右手的食指。數分鐘之後,竟把這件事忘記了。次日早晨,我照常到醫院解剖屍體。所解剖的是一個死於惡性熱病(敗血病)的屍體。上午約十時左右,我覺疲乏得很。中午在外科病房的時候,忽然覺得非常難過,似乎要吐,四肢無力,我喝了一杯涼水,覺得好點。下午上課聽講的時候,不能執筆記錄,演講未完,就覺得右臂和右身痛得厲害,病勢益加沉重,旁人已能看出。就將我的解剖器具收拾起來,並告訴解剖部的指導員說明我的症狀。他說:「這事清楚得很,一定是你解剖時傷了手。」我告訴他我很小心解剖,絕未受傷。他說:『一定有傷。』並細看我的手,卻看不出什麼。

  「忽然我記起昨晚針刺食指,並問教員說:『過了許久,傷口還未自封嗎?』他認為這就是病的原因了,勸我馬上叫一輛馬車回家,料理身後的事,『因為,』他說,『你是一個死人。』

  「我起頭覺得憂愁,因為不能到中國去。一會兒又覺得我在中國有工作,不會死的。同時向這位不信主的教員作見證,說我歡喜離世見我的主,可是因為我有使命在中國,無論病勢如何嚴重,必能脫險。

  「『好得很,』他回答說,『但是還是趕快叫一輛馬車趕回家去,不然就沒時間結束你的事情了。』

  「此時我兩袖清風,那有錢雇馬車?想到醫生的話,覺得好笑,就動身預備走回家去。才走一會兒,力氣就沒有了,就乘公共馬車,然後再忍痛走一段路回家。到家時,就叫女傭人拿一點熱水給我洗手,同時勸她接受耶穌為救主。洗手之後,又自割受傷的手,放出一點毒血,痛極而暈倒。醒時已經被人移放床上。

  「這時候雖然身體很痛苦,我還是很關心,不讓父母知道我的病。經過許多禱告和默想,我知道我絕不會死,因為在中國有我的工作。如果我的父母知道我的情形,就要使我失去機會察驗神將怎樣替我解決問題。有時候我的錢差不多用光了。我的母舅和表弟答應不會寫信給我的父母,而讓我自己和他們通信。在嚴重的病期還沒有過去以前,我決定不要和父母通信。家裏已知道我正在預備考試,所以暫時無信,也不以為奇。

  「日夜的病痛慢慢過去了。數禮拜之後,我已能走出房間了。這時聽見人說,有兩個學生和我同時受傳染的都已死了,而神獨聽我的禱告,留我一人到中國去作工。

  「有一天,醫生忽然進來,看見我躺在躺椅上,並聽見我稍有扶撐便能走下樓,很覺驚訝。他說:『你最好趕快下鄉去休息一下,直到恢復相當的力量;若太早就開始工作,可能得到嚴重的後果。』醫生走後,我躺在椅上,一點沒有力氣。我禱告主說:『我不讓樂意幫助我的人知道我的情形,目的在藉著禱告從你得到幫助,堅固我的信心。現在我該怎樣做?我等候你的答覆。』

  「這時我覺得似乎神引導我,再到船公司去打聽關於我所領不到的錢。我告訴主,我沒有錢坐車,而且收到錢的可能性似乎很少,並問祂這感覺是不是自己的幻想?再經過禱告等候之後,就知道我這信念確是神的引導,祂要我再到船公司去。

  「我向來沒有像這一次喜歡看店鋪窗裏陳列的貨物。每隔一兩間店,我靠著玻璃,細看裏面的東西。途中我上了雪山的坡路,覺得非常吃力。一路神很奇妙的幫助我,最後居然到了目的地,坐在船公司上第一層樓的台階上,精疲力盡,心裏覺得有一點奇怪。匆匆忙忙上下台階的人都望著我看,似乎大惑不解。我稍微休息一下,又作一會兒禱告,終於到達船公司。一見那位熟悉的辦事員,心裏得到不少的安慰。他看見我氣色不好,精疲力盡,便問起我的健康情形。我告訴他說:『我近來生過一場大病,醫生勸我下鄉休息,但是我覺得未走之前,應當先來問一問關於芬大副的報告究竟有無錯誤。』

  「『哦!』他說,『我真快樂你來了;上次的報告的確錯了。芬大副仍在船上,我很樂意付給你他的半薪轉交給他的太太。』可是在未付錢之前,他非要我和他吃飯不可,我覺得這餐飯一定是主所安排的,就欣然領受。吃飽之後,休息了一下,他給我一張紙,寫幾個字給芬太太,說明經過的大概情形。寫完了信,握別而出,到銀行裏兌了一張?票,把信寄出。回家時毅然登坐公共馬車,因為主已替我預備了錢,此時坐車,不算越分。

  「第二天早晨,我到外科室去找我的醫生,對他說:『我現在自己有錢,特來付還醫藥費。』他很客氣,不肯拿醫費,只收八『先令』的奎寧藥費。我算了一算,還有錢可以回巴因斯力老家去,心裏非常感謝,知道神為我作了奇妙的事。

  「我趁這個機會,再對這位不信主的醫師作見證,並告訴他我一切的經過。他含淚說:『我願意把我所有的換取你的信仰。』我很快樂的對他說:『你無需花一文錢。』此後我們沒有再見過一次面。聽說他不久之後中風,不治而死,但我相信他已得救了。

