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雅歌(二十四)
陶 恕(法)聖.伯納德  原著
(美)伯納德.班雷翻譯

  第四十四講

  一、隱基底的葡萄

  「我的良人為我是一串,在隱基底葡萄園裏採下來的葡萄。」(歌一14另譯)如果我的良人可以用沒藥來象徵,當然更可以用葡萄的甜味來象徵。可見我主耶穌死時為我是沒藥,在祂復活時則為我是葡萄。祂是以摻著歡樂淚水的賜生命飲料賜給我的。祂為我們的罪惡而死,「祂被掛在木頭上,(如在祭壇上將自己獻上)親身擔當我們的眾罪行,使我們得以向罪死,並向義而活。」(彼前二24擴大聖經另譯)「耶穌被出賣並治死是為我們的過犯,復活是為確保我們得以稱義 (解決我們在神前的罪債) 。」(羅四25擴大聖經另譯)你們若為你們的罪哭過,就可說是喝過這個苦味的飲料;然而你們若過更聖潔的生活,呼吸了永生的希望,沒藥的苦味隨即為你們變成了歡悅人心的酒。這裏說的苦飲料,也可能是指,當日我們的救世主被釘在十字架上時,拿給祂的那杯摻著沒藥的酒。祂當時不願喝,因為祂口渴是想喝另一種飲料。但為你們來說,如我說過的,你們若喝了沒藥的苦味之後,再喝令人暢快的酒,就能毫不冒失地說:「我的良人為我是一串,在隱基底葡萄園裏採下來的葡萄。」(歌一14另譯)

  隱基底有兩種意思,然而這兩種意思指的是同一件事物,即山羊飲水的水池,也就是外邦人所受的洗禮。這樣它清楚地指明了罪人的眼淚。另一個意思可解釋為分辨誘惑的眼,這樣的眼同樣能流淚,且能預見在人現世生活中永久不斷的誘惑。外邦人在黑暗中行走,在他們尚未從那位使瞎子看見者手中受到恩賜,領受信心的眼之前,在他們尚未進入能辨別誘惑的教會,在他們尚未被送入靈性人的學校,未受智慧之神的開導,又未取得親身經驗時,永不能靠自己的力量認清,也永不會躲避誘惑的羅網。只有在他們完全了上述條件後,方可真實無誤地說:「我們並非不曉得牠的詭計和企圖。」(林後二11)

  二、隱基底的香油

  據說在隱基底生長一種香油灌木,當地人培育這些灌木,像我們種植葡萄一樣。可能正是為這個緣故,新娘稱這種灌木為葡萄。不然,說「從隱基底葡萄園裏採摘的一串葡萄」,在這裏又能有什麼意思?難道把摘來的一串葡萄移植到別的葡萄園裏,能有這樣的事嗎?我們經常見的,是從豐產酒的地方,把酒運到缺酒的地方。所以,隱基底的葡萄是說到教會的兒女們。教會手裏掌握著香脂,也就是香精,用以支持在耶穌基督內還小的軟弱人,安慰有意悔改者的痛苦。有人偶爾跌倒,犯了某種罪,教會的服事人已經領受了這種香精,將負責用這香精教育他,因為他們自認也可能受誘惑。「弟兄們,既便有人偶爾為某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有負擔被聖靈管理的),就當以溫柔的心,不以優越的態度,將他挽回過來。也要省察自己,免得你也被試探。」(加六1-4擴大聖經另譯)教會為表明這件事,經常為將要受洗的人在身上抹油。

