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凱瑞韋廉略傳

  「神從平民群中選拔一人﹐將自己啟示給他。因著他肯順服﹐神就配備他﹐使他能肩負蒙召的工作。神賜給他清楚的眼光﹐堅忍的勤勉﹐無敵的口才﹐活潑的信心﹐透亮的見識﹐和方言的恩賜。同時又配上奇特、意外﹐和適當的機遇。凱瑞確信配備和機遇同樣是上面賜下來的。他知道自己一無所有﹐惟有神才是萬有。他相信神為著自己的榮耀﹐必定充足供應工作的需要﹐並且保證職事的告成。」

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

  凱瑞韋廉(William Carey)于主後一七六一年八月十七日﹐生于英國諾漢波頓州的保勒庇力鎮。祖父凱瑞彼得是一學校教師﹐中年逝世。祖母愛恩孀居敬虔。父親愛德門幼年孝順非凡﹐學會毛織手藝﹐廿四歲娶親﹐不久生了韋廉。韋廉少時從伯父聽到航海的經歷﹐和新世界的景色。他自幼喜愛科學和遊記﹐時常提起哥倫布﹐以致同學都以這名稱呼他。對于人文地理尤有興趣﹐很早就顯出語言天才。他不愛看所謂宗教書籍﹐可是愛讀《天路歷程》﹐雖然那書並未在他身上發生屬靈果效。聖經中最合他心意的﹐乃是歷史部份﹐因為那些類似遊記。父母每天要他背聖經﹐他為這事感謝神﹐覺得非常有益。

  十二歲他就離開學校﹐願作一園丁。經過兩年奮鬥﹐終因皮膚受不了日晒﹐不得不放棄夙願。這經不起英國陽光的人﹐後來竟能忍受四十年印度的酷熱﹐可見「神的蹤跡何其難尋」﹐神的恩典何等夠用。

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

  既然不能繼續園藝工作﹐他就轉學作鞋﹐在一位名叫尼哥爾的店裡作學徒。尼哥爾是一位性情暴躁﹐行為不端﹐有名無實的基督徒。因此使韋廉厭煩所謂的宗教﹐開始與一些無賴的少年為友。設非神憐憫﹐他很可能就此墮落。

  店裡另有一個學徒﹐名叫華爾約翰﹐出身英國獨立教派﹐當時雖然街未清楚得救﹐卻喜歡與同事談論屬神的事。韋廉起初很鄙視他﹐因為韋廉的祖父和父親都是英國國教的執事。華爾迫切尋求神﹐直到清楚了救恩。他向韋廉和他的主人熱切的傳講基督﹐要引領他們歸向主。他的生活與他的言語同樣有力﹐終于得到韋廉的同意﹐共赴海克頓(Hackleton)禱告聚會。那裡有一種熱誠﹐是英國國教所沒有的。韋廉受到屬靈世界的影響﹐渴望探得其中真諦﹐想借宗教活動﹐消除內心重擔。他說﹕「我也立志離棄我所喜好的撒謊、起誓﹐和其他罪惡﹔時旁無別人﹐我也試著禱告。」

  但是他先得降卑﹐然後才能得救。某次他去採購東西﹐超出他所有的一先令。那時他手中有人送他的一個假造先令﹐于是他就起意去騙主人﹐說那是主人交給他去買東西的﹐這樣他的私賬就可以結清。他寫著說﹕「我在回家的路上掙扎。我禱告神﹐赦免我這次的撒謊﹐以後絕不再犯。我的邪惡終久戰勝﹐我說了謊﹐可是被主人發覺了。一位滿有恩典的神﹐決不會輕易放過我。我以為全鎮都曉得我的偷竊行為﹐因此儘量躲起來﹐因為實在感覺羞恥。」他以為立刻要被主人解僱﹐保證金沒收﹐且要受到父親的訓斥。可是主人竟憐憫他﹐寬恕了他的罪過。他一生不能忘記那年的聖誕日﹐一面因著自己的欺詐而戰慄﹐一面為著這事使他知道如何需要一位救主而感激。那時他方十七歲半﹐就自卑痛悔﹐接受主的救恩﹐而將自己奉獻給主了。

