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愛的見證人(一)愛的見證人——戚伯門

  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

  在一九二九年左右﹐英國有一次很大的復興運動(有人說比改教的運動還要達)﹐后人稱之為「弟兄運動」。有一班弟兄被主興起來﹐他們在主面前有一個負擔﹐要實行彼此相愛﹔他們要在地上作合一的見證。他們互稱弟兄﹐也的確以弟兄相待。在這個運動裡有三位著名的人﹕一位是辦孤兒院的穆勒﹐他是最會禱告的﹔另外一位是達秘﹐他是最會讀聖經的。十九世紀是人文主義抬頭﹐反對神最厲害的一個世紀。那時有一個呼聲﹐認為神應該從寶座上退出去。但因這一班弟兄們認真讀聖經﹐守住了真理﹐使那些所謂理性的東西沒能把人全都擄去。至今許多純正信仰的人﹐都從他們的亮光中得幫助﹔還有一位就是戚伯門弟兄。有人說聖經裡講信、望、愛﹐穆勒最會禱告是有信心的人﹔達秘講主的再來﹐把盼望帶給了我們﹔而戚伯門弟兄的特點則是愛的師徒﹐像約翰一樣﹐充滿了基督的愛。

  戚伯門有一個特別的地址﹐一次某外公弟兄寫信給他﹐忘了他的確實地址﹐於是寫「戚伯門弟兄﹐愛的大學﹐英倫」。郵局竟不猶豫地把信送到他的手中﹐足證他的愛心聞名于世。因著這個特點﹐如同老約翰一樣﹐主特別給他一百年的歲月﹐跨越整個世紀﹔也如同約翰一樣﹐看見福音的起始﹐又看見福音的衰微﹔戚伯門也眼見「弟兄們」興起來﹐又眼見這運動的荒涼。

  一、得救與事奉

  戚伯門于一八○三年生在丹麥﹐父母是英國人。他的家道富有﹐但他後來撇下一切跟隨主﹐像穆勒一樣﹐天天仰望天上的供給。十六歲開始﹐他常常讀聖經(那時﹐他在學校專研法律﹐不久就作了律師)。二十歲時﹐一位弟兄帶領他得救了﹐就更喜歡讀主的話。他一得救就要求受浸﹐旁人叫他稍等一些時﹐他卻說﹕「不能等﹗我要趕快順服神的旨意﹔對於神的命令我不能遲延」。他要求立刻歸于主的名下﹐於是很快的就受了浸。他一生都沒有結婚﹐所以能把更多的時間放在神百姓中間。有位青年弟兄告訴我說﹐他要傚法達秘一輩子守獨身﹔其實戚伯門也是同時代的一位很好的獨身榜樣呢﹗

  一八三二年﹐他獎金三十歲﹐有一小城的信徒邀請他前去幫助他們。這一班信徒是相信「信而受浸的」﹐很愛主﹐但是沒有人帶領﹐所以希望有一位牧者前來幫助他們﹐就寫信邀請戚伯門。那時他在倫敦已有很好的事業﹐但在主面前禱告後﹐覺得應該去﹐便答應了。可是在倫敦有人澆他冷水﹐說他是不大行的傳道人。他回答說﹕「今天很多人傳基督﹐但是很少人把基督活出來﹔我到那個城的目的﹐是要把基督活出來」。從他後來的工作告訴我們﹐在那些年裡他果真活出裡面的基督來。

  那城名叫班得普﹐他所服事的信徒們聚集的會堂名叫以便以謝堂。在他未去之先﹐便對他們講一條件﹔若要他去幫助﹐就不能對他限制﹐凡他傳講主的話﹐一定要照著聖經的啟示。他們答應了。戚伯門便離開了繁華的倫敦﹐前往那個小城﹐開始他屬靈生命的另一段旅程。

