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羅馬書第八章(二)

  貳、隨從聖靈信徒之生命更新(5-9)

  前面一至四節提到信徒若住在基督耶穌裏──憑信及順服基督,他就必生活在隨從聖靈中,而不隨從肉體,律法的義必成就在他身上。

  接下,保羅強調要在生活中,拒絕肉體私慾,不隨從肉體慾望,只隨從聖靈行。如此,他的生命必漸漸更新。

  五至九節,不但說明隨從肉體與隨從聖靈兩種信徒,生活及生命光景;也指出我們隨從聖靈生命更新的原則。因為,重生的信徒,雖然有新的心與新的靈,但他們生命尚未長大,且活在世界中,裏面有舊人的己,外面世俗的引誘,及撒但的攻擊。必須儆醒、禱告與聖徒一同追求,才能持守屬靈原則。(提後二22、來十24-25)

  一、隨從肉體與隨從聖靈的對比(5-7)

  「因為那些照著肉體及被它不聖潔慾望所轄制的人,專心思念及追求滿足肉體的事。但那些照著聖靈及被聖靈喜好管理的人,專心及尋求取悅聖靈的事。」(擴大聖經另譯)

  「隨從肉體」與「隨從聖靈」並不停在屬靈事物的操練,而是全人專心追求與基督同心、同行;因為聖靈唯一的職事是引導人,與基督在愛中聯合,(約十六13)與基督同作後嗣;像耶穌基督在地上專心遵行神的旨意。(來十5-9)

  (一)「隨從肉體」是說照著肉體慾望,被它控制,是指未信主前外邦人行事的光景。(弗四17-19)「隨從聖靈」,是說,照著聖靈感動,滿足聖靈的喜好被祂管理。

  1.這裏說到重生信徒肉體中「罪和死的律」,和「賜生命聖靈的律」必有的交戰。因此,彼得說:「所以要約束你們的心,謹慎自守,專心盼望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所帶來給你們的恩。你們既作順命的兒女,就不要效法從前蒙昧無知的時候那放縱私慾的樣子。」(彼前一13-14)

  在第七章信徒因在自我及自信中生活,不依靠主基督而落入「心中的律」的律,與肉體中罪和死的律,兩律交戰中,那時聖靈在他裏面沒有地位,他得不到聖靈的幫助,在這裏是不一樣。

  2.信徒在基督裏,肉體與聖靈的相爭仍然存在,(加五17)若順從肉體指示必再度落在罪中。這裏說出,信徒生命更新,是需要天天背起十字架,時常更新奉獻,與聖靈的工作配合,因信心必須有順服的行為。(路九23)

  (二)體貼肉體的事與體貼聖靈的事(5)

  信徒內在生活只有一種,不是與主耶穌同在、同行中,追求屬神、屬天的事,就是追求屬人、屬地的事;因為,有時在屬靈的事物,也會落入「肉體」內。耶穌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太六24)

  1.「體貼」是指心思注意、尋求及努力,專心與思想某些事,追求它要從它得到滿足。就實際經歷乃是竭力尋求主耶穌的心意,凡事得蒙祂喜悅。

  體貼肉體的事:肉體的事,是指信主的人,離開了與主同行天路;從與神相交,以神為樂,事奉神的方面墮落,(羅五11)專心以地上的事為念,追求屬地的事,滿足「眼目的情慾、肉體的情慾,及今生的驕傲。」(腓三17-19、約壹二16),即隨從世界風俗的潮流。(弗二2-3)

  體貼聖靈的事:聖靈的事,是指有關我們與主耶穌及神的事。聖靈的工作是引人歸向主,聯於主,使信徒認識基督,愛慕基督及順服基督,使人專心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太六37)

  2.當一個信徒不活在信靠與順服基督的生活中,失去聖靈中的喜樂,肉體的慾望必佔上風,於是因著肉體慾望的要求,就追求肉體的事。因為,人的內心必定有一個衷心的「愛慕」,這愛慕成為他生活的中心;不是以神為中心,就是以己為中心。這個失敗是由於他離開了追求基督的目標,失去奉獻的心志所造成的。保羅之所以一直保持體貼聖靈的事,因他專心追求愛慕耶穌基督,及事奉祂的目標。保羅對腓立比人說:「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三8-9)