  一七七九年尼哥爾逝世﹐韋廉就業于海克頓鎮的歐特多馬。因著具有一副科學的頭腦﹐他試著將他的經歷編成系統﹐以便作他新的屬靈指引。他參考了幾本書﹐編排了自認為周到滿意的信條﹐要一生奉行。可是這些信條不久就遇到考驗﹐在附近有一些英國奧秘大家勞威廉(William Law)的門徒﹐他們的領袖邀請韋廉談話。結果﹐韋廉承認說﹕「我既不相信他的制度﹐又不能防守我的信條。那次談話使我充滿懮慮。」那位領袖流淚勸他省察自己﹐且責備他的生活狀況﹐叫他感覺「他的行為與福音並不相稱﹐甚至覺得自己頹廢無望。」三年之久﹐他在曠野中掙扎﹐不能重獲他從前所有的把握。在海克頓的聖徒﹐雖然常把屬靈的經歷交通給他﹐叫他得到極大的鼓勵﹐但是當他們知道他與那些奧秘派的人有來往﹐而且閱讀奧秘派的書籍之時﹐就遠遠的離開他。每逢主日﹐他踏遍各鎮各鄉﹐希望能聽到真理﹐來解除他內心的飢渴。最後他得到一個結論﹐人的理論全不可顧。他與奧秘派的爭執也就在此。他要腳踏磐石。于是他立志查攷聖經﹐要確實知道其中所說的。他用神的燈光來照明他腳前的路。這時他也得到司高特多馬的幫助﹐甚至他說﹕「當我初走主路的時候﹐神在我裡面所作的﹐大部份是藉著司高特的講道。」到了一七八三年﹐他戰勝了他的疑惑﹐聖經裡面的中心信息完全滿足了他的追求。神聖贖罪的福音﹐燃點了他整個人﹐成為他一生的動力。他放棄了當時盛行的極端喀爾文學說﹐即得救完全是命定的說法﹐而相信每個人有責任﹐且有能力接受基督的福音。

我因你的感動﹐獨自靜坐

  他的心開始感覺異教人的可憐。在一七八三年秋季他借到一本柯克船長的航海記錄。他渴慕這書已經很久﹐裡面記載各處遊歷的經過﹐正合他的興趣。這本航海日誌使他裡面逐漸變化﹐開始看見在福音未傳到之地﹐人怎樣死在罪惡懮慮之中﹐何等悲慘﹐何等可憐。他們完全不認識基督﹐從未聽到祂的名字﹐然而陰間的門卻向他們大大張開。這些情形都燒入他的心靈﹐他聽見了神的嘆息。南太平洋群島吸引了他﹐他夢見另有一批船只帶著比科學更高的使命出去﹐專為傳揚恩典的福音。從此以後﹐他每次禱告都提到這些島嶼。

  一七八五年凱瑞攜眷赴摩爾頓﹐先在那裡辦一學校﹐後又接受當地教會邀請﹐負工作責任。弟兄們十分貧窮﹐供給有限﹐他不恥繼續作皮匠工作﹐來貼補家費。神祝福他的勞苦﹐特別使一班青年人悔改得救。聚會所不敷應用﹐重新添建擴大。他覺得所受的教育有限﹐因此努力研究拉丁文和希臘文﹐後來又添上希伯來文。從拉丁文轉到意大利文。同時又加上法文和荷蘭文。後來僱他制鞋的一位教會執事﹐願照他每週制鞋所賺貼補他﹐使他可以不再作鞋。于是他得到機會專心研究各種語言。

