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
愛的教育法(十四) 「親和的愛」 「親和的愛」,就是以仁心仁德待人。「親和的愛」是愛心的一種,是基督徒應具備的突出德行。為基督徒,尤其為鮑思高是基本的德行。他從孩提時,從他的所謂「九歲奇夢」開始,就常重視這個德行。 他對夢境敘述說:「似乎是在我住宅附近的一塊相當寬廣的空地上,有很多孩子做著各種遊戲。我聽到他們說凌辱天父的話,就馬上衝到他們中間,用拳頭和說話逼使他們收聲。正當其時,一位莊嚴可敬的人出現在我面前,……他的臉發出強烈的神光,使我不能正視他。他叫我的名字,吩咐我到那些頑童的前頭去,說: 『你不應該以毆打,但當以溫和良善去贏取你的這些朋友。』 在夢中其它的情節繼續發展著,末後,忽然一聲巨響把我驚醒了,一切也都幻滅了。我醒後,整個人都呆住了。我的雙手因為打出去的拳,還覺得刺刺作痛,兩臉頰因被頑童掌摑,也還覺得痛楚難堪;他們所說的野話,和咒?天上聖人的褻瀆言語還是這樣纏繞著我的腦海,以致使我那夜再也無法入睡了。早上起來,我迫不及待地把那個夢敘述了出來,……每個聽了的人都加插自己的解釋。……祖母雖然是目不識丁的農婦,但也懂得一點神學的道理,索性說:『不應理會所做的夢。』我也與祖母有同樣的想法,但無論怎樣,我無法把那夢從我的腦際中除掉。」 「不應以毆打,但當以溫和良善」,就是小鮑思高在九歲時,所接受的教育學的第一課。 1884年的信,在夢中首先與鮑思高交談的人,是華爾飛校友,他向鮑思高解釋「親和的愛」的實效。他說:「你看,親切產生愛情,愛情產生信賴。」信賴在預防教育上產生決定性的轉變;華爾飛繼續說:「信賴使受教者的心門敞開,使他們毫無恐懼地披露內心的秘密,……變成坦誠的人,……他們毫無保留地絕對服從那些實在愛護他們的人。」 那產生信賴的愛,實踐起來,並非常是輕易的:要使孩子(即使是親生子)披肝露膽、坦誠剖心,其進程是慢緩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有成的。一個猶太的女孩子法蘭克在納粹的殲滅營中殘酷地被處死了,她在自己的日記中,記述自己一天和母親激烈地爭論,結束時,她斬釘截鐵地說:「親和並非可強求的。」 實在是這樣。不過,鮑思高知道:「在每個青少年身上,(最不幸的青少年也不例外)都有傾向於善的一點天良,這點天良是每個施教者在自己的受教者身上應找尋的。」他也知道:「人心是一個常向粗暴和嚴酷關閉門戶的堡壘。」所以他勸告施教者說:「我們應該設法使受教者愛我們。」他鄭重實際地說:「你們應記著,教育是一門心靈的專業。」 所以他說「親和的愛」,而不說任何一種空泛的愛。 摘自:鮑思高《愛的教育法》 【註】: 「愛是長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失去長久忍耐,並尋求有造就的方法。」(林前十三4腓力譯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