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十九世紀復興的回溯

俄拉.愛德文

  神的偉大工作,常被傳述再傳述,這些事蹟,用來再點燃忠心代禱者的心,並為另一次復興,預備了道路。這在教會的歷史中是有前例可尋的。

  本文摘自「燃燒的火焰」,記述十九世紀教會復興及對世界影響的歷史。看見了 神在教會中偉大的工作,更讓今天的聖徒羨慕屬靈的國度,並成為國度忠心的代禱者。

  威爾斯「大復興」的情景。是一種全世界性的運動,因為這個運動至少傳遍到全世界各地福音派的教會。在一八00年前後十年之間,「大復興」就如福音派的基督教的擴張一般,更加流傳廣遠;但是,就像它前一段時期所發生的復興一樣,這件事很少被人傳述。而在一八五八至一八五九年間,復興的工作在六分之五的大陸地區,是很有果效的,並且是發生在福音被忽略的地方;雖然這運動並沒有典型的行動,但是它對信徒的影響卻是一生之久。

  一九00年,福音派的基督教已經普及於全世界了,在短短的十年間,另一個大有能力、全球性的復興,橫掃過每一個教會,影響了許多的國家。但不可思議的是-這個影響力驚人的運動,並沒有典型的行動,另外就是基督徒的學者中,對這個運動近乎全然地把它忽略。

  研究二十世紀早期福音的「大復興」﹙在現代被世俗及宗教界著作普遍採用﹚,所用「信仰的復興」這個名詞是錯誤的,現已不採用了。小邁克勞林博土﹙DL.William G.McLoug,lin Jr.﹚所下的定義為「現代的復興」以別於「傳統大規模福音運動」。對於一九00年早期,出於自發性的屬靈運動。橫掃了威爾斯及韓國,沒有任何一位聰慧、精明的學者,能夠利用正確的字眼來形容其所發生的現象。

  合乎邏輯的字眼,應該建議以「復甦」,因為這個運動使得全體基督徒得到活力,並且「復興」鼓舞了基督徒對掛名的基督徒或不信者的社會關心和信心。

  基督徒個別或集體的參與福音或社會工作。前者將主耶穌基督的福音傳佈出來,以領人真實地信靠 神,而這工作就是他們最大的任務。而後者,不論個別或社會性的工作,是把基督教的真理,運用在人類的各種境況中,不論是福音運動或是社會工作,都可能在復甦及復興運動中出現,但是,當環境有所攔阻時,則不會發生。

  在十九世紀。有四個偉大的聖靈的澆灌,在這復甦及復興下產生了廣泛的福音運動和社會工作。

  十八世紀末葉,社會動亂非常嚴重,特別是美國,法國的大革命所造成的混亂,接著便是基督徒見證嚴重的衰微,根據拉脫雷特﹙Kenneth Scott Laourtte﹚的看法,基督徒已變成「微弱的影響力,預測將被揚棄在人類舞台之外」。即使在美國如此有衝勁的國家,基督教教會情況也衰微的非常嚴重,例如紐約聖公會的主教認為情況無望,並且教會已停止運動。在絕望的情況下,基督徒的領袖開始禱告、祈求主的介入;神以一連串四個偉大的福音波浪,來答覆人們的禱告,並因此而推展開了十九世紀福音運動和基督徒行動的「大世紀」。

  當約翰.衛斯理﹙John Wesly﹚離世後,福音派基督教國家局限於下列各國如;英國、斯堪的那維亞、德國的部分、荷蘭、瑞士、法國及匈牙利的少部分,北美洲、堅尼斯的東方領地。當時拉丁美洲是被西班牙及葡萄牙兩個不妥協政府所佔領而關閉,非洲尚未被探勘,伊朗是與福音敵對的。由於東印度公司的關係,使宣教士在印度不受歡迎,而中國、日本、韓國尚無宣教士,南中國海更處於蠻荒未開化中。

  「改變這個世紀」的大復興,派遣了拓荒的傳教士,遠赴南中國海、拉丁美洲、黑色非洲、印度和中國。由此產生了各種不同宗派的宣教機構;如浸信差會,美國差會以及歐洲其他國家的宣教差會,同時,這些差會為了提昇基督教文字工作,籌設了英國與海外聖經公會,以及其他國家的聖經公會。

  復興在美國拓荒地區產生了許多福音佈道家,他們差遣了海登斯(Haldaens)為復興蘇格蘭而往返奔波,並引起赫基﹙Hans Nielsen Hauge﹚來更新挪威的教會。促成了英國、德國、荷蘭、歐洲其他的國家的復興和福音佈道,並直接裝備教會的主日學,本國宣教,城市佈道及其他宣教輔助機構,直到今日,仍然被人們所公認。