  他一直想到遠方佈道的事。四年之久﹐這種負擔在他的骨中如火焚燒著。他感覺世界的黑暗。在他的工房牆上掛著一幅自制的世界地圖﹐晚上常常加上一些新得的材料。關于各地的位置、面積、風土人情﹐以及宗教情形﹐他都有詳細的收集。他用皮子做了一個地球儀﹐成了他的第二本聖經﹐神常藉此呼召他。有時他在教授地理時﹐指著各洲各島﹐流淚喊說﹕「這些都是異教徒﹐是異教徒阿!」摩爾頓成了他的「特羅亞」﹐他不斷聽到馬其頓的呼聲。從茅屋的窗口﹐他遠眺地的四極。據他弟婦說﹕「不只一次她看見他呆立在小花園中一點多鐘﹐沉醉在他的默想和禱告中﹐甚至鄰居以為他神經不正常。」

  他又讀到伊利奧特和布萊納的傳記。前者帶著學者的耐心和使徒的恩惠﹐住在美洲印第安人中間﹐約六十年之久﹐首先將全部聖經譯成土話。後者在土人中間過了三年的純淨生活﹐為神和印第安人犧牲性命。他們和使徒保羅﹐成了凱瑞的模範。聖經有了新的意義﹐他看見了神的世界佈道計劃。舊約﹐尤其以賽亞書後半部﹐滿了佈道的預言﹕新約記錄著佈道事業的成就。

  一七八八年他遇見一個少年商人﹐名叫博滋多馬﹐彼此談論世界佈道的事﹐非常投機。博滋勸他寫書提醒教會﹐印刷費由博滋擔負。于是他就請求同工起稿﹐然而他們堅持要他負責。

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一七九五年五月﹐凱瑞在同工面前讀他的《咨詢》(The Enquiry)。他滿腹熱誠﹐向他們倒出八年熟思的精華。他的環境和機會都不如他們﹐但他卻領導他們爬上高峰﹐把世上萬國指示他們﹐只要他們敢去引領世人歸順受苦得榮的主﹐必要得著永不衰殘的榮耀。他根據聖經和歷史劃出一條佈道路線﹐要他們側耳聽時代的哀號﹐和救主的呼召。

  他的《諮詢》長達八十七頁。首先是引言﹐重申神目前對付人類﹐並非用洪水淹滅﹐或其他方式的審判﹐乃用基督的十字架來勸引人。這恩典的消息﹐應當向萬民傳揚。使徒們遵照主的命令﹐往遠近各處﹐叫凡接受福音的人﹐無論文明﹐或化外﹐都同樣蒙恩。後世的人也熱心宣傳福音。可是現在﹐甚少人關心福音﹐順從主的命令。所以應當從貪錢財愛舒服中醒悟。信徒背誦主禱文﹐然而忽略其中的意義。

  第二段是論證﹐答覆那些主要的反對。有人說﹕「基督吩咐人往普天下傳福音﹐這命令是給使徒﹐不是給我們的。」他答說﹕「這樣﹐我們為何受浸?如果受浸與我們有關﹐傳福音就同樣有關係。這兩件事是一口氣說出﹐彼此關聯的。我們喜歡抓住‘我就常與你們同在’這應許。假若我們不遵守這裡的命令﹐就沒有資格享受這裡的應許。遵守命令﹐乃是得著應許的條件。忽略使命﹐無異放棄權利。」

  第三段是檢討﹐溫習過去佈道的歷史﹐詳細述說使徒們的工作。然後回顧福音如何藉著富曼謝士、尼西別的雅各﹐隱士摩西等的傳道﹐征服了英國和四境﹔又如何因著奧古斯丁、保烈納士、腓力靳等的勞苦﹐感化了野蠻的歐洲﹕此後有腐敗羅馬教的逼迫信徒﹐跟著有改正教的恩典福音﹐最後佈道事業在伊利奧特、裴那達﹐摩爾維亞教會﹐和衛斯理會的手中復甦起來。

