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拿撒勒的精神

加勒度

  富高小兄弟

  加勒•富高,生于一八五八年九月十五日法國斯達拉斯堡,是一個貴族。他的血管里流著慣于發號施令的驕傲人的血。他曾受過軍事訓練而且在法軍中做過軍官。在二十五歲那年,他還做了一件當時最危險的事:到摩洛哥探險。

  然而,這個軍人、探險家;這個從他做學生以來一直反對宗教的人,忽然間在一八八六年,像法蘭西斯那樣熱切地愛上了基督。

  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激烈地獻身于追求實踐耶穌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他從福音中找尋有關耶穌的人格、個性和生活的要點,以便忠實地學習主耶穌的態度、作風,甚至主那最深刻的動机。在這种愛和仰賴的追尋中,他對耶穌最大最深刻的發現是:耶穌是個貧窮的工人。不可思議!神的儿子,祂比任何人都有更大的自由選擇祂自己喜歡的一切——不只可選一個母親一個民族;同時也可選一個社會地位。而祂,竟選了作一個靠勞力過日的工人。

  耶穌自愿埋沒于中東寂寂無名的小村庄;把自己深鎖在刻板的、粗重的、黯淡的工作中整整三十年;把自己和那個對人息息相關的社會隔离起來;最后還讓自己無名地死去。這一切,都使這位回轉歸向主的貴族感到困惑(要知道,勞力、工人和「靠日薪過日」等字眼,在貴族的耳中,有著和普通人不同的意義。因此在加勒心目中,自愿做一個工人等于自我消滅。),為什么耶穌不選擇做一個抄寫經典的文士?為什么祂不想生于那些注定要發號施令,擔負重任和有社會政治影響力的家庭?

  在他開始熱切尋找指引主耶穌整個生活,整個生命的奧秘之后不久。他,這個摩洛哥探險者,這個沙哈拉沙漠的探秘者,就發現耶穌一心一意追求最卑微的生活。無論什么人、什么事都不能使他改變初衷。

  拿撒勒是最卑微的地方!一個窮苦的、無名的、無關重要的地方,屬于一群只為取得一片面包而受盡工作的苛刻与束縛的工人的地方。

  但,就只是這樣嗎?耶穌是神的圣者。這位神的圣者并不被限制在一個不平凡的生活中;反而在一個孕育著平凡的事件、工作、家庭与社會生活及一切与一般人無二的行動中,活出祂的神性。

  神的完全,就种在這些一般人所輕視的事件上。這些事件,一般人以為不值得追求,因為它單純,平淡無奇。

  發現拿撒勒精神的价值后,加勒就盡一切所能去學習拿撒勒的一切。

  他嘗試成立一個小家庭,就像在拿撒勒那個小家庭一樣,貧窮、單純、親愛。他嘗試把自己埋在一個無名的小村庄里,也像耶穌一樣,用勞力換取生活的最低需要。他要小兄弟會常常追尋最卑微的地方,最貧窮、气候最惡劣、工資最苛刻、工作最艱苦的地方。拿撒勒象征這一切,而且還不止此。

  學習拿撒勒的一切,并不是一件小事。當我想到一扇門,薄薄的一塊木間隔,就分隔耶穌的家庭和他們的鄰居的一切時,我就深信新約的訊息,有無窮丰富的內涵。同樣的行動,如果是在神的旨意下實行,就能激烈地轉變人的生活,家庭和社會。

  喜悅或傷感,戰爭或和平,熱愛或仇恨,純洁或污濁,慈善或貪婪,都和人的內心生活息息相關。每一件事,每一种人際關系、日常的工作、家庭的愛,這一切都是培育圣人的原料。

  拿撒勒的耶穌在現實生活中成圣,教導我們時時刻刻圣別自己。每一天的每一小時都是重要的,都可導向圣父旨意的啟示,導向靜默的祈禱——神圣。每一天每小時都是神圣的,如果我們照著耶穌的教導生活。

  要做到這點,我們不必把自己關在祈禱院內,也不必把自己封鎖在一些奇怪的、反人性的生活規條之內。老老實實接受現實生活的一切就夠了。工作是現實生活的一部份,為人之母,養儿育女,家庭生活与責任等等都是。

  這一切都該予以圣化。不要以為人必須像修道士一般許愿才能圣化自己。有這种思想的人,就會以為讀靈修書籍或祈禱的那一刻,才算是靈修生活,而忽略了生活中大部份致力于日常工作的時間。這种思想的結果,最好也不過養成一种貧血的、不可靠的宗教人格而已。

  我們整個人都應該被福音的訊息所轉化。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能与福音相悖,我們一切的行動,都要由福音決定。

  拿撒勒是一個人、一個家庭的全部生活完全滲入人性的行動之地。

  這點沒有几個人能像一位名人說得這樣透澈:

  當我們把手探入一盆水中,
  踩一風箱的烈火,
  核算一里長的會計數字,
  烘烤在泥泞的稻田中,
  揮汗于鐵匠熊熊的熔爐前,
  我們早已完全投入宗教生活,
  一如祈禱院內長跪祈禱傳教士,
  否則,世界怎能得救。

在生活中呈現福音

  對于那些以為只有靠工具、媒介物和金錢才能傳報福音的人,拿撒勒還有別的更重要的教訓。

  耶穌自己是福音的傳報者,祂同時也是至高的智慧。祂能運用最明确的辦法表達自己和實現神的計划。祂究竟做了些什么?祂沒有為孤儿辦收容所;祂降生為人,生活于人群中,把福音活顯出來。祂開始了行動。