  *    *    *    *    *       

  信徒心思更新的重要及途徑

  信徒重生,他的靈雖然得到復甦,也得到一個新的心,但是他的頭腦還是舊的,與未信時一樣。因此必須更新心志,才能行在聖靈裏。(弗四)

  一、信徒心思與靈命的關係

  信徒得救重生後,因著信和奉獻的順服,使他進入「在基督裏的地位」,內住的聖靈,必能引導他,在凡事上使他能隨聖靈行事。(約壹二27)只要他一直保持順從聖靈的律,就不落入罪和死的律中,生命必定逐漸更新而成長。

  (一)一般初信者,因生命幼稚,心思尚未更新,必須有靈糧的餵養,心思才容易更新,這就是需要教師和屬靈信徒的交通及教導,(弗四11-13)使他生活遵行神旨意,建立與基督的相交,從祂受生命的教導,將心志改換一新。(約六63、弗四17-24)

  (二)從聖經來看,信徒生命的成長,在於心思(志)的更新後,才能脫去舊人屬肉體的行為,這是新生命的原則。(弗四17-24、西三5)心思的更新的法則是,個人與主同行,從主自己領受生命的道(話),這道才能建立他的生命。(約六63)信徒若聖經知識豐富,或有屬靈恩賜的信徒,但他的心志若尚未更新,在神看了乃是屬靈的嬰孩,哥林多教會信徒就是如此。(林前三5-6、三11)

  二、心思與人的品格

  (一)心思是人生命的中心,人的思想決定他的行為,人怎樣思想,他就怎樣為人。人的墮落所造成的結果是心思的敗壞,「思念變為虛妄」,(羅一21)成為屬世界、屬情慾、屬鬼魔的。(雅三16、羅一22、弗四17、18)人之所以會犯罪,成為罪人,主要是因墮落的心思,耶利米說人心比萬物都詭詐,主耶穌說,一切的惡都是內心所發出來的。(太十五18-20)

  (二)所以信徒信主以後最重要的學習是,心思和悟性的更新。信主的人有愛主的心,若頭腦仍是舊的頭腦,自然又落入肉體的私慾中。保羅說「用水藉著道洗淨」,(弗五26)就是用神的話更新心思;五種職事的服事主要是用「神的話」,有生命經歷的話來造就信徒,否則達不到建造生命的目的。

  從經歷上來說,信徒必須自己從主領受生命的糧,或與愛主有經歷的信徒相交,從他們領受生命的言語,心思和悟性才得更新。莫林諾在《靈程指引》中,說:「聖徒的神學」是專心愛主,而且追求煉淨己生命,才知曉神的科學。

  三、心思更新的途徑

  心思更新的原則:

  (一)認識心的三方面:人的心包括心思、情感及意志,這三方面決定他的人格如何。人的行為主要受思想的影響。因此聖經說到心的更新,是用「心思」這個希臘文的詞,著重心思的更新。但意志又是人行動的源頭,人的行動,是在於人的意志所下的決心。所以,意志在屬人或屬神的事上,也就有了決定性的因素。

  (二)聖經中所說的信心強調人的決志,用意志接受神的真理,並順服真理;即「信而順服」。(羅一5)所以,意志是決定生命成長的動力。

  (三)用意志來管理思想和情感:

  1.「用意志的行動」是「信心道路」的原則,人的信心在乎人意志的順從,而不是情緒上的反應。奉獻是將全人包括心思、情感及意志交在神的手中。奉獻後聖靈便接管人的全人,在人的立志上運行,使人有能力跟隨耶穌基督,(腓三13)用意志管理他的心思和情感。所以心思更新是奉獻後的經歷。保羅說:「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不要效法這世界;只要心意(思)更新而變化。」(羅十二1-2)

  2.保羅說要脫去舊人及舊人的行為,將心志改換一新。(弗三22-23)是信徒自己用意志仰望基督,專心祈禱實行的原則,因聖靈絕對不越過人的意志,強迫人改變自己。因此,奉獻及禱告就成為尋求主幫助必要的途徑。