  第四段是調查﹐把他歷年所收集的材料﹐作一個精密的統計。在廣大的區域上﹐他九十九次寫上「異教徒」﹐五十三次寫上「回教徒」。這些叫他心裡十分懮傷。他關心全世界的情形﹐對于島嶼特別注意。他的結論非常悲痛﹐世上人口﹐五分之一以上是回教徒﹐半數以上是異教徒﹐半個亞洲﹐大部非洲﹐大部美洲﹐整個南美洲﹐除沿海一帶﹐文化落後﹐缺乏福音。有些還是食人生番﹐使兒女經火獻給偶像。亞拉伯的回教人販賣黑奴﹐榨取非洲民脂民膏﹐甚至所謂基督教的國家也有分于這個罪惡。陰謀的耶穌會(乃天主教——即羅馬教——之一系)已經毒化遠東﹐使人對于基督教懷有偏見。歐洲的商人已經腐化印度群島。希臘正教的教友無知無識﹐迷信極重。羅馬教徒對于屬靈的事朦朧不明。即便在英國﹐教會多有錯誤﹐人民放蕩不羈﹐甚至有多人攻擊福音。他說出最黑暗的情形﹐然而他滿了希望。

  第五段是挑戰。他仔細考慮距離﹐野蠻、死亡、飢餓﹐和言語的各種難題。海員的羅盤緘已使太平洋可通航﹐如同地中海一樣。貿易不知距離﹐福音焉能落後?基督徒若愛靈魂﹐像商人愛錢財﹐就無處不可前往。沒有一個真基督徒會吝惜性命﹐不肯為服事野蠻民族而犧牲自己。我們要摹仿誰呢?是天天冒險的保羅﹐或小心翼翼的馬可?野蠻人縱然殘酷﹐卻知道接受和藹與慈仁。基督的僕人既然存心吃苦﹐當地食物雖不可口﹐已足維持生命。學習語言﹐無甚困難﹐無語言天才的人﹐只須一、二年﹐就能用鄉語談話。

  末了是計劃。我們必須禱告﹐設無聖靈作工﹐一切徒勞無益。君王的權力﹐辯士的口舌﹐和人類的天才﹐都不能建立天國。「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但是我們也該有計劃。光明之子在這件事上實在無智。一個商行獲得許可﹐即竭力推進業務﹐盡最大的努力﹐冒各種的危險﹐收集許多的情報﹐注意船只的行動﹐直到財富源源滾入。我們基督徒應當同樣的關心主的事﹐各盡所能﹐奉獻財物﹐來為主用。每人每週至少奉獻一辨士。只要我們肯節省浪費﹐神的寶藏就要滿溢。大膽投資在神國的事業上﹐必能得到豐富的利潤。

呼籲耶和華的﹐你們不要歇息

  五月卅日﹐同工們又在諾丁漢開會﹐凱瑞講以賽亞書第五十四章﹐特別注意二、三兩節。他的信息歸納起來。﹐共有二點﹕「向神期待大事。為神企圖大事。」次晨大家聚集﹐仍舊疑惑躊躇﹐沒有做什麼具體的定規﹐就預備散會。那時凱瑞焦急萬分﹐不能相信他的同工們﹐因為他們明知佈道的重要﹐竟然沒信心來有所舉動。他重新提出這個懸案﹐最終大家通過﹕「議決在下次開特林開會時﹐討論國外佈道組織事宜。」