  在還未開口傳福音之前,祂已在生活中呈現了福音;在還未用文字解釋以前,祂已用生命詮釋了福音。這就是耶穌的辦法,可是我們常常忘記這辦法。

  很多時候,傳道變成文字上的傳授,而不是生活上的印證;變成理論上的爭辯,而不是基督精神的實踐与追求。

  這可能是造成今天這樣差的成績的原因,同時更可能是形成現代基督徒冷漠不關心的原因。教訓起不了作用,因為教訓不是以生活為中心。教訓里沒有生活,因為教訓不是以行動來印證;教訓里沒有行動印證,因為語言取代了信賴和善行。

  「我要用我的生命傳揚福音」加勒常常這樣說。他深信最有效的傳揚福音的辦法,就是在生活中呈現福音。尤其是現代、這個人們再不要听訓導的年代,他們要看到福音的行動。

  拿撒勒是長時間的隔离,是祈禱和奉獻;是宁靜的時期,是与父神親蜜共融的生活;是長期的孤寂生活;是長期的試煉、長期了解人、了解超然的价值。

  從拿撒勒,我們可以學到怎樣在生活中呈現福音,怎樣作一個福音的使徒以及明白作一個傳福音使徒的意義。

  傳福音的使徒,這是現代最被誤解的字眼。這個意思被普遍運用著,對的,不對的都有。于是,每個人都變成一個傳福音的使徒,甚至移動一張椅子也變成是傳福音的行動。也許這是我們養成的習慣,愛用夸張的語言來提高牧職生活的价值;但言辭終歸是言辭,言辭并不能改變事實。

  總之,我想說的是,經過長時間的默想拿撒勒以后,我更深一層洞悉這個奧秘,更深切地了悟一個信徒和一個牧師生活的意義,更明白一個信徒和一個牧師傳福音的使命是什么。

  我生活的年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同時,在很多方面是一個混亂的年代。很多事情如果不是受我們不成熟的推理和不詳盡的預備工作所左右,就是受特殊的歷史事件影響。

  但是,當一間房屋起火,即使體弱的婦女也要擔負救火員的工作,一個信徒也要對長老發號施令。

  當然,在正常的情況下,這是不應該的,信徒不能擔負長老的責任,牧師也不應該擔任會堂的會計工作。對我來說,在沙漠中,當白蟻一點一點蛀蝕我小屋里的書本時,光是默想拿撒勒就能令我心滿意足。對我來說,信徒最大的精神啟示來自耶穌的生活。

  信徒的靈修,不管是好是坏,都不應該是牧師的翻版。信徒的靈修生活,應該有它自己的特性,在神和人前,都應顯出它自己的真實性。一個牧師的行動,應該有別于一個政治家的行動,他的工作也應該和一個工人、一個家庭的父親的工作不同。

  如果靈修就是一個人思想、生活和圣化自己的方式,則一個牧師的生活与他圣化自己的方式,和一個工人,一個結婚的男人和一個公務人員,有很大的差別。一個信徒,他不是一個「偽牧師」,他應該以一個信徒的方式圣別他的生活,他的婚姻和他的人際關系。

在生活中當祭司職任

  彼得在他第一封信中封信徒說:「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圣洁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彼前二:5)

  可見遠在那個時代,對已受洗基督徒的祭司職任,已有正确觀念。當然這和蒙召的職事不同。不過每個信徒應該發現与活出他正确的祭司職任。

  任何信徒,如果不響應這個呼召,他不是背棄神的呼召,就是不理解他自己的使命,這是很重要的。

  工人就是一個負有祭司職的人在工作;一個父親,就是一個身負祭司職的人對他的妻子、儿女負責任。一個領袖就是一個負有祭司職的人對他的團體負責;一個農夫就是一個負有祭司職的人對他的農場,他的牲口,他的田園。他的花木負責。

  彼得所提到的,向神奉獻經過耶穌基督圣別而蒙神悅納的祭物,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的提倡与重視。這可能就是這許多有關信徒傳福音使命的討論,顯得不著邊際的原因,同時也是信徒在教會的地位,不能切合實際的原因。

  如果我們忽略都市的圣者:信徒,忽視他的基本的服事特權,他向造物主供奉大地事物的天職,以及他發自深心的對神自然的呼聲,我們又怎能談論信徒的靈修呢?

  如果不對那些一心行善的信徒解釋清楚這道理,那他們必定一味抄襲他以為事事都能作他榜樣,在靈修上高于他的牧師的一切,而落得一個半信徒半牧師的下場。這對于一個慣于服從的信徒,可能仍然有好處,但對那些「尋根問底」的信徒,恐怕沒有什么作用。

  這些「尋根問底」的人,他們不能忍受一切都是宗教的混血儿的气味。他們堅持基督的宗教不能解決世界的問題。

  我們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不過,我們已看到一點點的進步。

  牧師和信徒都已開始了解到他們各自在教會中的責任。這是我所希望的。我希望今日所有加入傳福音這個廣大園地的人,能避免我那個時候的錯誤觀念,以為牧師只是被拖進來作招徠的廣告員,信徒應在教會的事物上,指示長老們辦事。

  摘自:沙漠來信

回目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