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高度渴慕的需要

陶恕

  我們要記得,在我們討論關於生命進入更深的這一方面的題目時,關於救恩立場等的問題,我們不必再費時去考慮,就像是——文血救贈的要道,蒙拯救的恩典,因信稱義不靠行為……這些已不是我們面臨的問題。

  深信諸位訂者對於這些極其亡貴與不可磨滅的真理,已經牢牢的守著。相信你們每個人已因信基督,罪已經得著赦免,也有了永遠的生命。故此我在這裏僅提出一些關於生命長進,聖經中的生活,從那取死的性情中得著釋放,並滿有道德上的能力,像聖徒般的去生活等等問題。

  試看一切真正的基督徒,他們有同樣的機會,又從同樣的泉源中飲了活水,又蒙一樣的寶血洗擦乾淨,並蒙同一的聖靈得著更新,為什麼在他們得救以後的生活中,對清潔上、能力上,會有那麼大的分別?原因是:。這星和那星的榮光也有分別,聖徒在復活時也會有分別的。所以目前在世上的生活,靈程上的進展也該有分別呀﹗

  說起來基督徒在恩賜和才能上會各有不同之處,(這原是神的旨意)但它的最大分別,實在是靈性方面。就如靈力的運行,崇拜的內容,和內在的光彩,這些問題不是關於神的旨意。親愛的基督徒們,這過失並非由於神,實在是因為我們自己的軟弱。而造成的。神的美意原是叫我們充滿著天上的豐富,祂十分的指望我們能在聖靈的光中行走。並明白祂體驗祂昔團如何成就在一班首稱基會徒身上的「莫大厚恩」,也能成就在今天我們這些人身上。

  為什麼在根基派的教會中有這樣多的亮光,而真正領會的人這麼稀少?沒有人能否認我們已有夠多亮光。你看不知有多少種的聖經辭源、聖經註譯,和其他各式各樣的屬靈書籍、屬靈雜誌包圍著我們。此外更有聖經學院優良的教會學校,有力的奮興家,在數目上這一切都比從前多。但如今的基督徒,在靈性的領悟上﹐並不見有顯著成效﹐為什么﹖

  為什么這樣豐富的真理﹐產生這樣。低微調效果。為什么一般的基督徒常常去讀神的話語而又那麼少等超自然的屬靈效果﹖為什么我們去買這樣多多關於研究聖經真理的書籍﹐結果卻是失望﹖為什么我們常常禱告也不見得有多大效果﹖當我們基督徒需要在人面前反射神的面光電時候﹐卻和別人混到一起去了﹐為什么我們極少的去瞻仰神的榮美﹐或遙盼前面所應許之地呢﹖

  我想我可以肯定地回答這些問題,那就是我們缺乏高度的渴慕。高度的渴慕乃是在敬虔的長進中不可缺少的,而這正是當今教會所忽略的問題。由我們對神的渴慕這一點來看,就可以知道我們并不大明白圣經向我們所闡述的恩典是什么。

  然而摩西對于這事的表現,恰是相反。摩西在神眼前尋見了恩典,并且更加利用當前的机會向神支取更多的恩典。(出三十三章十三節)「從恩典進入恩典」這就是那些渴慕神的圣徒們所留下來的一個公式,而他們也從來沒有因為得著一點恩典而覺得自滿的。

  舉一個例子,大衛就是一個滿有信心的人,他從來沒有對追求渴慕神而覺得「夠了」。他的追求渴慕是何等偉大,真叫我們這些處在這冷淡的時代中的人難以站在那熱流之中。他渴想神的心是何等的迫切,以致他的肉身也受到應許。「神啊!你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尋求你,在干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我在圣所中曾如此瞻仰你,為要見你的能力和你的榮耀。」(詩六十三篇一節二節)

  五旬節后,在耶路撒冷教會中有一個議決:即在他們基督徒的團體中,挑選了七個年前有好名聲而智慧充足的人出來管理善事的事。在七個人當中,「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圣靈充滿的人」。「司提反滿得恩惠能力,在民間行了大事和神跡」。「各處會堂有几個人都起來跟他辯論」。他們很快覺察到「司提反是以智慧和圣靈說話,眾人敵擋不住」。當他最后被押至公會前,他們看見他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徒六章一節十五節)