  十一月二日在開特林開會﹐到會者半數以上未參加上次的會議﹐即使參加的﹐也不免有人感覺膽怯。他們不過是一小群﹐會眾都是貧窮無學問的人﹐如何能支持這樣巨大的計劃。他們既無經驗﹐又無先例可作指導﹐且住在內地﹐怎能指揮海外佈道。這種責任應由大城市里的大教會來肩負。然而凱瑞起來朗讀摩爾維亞教會的定期報告﹐且對弟兄們說﹕「請看摩爾維亞教會所做的。他們中間有些還是英國人呢!許多不過是窮苦的手藝人!我們為何不能向同一的主﹐表示我們的忠誠﹐做出一些事呢?」在他的鼓勵和挑戰之下﹐大家決定情願照他的《諮詢》所建議的﹐成立一個佈道團﹐定名為「向異教徒播道會」。當場認捐十三鎊二先令六辨士﹐外加凱瑞的《諮詢》售出所得。這個數目雖然微小﹐卻值得重視﹐因為就此奠定了世界佈道的基礎。

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

  時隔未久﹐凱瑞接到一位多馬約翰的信﹐表示願意參加開特林的聚會。他是印度本格爾的宣教師﹐此次返英盼望能籌得佈道基金﹐並尋到一位同工。凱瑞縱然不認識他﹐仍舊介紹給弟兄們﹐且建議與他合作﹐把福音送到遠方。這種建議對于凱瑞﹐是相當出代價的﹐因為他九年來的盼望﹐是柯克船長所描寫的大溪地島﹐並非印度的本格爾。然而他覺得有神的引導﹐因此不惜犧牲自己的夙願。當開會的時候﹐多馬腳腫未能赴會﹐僅由傅勒弟兄報告接觸經過﹐並代讀幾封多馬的信。結果大家同意本格爾是神所開的門﹐與多馬同作是賢明之舉﹐假使他贊成﹐春季設法差遺一位同工與他返印度。迨下午聚會結束之時﹐多馬忽然從外面闖入﹐跛著足﹐如同雅各一樣。于是重新聚集﹐聽取他的報告。他述說他在本格爾的經歷﹐和印度的可憐情形。未了又讀他的印度導師和婆羅門慕道者所寫的聯合公函﹕「可憐我們罷!差遣傳道人和能翻譯聖經的人來罷!」這些話如同馬其頓的呼聲﹐使凱瑞不能自約。他立刻自動請求前往印度。多馬忘記了他的腳腫﹐跳起來擁抱凱瑞﹐快樂的眼淚如泉水涌流。

  當晚在回家途中﹐那冷靜可怖的理智﹐開始在凱瑞心裡提出抗議﹐使他所站的堅強地場發生動搖。他當如何對他的妻子說﹐四月初就要陪伴多馬前往本格爾?她決不能隨行﹐因那時離她產後未足一月。他何忍獨自遠走高飛﹐撇下嬌妻孤單奮鬥。況且她自幼未離家園﹐從未見過海﹐將來怎能一人攜兒帶女來印團圓。果然不出所料﹐她反抗﹐她不願﹐她不肯同意凱瑞赴印。然而凱瑞也不能投降。他覺得雖然他深愛妻子和兒女﹐但是他已經聽見了清楚的呼召﹐而且也已經應許順服。「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妻子、兒女﹐……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十四26)他寫信告訴他的父親說﹕「福音的要旨乃是單單為神而活﹐基督徒的職業乃是專心奉獻﹐合乎主用。我希望你能把我奉獻給主﹐來作人間最辛苦、最高貴並最重要的工作。我當然要犧牲許多東西。我必須離開可愛的家庭﹐和很多知己的朋友。可是我的手已經扶在犁頭上。」他的父親回信說﹐這完全是瘋人的愚痴﹐他不相信他的兒子會堅持到底﹐他歷陳各種的危險﹐盼望能打消其去意。但是韋廉的手扶著犁﹐決不回頭。他在主日向會眾宣佈要出國佈道﹐頓時會場充滿悲哀。他們愛他如命﹐怎能容他出走?最後有一位弟兄站起來﹐提醒弟兄們說﹐凱瑞多年來教導他們注意神國的事﹐使他們為佈道事業禱告﹐特別懇切有負擔。「現在神吩咐我們有所犧牲﹐來證明我們禱告的實在。讓我們起來應召﹐顯明自己是配得過神的。不要攔阻神的僕人﹐也不要單單由他出去﹐讓我們起來遣他去。」于是會眾含淚接受這個建議。