  接著是第二波的復興,加強了在各洲的海外宣教攻勢,對差派宣教士的國家的社會,繼續它偉大的影響。亞倫.賈登那中尉﹙Captain Allen Gardiner﹚遠赴蠻荒的南美洲拓荒。並且悲壯的去逝。許多傳教士深入回教之城堡。在卡瑞﹙William Carey﹚之後又有許多差會逕赴印度傳福音。毛里生﹙Robert Morrison﹚使得前往中國宣教的傳教士,能夠在中國的港埠定居下來。由於夏威夷及中南太平洋許多國家廣泛的復興,帶進了大洋洲的福音佈道。宣教士從好望角向北推進,李文斯頓深入非洲內陸,傳佈福音。

  福音派基督教在本國內,由於律法,保障個人的自由,社會的改革成為必然的趨勢。復興的福音佈道家,動員了大眾的輿論,解決了許多社會上不公義的事情,支援現代貿易聯盟,及重新立法,改進工人工作的條件。所有這些事情沒有一件是利用武力強制完成的-都是用言辭的說服, 一直到反對者不再堅持,雖然他們曾經遭遇強烈的反對。

  接著,有許多防止社會上不公義的機構產生,以照顧一些不幸的人,直到政府機構來處埋這些事為止。那些俗世的社會也開始承認,新約的標準是文明的藍本。即使是反基督教的革命分子,也接受基督教的理念,雖然他們常是以獨裁的立法,而不是用言詞的說服。

  英國的韋勃霍斯﹙William Wiberforce﹚動員了福音佈道家及政治宣傳,達成廢止奴隸買賣,解放了大英帝國的奴隸,這件偉大而重要的事件,使得英國的海軍勢力及外交的強權,更進入頂峰。

  一個英國國教教徒,霍華﹙John Howard﹚成了改造監獄的先驅,並由芙來﹙Elizabert Fly﹚在倫敦執行。菲狄南﹙Thedore Fliedner﹚也採用這同樣的觀念,在德國興建了許多房舍住宅和醫院,訓練許多執士及護士,其中最有名的學生就是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他後來影響了另一位佈道家唐納﹙Henri Dunant﹚ ,他是紅十字會的創始人。

  福音的復興與一般大眾教育關係非常密切。在羅拉德派﹙Lollardy﹚及改革宗派的學者們,已經準備分享受教主的恩賜;清教徒在早先沒有學校的地方設立大學及學院。十八世紀的復興家,把興辦許多學院及專科學校視作當然的事。十九世紀後,大復興使得美國、歐洲建立了無數所學校,有高中及學院-提昇了教育水準,直到由政府接管為義務教育為止。

  英國是全世界第一個工業化的國家,而英國的工人,每天工作足有十六個小時,其工作單調、辛苦、競爭而又緊張。有鑑於此,福音派的領袖們,其中包括夏夫提斯勃利﹙Shaftesbury﹚及克拉夫門派的會員們,想辦法結束了這種極其不幸的剝削,同時更促成了各種社會改革。就如英國首相朗得.喬治﹙Minister Llody Gedge﹚便將這一切歸功於福音復興運動的結果,他認為這運動「使得勞工們的工資,工作時數及其他方面得到改善。」在美國也同樣的進行著,有稱為「同情年」的,為要安排好的工作環境及改善工作條件,在美國正蓬勃的展開了工會的組織;例如海員工會的設立。

  由於教會受到一八00年大復興影響,使得原有的屬靈水準逐漸衰退,因而產生了不可避免的結果。不僅再次教會受到不信者的攻擊,就是在英國國教、路德教會,及各改革宗派的成員中也有了反福音理念的人。甚至浸信會也採取了與其他的基督教宗派不合作的姿態,並發展成為一種超越信義派主義,超越聖公派主義,超喀爾文派主義,及超浸信宗派主義-他們在各區域顯示出分派的勢力。

  一八五七年秋天,復興的跡象發生-在加拿大有成功的復興及福音佈道;在紐約有一個非尋常的禱告運動興起;接著由一個城市的擴展開來,直到遍佈全美國以及世界各地。每到中午,許多教堂、市政廳、劇院內。擠滿了禱告的人,一到晚上,所有各宗派的教堂,人潮更是擠的水洩不通,全國各界的人,正以一種真實而顯著的方式回轉向神。

  這個運動也影響到英國,一八五九年由阿爾斯﹙Llster﹚省﹙愛爾蘭共和國最北部的一省﹚開始,在威爾斯和蘇格蘭約有全人口十分之一的人悔改信神,大復興在英國持續了數年之久。而歐洲的許多國家也相繼的發生迴嚮。

  在世界各地,都有復興光景的報導傳來,包括南非及印度。在接下來的十年間,復興在有差派宣教士的國家中都有復興被報告出來,有一句格言就是;無論在何處,只要有福音傳播,就會有復興產生。

  由於一八五九年英國的大復興,興起了一群著名的傳道人-包括貴族以及勞工。司布真﹙Spurgeon﹚在復興運動的最高潮建立了他的會幕。而美國正處於內戰中﹙當時仍然有特別的大復興以及福音傳播﹚而延遲了一八五八年的大復興,在這復興中產生了美國最偉大的福音佈道家慕迪。當時他還在芝加哥做學徒呢?