  「次日回家,天倫之樂,可想而知。我不能不將我所經過告訴我的雙親。他們不許我再度那種苦生活,而病後的我也實在擔當不了。我需要更多的錢,主也確已為我預備,不愁無錢用了。」

  第十四章 終見曙光 二十至二十一歲

  戴德生起初在倫敦學醫的時候,他的靈命不大長進。這次經過了信心的試驗之後,靈命復興。在2月間寫信給他的母親說:

  「妳用不著告訴我,妳曾不斷為我禱告。我清清楚楚覺得妳為我禱告的效力。雖然有時覺得似乎神人都離棄我,但是有一種力量,使我能夠用單純的信心,或是父親所稱『赤裸裸的信心』,抓緊神的應許。我從來沒有像近日享受過這樣快樂的時期。」

  約在這時候,英國人士漸漸注意到洪楊之亂,他們聽說洪秀全是一個基督徒,曾下令叫人守基督教的道理,禁吸鴉片,並歡迎西人到中國來傳道。英國公使及上海英文報,對洪秀全頗有好評。因此,英國教會大感興奮,自動捐款幫助,派人到中國傳教者大大增加。

  在這時候,戴德生還在倫敦學醫。雖然他每日忙於功課,仍然注意屬靈工作。其中最有興趣的,莫過下面的記載:

  「快要離開英國到中國去傳道的時候,我被派關心一個患脫疽(皮肉腐爛)的老年病人。那時他還不知道,他離世之日近了。當然,我很關心他的靈魂。他來自信主的家庭,可是自己卻不信有神,對於宗教極端反對。從前有人沒有徵求他的同意,就請人讀聖經給他聽。他大怒之下,把讀聖經的人趕出去。又有一位牧師來訪問他,對他講道,他吐唾沫在牧師的臉上,不許他說話。

  「我當心他的頭兩三天,沒有對他提到宗教,只是特別小心洗滌並包裹他的爛腿,盡量減輕他的痛苦。他似乎感激我對他的服務。有一天,當他表示感激我的時候,我就趁機會對他講,我為什麼這樣殷勤服事他,並說他的處境是如何的嚴重,如何需要靠基督得到神的憐憫。他顯然用最大的約束力,把嘴唇緊閉,翻身背著我,不說一句。

  「我不能忘記這可憐的人,我天天懇切求神,藉著聖靈的大能,在他未死之前,救他的靈魂。每次包裹他的傷之後,必對他說幾句我所認為神會祝福的話。每次他翻身背著我,似乎很討厭我,可是不說一句話。

  「繼續努力好幾天之後,我幾將灰心,覺得我的好意,只使他的心更硬,罪更加重。有一天,包好他的腿,洗完了手,我沒有照例到他的床前對他說話,卻直向房門而走。到了房門,我稍微停腳,心裏想起一節聖經:『以法蓮親近偶像,任憑他罷!』自從我開始對他作見證,這是第一次我沒有對他說話就走。我回頭一看病人,他似乎很驚奇。

  「我忍不住了,我走向他,淚如泉湧,對他說:『我的朋友,不管你聽不聽,我不能不說出我心中的話。』又懇切告訴他,我是如何願意和他一起禱告。我真快樂,他不翻身,卻答覆我說:『如果這樣做,會使你覺得輕鬆,就禱告罷。』

  「我立刻跪下,把我的心傾倒在神的面前,為他懇求。我相信就在此時此地,主叫他心中悔改。此後他沒有一次表示不願意聽道或禱告。數日之後,他切實接受基督作他的救主了。」

  6月4日,中國佈道會的幹事波德寫信給戴德生如下:

  「敬愛的先生:閣下既已決意到中國傳道,而且無心取得外科畢業證書,我本著愛心向你建議,儘速準備動身。

  「在這時候,我們正需要敬虔的人,相信你的目的純正,良心對神無虧,可以獻身事主,毫無疑慮。

  「我認為閣下自費出國的計劃不易實行,因為資深望重如羅佈施博士,尚且不能免費坐船到中國。若想找到這種機會,實在很難。往中國的旅費大約每人六十金鎊。聽說閣下想在倫敦學習眼科,若將這時候放在中國工作,不是更有價值嗎?

  「如果你認為應該就到中國去,我極樂意把你的名提出敝董事會。這是一個重要的舉動,必須多多的懇切禱告。請盡力儘速進行。 波德」

  信才寫完,就聽見有人敲門。原來是戴德生來訪。波德大聲說:「我剛寫完一封信給你,尚未寄出。」二人懇切談了很久,意見非常接近。說完話,欣然握別。次日戴德生寫信給他的母親說:

  「我所感覺的種種困難,大部份被波德先生解除了。我想頂好接受他的建議,向董事會獻上,然而我還要等妳的回信,靠妳的禱告。如果他們接受,我立刻就得預備動身。妳是否要我先回家一趟?我渴慕和妳相聚一下,自然妳也歡喜見我,但是我幾乎以為最好不要再見一面而永久離別,不,不是永久的離別。

  「我不能再寫下去了。希望很快就接到妳的回信,請多多為我禱告。光說『為基督放棄一切』,容易得很,可是到了實行的時候,除非完全站在主裏面,決不是我們所能做得到的。

  「我的親愛,親愛的母親,願神和妳同在,祝福妳,給妳徹底領悟主耶穌為無上的寶貝,並使妳除認識祂之外一無所慕,就是和祂一同受苦,也是甘心樂意的。」(續)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