  七個人之中的腓力,后來也离開管理膳食的事,成了一個布道家,但他卻沒有達到司提反所達到的高峰,因為只有司提反的面貌像天使的面貌。深信每一位在看守主的羊群有經驗的工人,會曉得為什么司提反竟能有超越眾人的地方。簡單地說,就是因為司提反對于神和屬靈的事,有更多的渴慕和追求。神把他升到一個地步,使他的生命深入神的丰富里面,如同神在焚燒的荊棘中顯現一般。

  在任何的禮拜堂內可能有一兩個人在那個聚會中大發熱心,其余的人卻默然地接受訊息,并沒有多大的興趣。無疑的,他們已是得救的,同時他們也曉得自己在神面前的地位。但他們內在的要求,卻沒有迫切地要他們向上。倘使他們有了進步,也許是在理論上而并非在屬靈的火熱上。他們只知從圣經中得著永生,那就已往足夠了。

  在他們中間也有些人做主日學教員,參加詩歌班,到處分派單張,逐家布道,……然而牧師們卻很少見到他們中間有一些如天使面貌的信徒。他們屬靈的警覺并不敏銳,他們對于三位一體神的愛從沒有什么表現,更沒有緣由驅使他們對神渴想,及至他們的肉體遭受患難時才開始掙扎。

  由于三十年來的工作經驗,尤其是作牧養的工作,這些經驗告訴我,就是大多數的基督徒,不知怎樣去開拓他們靈性上的荒地,他們不去嘗試著管束自己的生命去服從圣靈。他們不肯向自己死,并沒有把他所知道的神的丰盛的知識,在他們日常生活上去體驗。可是其中有少數的人是如此的,而他們也就成了每一個時代中真理的鹽和道种。

  保羅的書信中有些很動人的語句,就是他一种「高度渴慕」的傳述。雖然他當時并未明白到他自己的靈命如何如何,但他那些渴慕神的話,是最适合來形容的。他的渴慕有如火焰:若要認識基督,他是怎樣的迫切去追求。因他對于我主耶穌基督有了極高度的渴慕,所以他認識主,如同圣洁的火,又如洪濤疾卷前涌,支持著他,直到他行完當跑的道路。

  這生命上高度的渴慕,鼓舞圣徒們前進,直至達到有福的屬靈高峰。

  至于在渴慕而獲有的能力,一個很好的例子,那就是在威爾斯(Welsh)大复興時的伊溫羅撥(Evan Roberts)的身上,可以看到。他的見證是多么的清楚:「當我忽然從睡眠中醒過來的時候,有說不出的喜樂與戰懼,我便發覺我是在全能的神面前,我跟祂面對面的交談足足有四個鐘頭之久,直到清晨四時,如與朋友談話一般。而後,我又似乎回到了人間。」

  隨後,,立時有一些奇妙的惑力遍佈全身,由此我便覺察到一些活潑的能力透進了我的胸懷,緊握著我底胸膛。於是我的變腿顫抖起來,我的禱告,一個跟一個,有如連珠式的一般,直到那能力幾乎把我爆炸,….:我滿懷熱流沸騰,若是我要壓抑我禱告的話,那我真的要爆炸了。那時一句聖經上的話進入我的心「因神的命令就是愛」,我便跪下,雙手緊握床前的坐椅,汗佈滿額,淚在湧流,我以為是在流血,逼經驗在我的身上延留了十分鐘之久。我禱告說:「憐憫我憐憫我……噢……噢,」我遂被憐憫,瞬間即有一股平安充溢我的靈魂。」

  也許我們可以說出一個定理,那就是說,我們的靈命光景如何,是看我們渴慕的發展有多少,每個人祇要他有了初步的恩典,他可以享受更多的恩典。無論什麼時候我們若感到我們所有的,和我們所渴望要有的,如何不同,那就是我們的渴慕有如何大。如今我們需要得著神,但我們需要更多的恩典,好叫我們得著更需要的。

  當我們覺察到我們的渴慕祇是不冷不熱的時候,那怎麼辦呢﹖讓我們針對著這種靈性上的毛病加以對付,來到神面前來對付這問題如對付罪一樣,並等候在祂的面前憑信痛悔,直到純潔的渴慕的火在心內燃起。

  當我們滿有這高度的渴慕時,隨著便有一個新的世界展開在我們的眼前,聖經中那最簡單的真理將活活的表示著更清新更有福的意義,對基督親密的關係要超過所能表達的,從此我們的生命便有更深的長進,並附有新鮮和奇妙的意義。

回目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