  迨下週﹐他就把家人送到畢丁頓﹐使他的妻子可以住在本族人中間。最後數日他的妻子實在不忍容他獨自赴印﹐乃叫八歲的男孩腓力斯隨行﹐以慰父心。同工們也聚集給他送行﹐相約「他們至死必定作他的後盾」。

  可是凱瑞在倫教得不到政府的許可。沒有許可﹐就算私渡﹐要受嚴重的處份。雖經多方奔走﹐仍屬無效。最後亦得冒險走﹐可是尋找船只頗費週折。某次已經上船﹐經人告發﹐又得重新登陸。在等候期內﹐凱瑞的妻子分娩﹐喜得一子。至六月十三日獲得船只可以啟程赴印。那時凱瑞的妻子經過多馬的勸導﹐已經同意隨行。這事使凱瑞的心有無限的喜樂。在日記上他寫著﹕「六月十三日﹐週四﹐這是一個快樂的日子。上次未起成行﹐使我這次能攜眷同行﹐滿享我已經獻上給神的一切祝福。我要高舉這位以便以謝。盼望祂的回憶﹐每次會堅強我的信心。」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航行五個月之久﹐終于一七九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安抵加爾各答﹐當他見到本格爾人口稠密﹐鄉村連接之時﹐他寫著說﹕「就是來一萬個傳道人也不嫌多。」他的心景猶如保羅在雅典的情形一般。印度人十分敬畏鬼神﹐每晨赴聖河朝拜﹐逐街都有鮮花灌木神龠獻給偶像。為要亡者得到祝福﹐他們更是不惜出重大代價﹐和受極深痛苦。這些都使凱瑞惋惜非凡﹐切望福音能早日傳給他們。

  但是他的心雖然火熱﹐他的環境卻非常殘酷。錢已用罄。多馬雖在城內設所行醫﹐他卻無事可做。一家七口﹐妻子患病﹐兒子初癒。借居之涼亭﹐荒廢破損﹐印度導師又需月薪。種種難處使他精神十分沮喪。妻子在病中更受不了﹐以致神經逐漸失常﹐十三年之久﹐使他一家忍受不可言狀的痛苦。現在遞給他的杯誠然是苦。但他的日記上記著﹕「一月十七日﹐日暮時感覺神的全有全豐。祂的應許何等穩固。因這些鬆弛了我的心思。傍晚徒步回家﹐能將我的一切罷慮都卸給祂。」「一月廿三日﹐我只有一個朋友﹐但是有祂已足。我的魂哪﹐為何在我裡面煩躁?神豈不知道一切?祂豈不關心祂的工作?我也歡喜﹐因我負起這個工作﹐就是喪失性命﹐我也歡然前進。」

  此後凱瑞得數畝藪林之地﹐首先三年可以完全免租。因此他就遷到譚培塌預備蓋一竹席房子居住﹐伐木謀生﹐就此安頓下來。可是神卻另有安排﹐不久有一位英人聘他經理謀拿培底的一所藍錠工廠。經過再三考慮﹐他決定前往。以後也修書告訴在英國的弟兄們﹐他已能自立﹐無須他們經濟上的接濟。然而他們來信﹐隱約表示不贊成﹐勸他不要太被事業纏身﹐免得影響他福音的熱誠。這使凱瑞非常難過﹐因為早在草擬《諮詢》的日子﹐他就覺得開荒的傳道人應當設法快快自立自養。根據這個原則﹐他才自身奮勇。他就回信說﹕「究竟傅道人的靈能否被商業的逐鹿所消蝕﹐這不是我所該回答的。我的工作將替我們作見證。我願意奉告的﹐乃是除了留下僅夠維持家庭開支以外﹐我的全部收入都移作福音之用﹐用來供給導師﹐學校的教員等等。我接受這個藍錠工業﹐並非為愛錢。我現在實在很窮﹐而且永遠是窮的﹐直到有本格裡和印度斯坦尼的聖經出版﹐並且百姓無須有人教導為止。」