  二、接待信徒

  他從小過慣舒服的日子﹐當他來到班得普時﹐主給他恩典﹐叫他選擇一處最窮的地方﹐在那裡找著一棟房屋。他覺得這座房屋不光是為他自己﹐也是為著許多弟兄姐妹﹐所以他就立定志願﹐無論何人經過他的家﹐他一定要留宿他們﹐住多久不要緊﹐並要親自用愛來服事他們。他這樣禱告之後就有人來了﹐但是來過一次就不願再來﹐原因是他不會服事人。他自己沒有照顧家庭的經驗﹐怎能接待客人呢﹖因此他很難過﹐就在主面前禱告說﹕主啊﹗你為何不將這些神的兒女給我呢﹖他這樣禱告以後﹐就有許多人來了。他從來不問客人要住多久。要知道起頭的彼此相愛很容易﹐同住久了還能相愛就難了﹐但是他始終如一。

  對於客人﹐他有惟一的規定﹐就是進屋時要把鞋子脫下放在門外﹐原來他每天要替這些客人擦皮鞋。起先弟兄們很受感動﹐次數多了就覺受不了﹔他們知道戚伯門很有學問﹐在講臺上又滿有主的同在﹐怎能經常讓他擦皮鞋呢﹖所以就有一位弟兄怎樣也不讓他在擦。但是他說﹕「請你讓我堅持這件事﹐因為聖經上有彼此洗腳的榜樣﹐而教會沒有如此行﹐所以我要做一件與洗腳差不多的事﹐就是替你擦鞋子。」這是他的一種愛的表現。

  三、與主交通

  戚伯門是一個活在主面前的人﹐他每天早晨三點絆就起床﹐在早餐以前﹐至少有四個小時與主親密交通﹐不是讀聖經就是禱告﹐或者為神的兒女一一代禱。晚上九時一定就寢﹐始終保持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每晚就寢前一定浸熱水浴﹐晨起則泡冷水。他對青年人說﹕「神給我們這寶貴的身體﹐希望我們能好好地保養﹐所以我每天晚上入睡前先把身體的毛孔打開﹐到了清早就把它關閉起來。」晨起沐浴後﹐他就開始讀經禱告﹐與主交通。他所做的一點不機械化﹐中午有一段時間他出去走一大段路﹐有時竟走了四十哩才回來(也許這些就是他能活到一百歲的原因)﹐而他出去多半時看望弟兄姐妹﹐一回來就擦皮鞋。他每天就是這樣的活在主面前﹐所以會有那麼大的屬靈能力。

  到了禮拜六﹐那是特別的一天﹐因為主日他要好好地服事神﹐所以禮拜六他要好好休息。那天他不做任何有關講臺的準備﹐也不會客﹐凡是動腦的事都不做﹐只到後園裡一間工作室裡去做木工﹔裡面有車床﹐可做各種的木器。有一次一位弟兄無意地闖進去﹐他告訴弟兄說﹕「任何事不要說﹐只能講木工的事。」(你或許認為這是他古怪的癖好)。他每個禮拜六都禁食﹐所以他一面禁食一面工作﹐一面又與主有親密交通。他做這些雜事的時候﹐也能與主有最好的交通。這是他的特點。

  另一次﹐有一個因緊急的事跑去找他﹐正是禮拜六﹐那位弟兄做見證說﹕「那一天我所看見的戚伯門弟兄﹐他的臉正像天使一樣﹗」他是這樣的活在主面前﹐停留在播阿斯的那塊田裡﹐因此﹐他裡面的愛流露了出來﹐神就借著他幫助了四週許許多多的人。