  在一八五八年至八九年的大復興,使得基督教界的福音傳播勢力範圍更加擴張。影響所及,不僅在英美兩國約有一百萬人悔改,更衍生了許多佈道家,慈善機構被更新復興,並有許多新的企業成立。聖經的團契從未有如此蓬勃過,國內佈道以及救世軍產生,擴展了大復興福音性社會工作到全世界各個教區。而青年會組織的成立,也是令人矚目,有一大群大學生成為他們的生力軍。

  十九世紀中葉的大復興,更新了所有現存的差會,使他們能夠進入其他地區宣教。英國大復興後的餘波,復興中實際的廣傳福音,在戴德生﹙Hudson Taylor﹚所創立中國內地會這件事上,具體化的表現出來。它也是超宗派的「信心宣教機構」。在十九世紀前半的復興中。人們被復興或悔改,有許多宣教士,實際的進行宣教的擴展。例如一八五九年初在巴西,成立了第一個永久性的更正教宣教機構。

  一八七0年後幾年,慕迪﹙D.L Moody﹚興起來,成為世界上知名的佈道家。一八七三年慕迪在約克市﹙美國賓州東南部一小城市﹚小心地開始他的傳道工作。他使用一八五八年大復興的禱告及講道方式,在巽得蘭﹙英格蘭﹚、紐加塞爾﹙英格蘭﹚、貝爾發斯特﹙北愛爾蘭首都﹚、丹地﹙蘇格蘭﹚、愛丁堡﹙蘇格蘭首都﹚、都柏林﹙愛爾蘭首都﹚、格拉斯哥﹙蘇格蘭﹚、曼徹斯特、伯明罕、利物蒲、雪非耳﹙英格蘭﹚,等地進行著。在倫敦,二十個星期內,大約有二百五十萬人去聽他講道,在英國留下了永不磨滅的深刻印象。一八七五年,慕迪回到他自己的出生地-美國-一個充滿國際色彩的地方,他在布魯克林、紐約、費城、芝加哥、波士頓以及其他的城市,進行了很成功的福音佈道。從那時起,他就在大西洋兩岸的城市中服事。

  令人希奇也值得注意的是,查理.達爾文﹙Charles Darwin﹚著名的進化論發表之時﹙一八五九﹚,也正值英美兩國發生大復興之際,預示了由於解釋新的科學理論,所產生的無神論者,與不同意他們錯誤解釋的傳統神學家,之間有了衝突。但是,雖然在學術界受到反對,但由於復興的結果,使得基督教的勢力,很強的進入許多主要的大學及學院,並很成功的徵募了許多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從事更高教育和傳福音工作。其人數簡直令人無法想像,在三十年中,將近三萬個學生,自願離開自己的「國家」,到宣教地區傳播福音。

  十九世紀中葉,大復興在社會制度方面的影響,可以從英國的工業革命中看到。夏夫提斯勃利郡主﹙Lord Shaftesbury﹚為改善人權,在議會中制定了新的制度。大孤兒院建立了,一八八九年成立了防止虐待幼兒機構。而拔特﹙Josephine Butler﹚根據福音的教義,主張廢止賣淫。

  在英國,由於福音派的人士,積極的為了促使工人有更好的工作環境,很多工會的領袖,都自稱為福音派的基督徒。在美國,關心單純的社會問題逐漸增多,例如:勞工的權益、貧窮、酒的買賣、貧民區、人種歧視等的問題。

  為了達到這些情況的改善,福音佈道復興的傳道人,並沒有捲入階級鬥爭中。他們反而在聖靈的引導下,從事救助貧苦的工作。夏夫士堡的伊耳伯爵﹙Serenth Earl﹚ ﹙他是至今遺留下來的貴族之一﹚,以他有生之年,隻手完成的法案,相當於成打的議會法案專家所完成的一樣多。

  由於福音派人士的關心,產生了自由社會福音,他們的支持者對基督徒福音的動力產生了漠不關心;這動力就是由主耶穌基督而來的能力。使得個人的生活有所更新。福音佈道徵募了個人或團體的奉獻者,從事悔改者和工人的各種改革。
十九世紀在火熱的樂觀中結束了。人們期望二十世紀是個理想的世界。基督徒同樣樂觀的期待著,他們期望自己成為再來之王降臨之前,國度的傳報者。

  沒有人知道這二十世紀最後二十年會發生什麼事,戰爭以空前無比的殘忍席捲了整個世界。就像葛銳(Edward Grey﹚先生所真確的觀察到的:「光明在全歐洲已消失了,我們將不再看見光明照亮我們這一代。」一連串的戰爭與革命捲入了這個世界,展望將來當務之急,乃是一個超然的世界「大復興」

回目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