  主日工廠停工﹐他就能作福音的工。平常每週總有二、三晚﹐他到附近二百個鄉村去。有時步行﹐有時騎馬﹐他利用冬季黃金的機會跑遍一半附近區域。他說﹕「傳福音是我心中第一喜愛。我在二十方裡之內傳揚了基督的名。」主日常有五百人﹐從各鄉村來聽他講道。

  迨一七九七年春季﹐他已將全部新約譯成本格裡文﹐(其中馬太、馬可、路加一至十章﹐和雅各書是多馬所譯﹐經他修改的﹐其他全是他獨力所成。)可是怎能印出來呢?數月以後﹐一部新從英國運來的印刷機在加爾各答出售。藍錠工廠的主人烏奈先生十分熱心于聖經的廣傳﹐因此獨資購買這部印刷機﹐轉給凱瑞。于是印刷工作就此開始。

那裡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

  一七九九年十一月間﹐有四家同工從英國抵印﹐在丹屬賽倫波登岸。他們推舉一位去見凱瑞。雖然凱瑞已經準備接待他們﹐但經過考慮﹐他決定遷往賽倫波。這個決定實在是出于神的。來見他的一位是個印刷專家﹐他急切要知道聖經已經印刷到何種程度。這時﹐除了幾章舊約以外﹐全部聖經已經譯成本格裡文。

  在一八○○年元月一日清早﹐凱瑞遷往賽倫波。他主張仿傚摩爾維亞信徒的做法﹐大家合併一家﹐和睦同住﹐這樣既經濟又親熱。他並非不知道人天然性格的難合﹐但是他仍舊相信這是最好的辦法。其中一位記著說﹕「我們尚未開始同住﹐我就不寒而慄。這件事的成功﹐須視大家是否絕對無私﹐彼此能否忍耐寬容﹐各人肯否溫柔捨己。要有一個人存心不正﹐全家頓成地獄﹐這裡需要何等的智慧。很少人能這樣同住﹐在此自私的動機必先破碎﹐而讓基督的愛來吞滅一切。」這種同住終于實行﹐然而辦法與摩爾維亞的信徒稍有出入。他們沒有「家長」﹐乃是共同負責﹐輪流值月。「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師尊﹐就是基督。」「我們每逢週六晚上召開會議﹐調整家中雜務﹐解決周內發上的難處。任何人應當坦白髮言﹐事後決不重新考慮﹐否則被認作犯規。」他們不准為自己謀利經營﹐所有的收入都歸給大家庭﹐然後按各家的需要儉約地分配﹐全部余剩都歸給工作。至于工作的分配﹐也十分合理。印刷聖經當然是主要的工作。另為增加收入﹐開設男女寄宿學校各一所。凱瑞見到弟兄們的同心﹐非常快樂。

  迨五月問﹐首頁本格裡文新約印出。到了十二月問﹐就有第一個本地人受了浸。他的名字叫作利希納配爾﹐本是一個木匠﹐和他的一位朋友都已經絕對相信了﹐決定要受浸。多馬快樂得幾乎瘋狂。他已經等了十五年之久。凱瑞也已經幾乎失望了。但正在他們快樂的時候﹐陰府的豺狼圍住了克利希納的家園﹐難為﹐誘嚇﹐要阻止他們受浸。結果只有他一人勇敢站住﹐前來受浸。當日下午舉行本格裡話的晚餐。隔了二周﹐又有別位受浸歸主﹐在北印度的工作就此展開。