  四、彼此接納

  那時﹐他所服事的﹐幾乎都是浸信會﹐著他們規定﹐惟有受過浸水禮的人才可以與他一同擘餅﹕如果只是受點水禮的﹐他們就不接納。但他有一次讀聖經﹐主開啟他的眼睛﹕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羅十五7)我們彼此的接納﹐室根據基督的接納﹔如果主接納了﹐我們家非愛他不可﹐就要和他一起擘餅。這是戚伯門的看見。但是那些弟兄姐妹還沒有這個光仍舊堅持原先的做法。這時﹐弟兄運動已經開始﹐達秘和穆勒在別處開始聚會。他們彼此相愛﹐根據主的接納而彼此接納。一次﹐達秘來看他﹐知道他已有這樣的光﹐就怪他為什麼不開始一個聚會﹐而仍在浸信會裡﹖對他說﹕「你應該堅持主的見證﹗你看我們第一次相見就像基督見到我們一樣﹐那麼你為什麼不實行這樣的見證呢﹖」但是他裡面覺得不能這樣做﹐他愛所服事的弟兄們。愛是恆久忍耐﹔因著愛的緣故﹐寧願忍耐等候﹐直到他們也有相同的看見。

  不久﹐有一位同他一起聚會的弟兄也看到了這個光﹐就要求戚伯門﹕「你為何不將拿一個條例廢掉﹖你可以宣佈說我們要接納主所接納的人。」但他沒有這樣做﹐寧願辛辛苦苦教導這一班弟兄姐妹。他說﹕「我如果這樣宣佈﹐一定會有許多人跟隨﹔但我寧可再等﹐相信到了時候﹐主要叫所有的人都看見。」慢慢的﹐果然有一部份人眼睛被開啟。

  又過了些時候﹐這一班已看見這真理的弟兄姐妹實在等不及了﹐就公開地表明態度﹐要接納所有神的兒女。而那班堅持「受浸」信條的人﹐覺得這一班人根本就像弟兄會一樣﹐怎麼還用浸信會的禮拜堂呢﹖所以鎮上的人就起鬨了﹐希望這班人(包括戚伯門)能退出去。然而這時幾乎所有的弟兄姐妹眼睛都開啟了﹐可以說他們都相信應該跟隨聖經。所以戚伯門就把禮拜堂的信託書細看一下﹐他自己是律師﹐他發現自己並沒有觸犯任何條款而能把他從會堂裡排擠出去。但是主的話臨到他﹕「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太五39-40)於是他和同心的信徒交通後﹐就把那禮拜堂還給了他們。

  五、彼此謙讓

  此後他們仰望神為他們另外預備地方。於是找到一處很好的地方﹐就決定買下來。但是付了定金後﹐卻聽到一個消息﹐說英國國教聖工會要到這裡來開展﹐也想買一塊地來蓋禮拜堂﹐因著他們遲來一步﹐讓戚伯門先買去了﹐所以非常懊惱。戚伯門知道了﹐立刻主又給他一句話﹕「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腓四5)於是他又把這權利讓給了國教派。你看他是這樣的服事神的兒女們。結果主為他們準備了更理想的地方﹐遠超過他們所求所想的。

  後來主在那城里的工作越來越興盛﹐許許多多人被復興﹐聚會的人數達到八百人。這時弟兄們覺得戚伯門不應該還住在那樣簡陋的地方﹐就為他另外找到一所很漂亮的房屋。但是他堅持住在遠處以使最窮困的弟兄姐妹也敢來看他。在那棟房子裡他竟住了七十五年﹐直到他看見主面之前﹐都沒有搬家。我們實在看見主的愛在這位弟兄身上。他不只傳基督﹐他把基督活了出來。

  約在一八四五年﹐那是弟兄運動開始二十年以後。在朴茲茅斯地方﹐他們有一個聚會﹐二十年來從幾個人增加到一千四百多人。有兩位長老服事這個聚會﹐其中一位是很會讀聖經﹐又大有恩賜的牛頓。因為時間久了﹐他們在真理和實行上﹐慢慢地偏離了起初的異象﹐而有些走樣了。那時達秘接到很多來信﹐向他陳說這種情形(達秘是很絕對的人﹐巴不得一切都找著主的話來做﹐發現稍有不對﹐他必起來改正)﹐他就來到朴茲茅斯﹐證實難處果然很大。雖然他極力地幫助改正﹐但效果不彰﹐大部份弟兄姐妹都跟隨牛頓。達秘等待了六個月﹐終於受不了﹐便帶走一批人到另一個地方開始擘餅。這件事讓戚伯門知道了(他和達秘相知極深﹐能彼此知心地交通)﹐便責備達秘﹐不該這樣草率地離開﹐應該等候更久。達秘辯說﹕「我已經等了六個月﹗」而戚伯門說﹕「在我那地方﹐我已等了六年﹐還要再等﹗」這就是戚伯門的愛心。