  四、心思的更新

  初信者心思更新必先有自己省察的工夫,仰望神的幫助,求神光照。(詩一三九)再者,信徒是在肢體交通中成長的,尋找追求同伴交通是必要的。經常與敬虔人相交,以他們為樂。(詩一○一6)早期,英國清教徒的信徒就是在相交中過聖潔生活。(參考《本仁約翰的天路歷程》)

  (一)心思更新是心志更新的第一步,因為情感是經過人思考後才發動。所以,信徒屬靈的操練主要是思想的更新,即藉默想神的話及生命資訊更新思想。心思更新的過程是透過默想神的話、屬靈信徒輔導及信徒互相教導。(弗四16、西三16)

  思想更新後,情感與意志就有正確發展的方向,更新的悟性是信徒生命的基礎,保羅為以弗所教會禱告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求神賜「智慧和啟示的靈」,使悟性得以更新。(弗一15-20)

  (二)悟性更新的原則

  1.潔淨心思:信徒未信主之前有許多不潔、不法的心思,(羅六19)都要棄絕,古代聖徒在這方面都有很好的操練,他們每天用神的話潔淨心思。《效法基督》就是這方面的操練。這本書從十六世紀開始,至今造就了歷代的聖徒,除了《聖經》外,只有《天路歷程》可與之相媲美。倪柝聲《信徒造就》中的「了結以往」、「與世界分別」就是這方面的操練。

  2.管理心思:信徒未信主之前,受到世界、宗教、文化及傳統的污染,造成心思混亂及流蕩。所以必須操練收回心思,藉默想、背誦聖經及屬神的事,凡事按神的真理判斷。所以保羅勸勉信徒說:「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腓四8)

  3.建立心思:心思的建立是使信徒在認識三位一體的神,及神永遠旨意上長進。心思是生命的田,必須用神的道來栽種,使心思被建造、耕耘,才能有信心、愛心及悟性更新。(太十三17-23)主要是個人默想神的話,從主得生命的糧,並付諸實行。(約五39-40、六63)這是心思建立的基礎。早期聖徒大多以默想「基督耶穌生平」學習效法祂的行蹤。

  其次,是生命的資訊,就是藉神所設立的每種執事所傳講的資訊,造就及建立心思。清教徒「默想」的內容是聖經和屬靈人的信息。除一般資訊外,古典名著有有蓋恩夫人的《簡易祈禱法》、《蓋恩夫人的書信》、勞倫斯《與神同在》、慕安得烈的《住在基督裏》、宣信的《基督的生命》、陶恕及倪柝聲均有許多有名的著作,這些都是中外教會所公認的。

  五、情感的更新

  初信者情感更新,因神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心中,產生對主耶穌的愛慕。全心追求主的愛,在主的愛中增長才能達到完全。愛是人情感中最主要的部份,聖經強調愛神及愛人,情感更新的目標是住在愛中,在愛中生命成長。(約壹四16-17)全本聖經向人啟示出神與耶穌基督愛的作為。詩篇及屬靈詩歌內容及曲調,均為聖靈所使用栽培信徒情感的工具。

  (一)管理及潔淨情感:

  首先要對付從世界來的各種娛樂、文化及嗜好,即了結以往不聖潔的情感習慣;其次是操練簡樸、獨處、禁食,使自己逐漸脫離對人、事、物的各種貪戀。保羅說:「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林前九27)就是克制肉體不潔的慾望。

  (二)建立情感:

  神造人賜給人情感的功能,就是要用祂的愛來充滿人的情感,使他得到滿足的喜樂。信徒信主以後,在情感上必須建立與主相交,住在主的愛中,在弟兄相愛中生活。並且,與主一同承擔神愛世人的使命,在愛中與主一同承擔一切患難、逼迫及勞苦。(羅八35-39)因此,保羅為以弗所的信徒的第二個禱告,是求神藉聖靈使他們心裏的力量剛強起來,叫他們在愛中生根立基,並與眾聖徒分享神的愛。(弗三14-19)(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