  一八○一年三月五日﹐在擘餅的桌子上放著第一本本格裡文新約﹐如同至聖的餅陳設在那裡﹐是凱瑞七年半血汗的結晶。

用我們的鄉談講說神的大作為

  到一八○一年﹐印度新設的大學院﹐聘請凱瑞作本格裡文教授﹐他遂開始擔任該學院的教職﹐長達卅年之久。在那裡他有機會與印度學者接觸﹐有許多語文專家都是他的助教。他最初的志願不過是翻譯本格裡文和印度斯坦尼文的聖經﹐現在他的異象逐漸開廣﹐他覺得有翻譯十種基本印度方言的需要。當然他們的工作都要因此加重﹐然而只要合乎神的旨意﹐有祂的安排﹐他們就樂意勞苦。經過幾個月的試驗以後﹐他在一八○三年年底寫信說﹕「給我們十五年的壽命﹐我們希望能翻譯並印刷所有印度斯坦尼主要方言的聖經。我們已經定睛在這個目標上。但願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成就這件事。」

  他的工作異常忙碌﹐從他的日記中可以略見一、二﹕「一八○六年六月十二日﹐晨五時四十分至十時﹐讀希伯來文聖經﹐祈禱﹐本格裡語家庭禮拜﹐波斯文、印度斯坦尼文﹐早餐﹐梵文。十時至一時半大學院教學生。下午一時卅分至六時﹐午餐﹐校對本格裡文‘以賽亞’﹐譯梵文‘馬太’。六至七時﹐用茶﹐坦路古文﹐美友來訪。七至九時﹐準備英文講道﹐並去主講。九至十一時﹐修正本格裡文‘以西結’﹐寫信﹐讀希臘文聖經。」

  一八二一年三月播道會的印刷所發生火警﹐全屋焚成數壁空牆﹐所焚去的稿件﹐無法計算其價值。凱瑞聽見﹐心如冰凝﹐深感神的手在他身上沉重﹐幾乎使他擔當不了。他趕去含淚巡視火區。他說﹕「多年的勞苦在一夜中盡成泡影。神的道路何其難測!近來我盡力改善一切﹐不免有些自誇。今日主已使我降卑﹐叫我更單純的仰望祂。」他寫信給他侄子說﹕「這個打擊十分慘重﹐恐怕我們要很久才能開始印刷聖經。我只願安靜﹐知道我的主是神﹐並在萬事上順服祂的旨意。祂能將災禍化成祝福﹐甚至促進祂的利益﹐但是目前一切都是暗淡無光。」

  第二天晚上﹐他們聚集一同計算神的恩典。在十二年中問﹐擁有十一人的本格爾聚會已經擴成十一個會所﹐平均每處有卅余人。本地傳道人共有二十位。在加爾各答的聚會﹐上年人數加倍﹐增至一百十人﹐而且福音的靈相當剛強。在他們的學校裡共有三百五十位學生。此外街有往外佈道的工作多起。這些都是火所燒不掉的。

  他們立刻著手恢復的工作。到年底﹐他們已富有各種東方字模。至明年四月﹐他們所印的語言已經超出大火以前的。

在干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

  晚年的時候﹐他是一個「快樂的老人」。他自己說﹐他的願望幾乎無一不曾完成。他的本格裡文新約已經修正八次﹐舊約已經改正三次。他感覺他的工作已經完畢。當他步入死蔭的幽谷之時﹐他已經疲倦得不能發生任何興奮。他「既無狂歡﹐亦無懼怕」﹐心中堅定倚靠那位釘死而後得榮的救主。他吩咐人在他死後﹐墓碑上除了姓名和日期外﹐加刻「我是一個可憐無告的小蟲﹐倒在主的慈臂中間。」此外不可加上什麼。一八三四年六月九日日出之時﹐永久的門戶向他開啟﹐他就輕步走入。他在地的年日共七十有三歲﹐在印度工作四十年之久﹐將聖經譯成印度三十幾種語言。莫怪有人稱道說﹕「凱瑞已經譯盡印度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