  後來證明戚伯門是對的。如果達秘再等兩年﹐聖靈就會喚醒整個教會的良心﹔然而他用了自己的辦法﹐以致事情弄得更糟。今天世上許多人﹐都靠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同樣的﹐在教會裡﹐大家都愛主﹐都巴不得讓聖靈在教會中掌權﹐但是我們的個性不能等候﹐就像借分開來解決問題﹐結果也錯了。

  兩年以後朴茲茅斯教會發現牛頓弟兄果然在真理和教訓上有難處。這是與他一同作長老的那位弟兄發現的。當聖靈喚醒了人們的良心以後﹐教會再起來對付的話﹐整個光景就能挽回﹐神的兒女就不會分開了。所以我們應該看見聖靈是負則一切。我們若憑肉體實行救濟﹐我們就分裂了神的兒女。我們若你忍耐﹐教會就得祝福。這是弟兄彼此相愛之道﹐是從戚伯門身上看見的。

  六、恆久忍耐

  戚伯門在教會中遇過許多的問題﹐他總是用愛心和忍耐來服事神的兒女。他也曾開除過一些弟兄﹐但是他拼命地為他們禱告﹐後來都悔改了﹐所以那些弟兄中有一次一位弟兄被停止擘餅﹐便氣憤地說他從此再也不和戚伯門講話了﹐可是戚伯門卻一再地為他禱告。一天﹐兩個人碰面了﹐他就把這位弟兄緊緊地抱住﹐並說﹕「親愛的弟兄﹗神愛你﹗基督愛你﹗我也愛你﹗」就是則會亞﹐那位弟兄完全被挽回了。

  教會人多﹐自由許多難處﹐且不時有蠻段流長的閑言閑語。但戚伯門都能在愛裡作適切的對付。一次﹐一位弟兄對他說﹕「某某人在行為上有些難處。」他說﹕「讓我們一同來澄清事實﹐好消除一切不準確的流言。」另一回一位姐妹來告狀﹐說某某弟兄的行為真令她受不了。他就請她坐下﹐讓她儘量講﹐並一直提示、追問﹐要她講清楚。說完﹐馬上就換衣服﹐他決不聽信一面之詞。於是姐妹嚇壞了﹐不敢同他去﹔但他仍很柔和地勸她去﹐一定要與這弟兄有交通。結果兩方彼此認罪﹐這一類的事就過去了。他在處理教會難處的事上﹐實在是有愛心又有智慧的。

  有些弟兄喜歡批評講臺﹐來到戚伯門面前說長道短﹐遇到這種情形﹐他就回答說﹕「你把他所講的﹐再對我講一遍﹗」當然他講得更糟﹐這樣他就蒙了光照。因此﹐以后人再也不敢任意論斷了。又一回﹐因為某弟兄唱詩五音不全﹐與別人完全不諧﹐而且音量特大﹐真令一同聚會的人受不了﹔請他不要唱﹐但他反而唱得更大聲﹐別人沒辦法﹐只好請戚伯門去勸他。他說﹕「我們先為此一同禱告。」到了下次聚會的時候﹐戚伯門不坐在臺上﹐跑到那位五音不全的弟兄旁邊坐下。全聚會的人都驚訝﹐但最受感動的乃是那位弟兄。真稀奇﹐這次聚會唱詩他竟一點也不「五音不全」了。聚完會後﹐他特地來與戚伯門握手說﹐說﹕「謝謝你用愛心來幫助我﹗」(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