  單獨用油不足以治療傷口,也不足以使那落到強盜手裏的人恢復健康,於是由那良善的撒瑪利亞人背到教會這個旅店裏,(路十30-37)這時就需要用酒。靈性醫生的使命不但要安撫膽小安份的靈魂,而且要制止性情好動的人,所以就需要把烈性的酒摻到溫性的油裏面。當這位醫生看到受傷的人,即罪人,拒絕滿懷慈愛的勸告,或將溫和忍耐視為軟弱可欺,因而更為執拗,安於罪惡,無動於衷,耐心規勸的油,毫無效用時,不得不使用力量更大的方法,把刺激性較強的酒倒在傷口上,嚴厲責斥與懲戒這樣的罪人,甚至當他過份強項,幾近反抗時,不惜對這樣的頑固份子,施以教會的紀律處分。但從哪裏取來這樣的酒呢?原來隱基底的葡萄只出油,不出酒。這樣的酒必須得自塞浦路斯,這個島上盛產酒,而且是芳香可口的酒。古時以色列人的偵探,曾用槓子抬過一串碩大無朋的葡萄,(民十三24)這正象徵著以前的全體先知和後來的使徒,我主耶穌居於他們當中,是他們的中心。這位醫生應當拿起這串葡萄說:「我的良人為我是一串塞浦路斯的葡萄。」

  三、榨出來的酒

  我們看過了一串葡萄象徵什麼,現在再看如何榨取熱情的酒。如一個罪人不但不嫌棄另一個罪人,反而讓一股香氣從自己心裏湧出,流到那人身上,向他表示同情的愛,我已說過,你們知道這樣的心情導源於何處,但可能尚未深思。我向你們說過,凡人經常檢查自己,必將對別人寬厚,按保羅的教訓:「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六1)愛鄰舍不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嗎?耶穌親自命令我們:「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路十27)兄弟之愛的起點就在人最深的感情中,出自人對自己的某種自然吸引力;人從這種吸引力中,如從物質的精髓中那樣,吸取生長力及活動能力再加神的扶助,結出愛心的果實。此時,靈魂自然希望為自己得到的,也相信應該按人道主義的義務,在應當與可能範圍內,付給自己同一本性的另一個人,而這項出讓是自由與自願完成的。假使人性不被罪惡敗壞,將有一縷清香可喜的香氣吸到人心中,產生本能的同情心,使人不但不嫌棄,反而憐憫罪人。

  然而智慧說:「死蒼蠅使做香的膏油發出臭氣」,(傳十1)人的本性憑自己的能力,決沒有補這項損失的辦法。他感覺到,有一種悲慘的變化把自己推入深淵,如聖經上非常真實地說:「人從小時心裏懷著惡念」。(創八21)福音書中耶穌說的那個浪子,確實從小就邪惡,他意想把自己在父親的家產中應得的一份帶走,於是要求分產業。本來弟兄們共同在一起享受家產是快樂的,他卻願意單獨享用,結果共同管理不致減少的,分開後卻敗壞了。因福音書上緊接著記載:「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在那裏任意放蕩,浪費資財。」(路十五13)這些壞女人是誰呢?豈不正是那些敗壞香膏香氣的蒼蠅,也就是肉情的貪圖?為反對這些肉情的慾望,聖經上明智地防止我們:「…,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加五16)智者在前面稱蒼蠅為「將死的」,頗有道理,因使徒約翰說:「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約壹二17)我們若願意聽從私慾邪情的支配,必將失去從共同社會生活中可以吸取的溫暖。可見騷擾人和敗壞東西的蒼蠅,時常污穢我們本性的美麗,用各種煩人的事務刺傷人的靈魂,使我們得不到社會的贊成,不能享受社會的樂趣。福音書上稱罪人為最小的兒子,因他們的本性被年輕時的瘋狂所敗壞,丟掉了成年人男人的魄力與智慧,他的精神逐漸硬化,直至乾枯,他的心失去了一切感情,除他自己外,什麼也看不上眼。

  四、隱基底的酒

  從這悲慘而又邪惡的年輕時期起,人的感覺與思想即趨向於惡,任自己沿著一道自然的坡向下滑,最終不但沒有任何同情心,反而處處惱怒不滿。既然他好似整個失去了人性,所以他雖然在急難中也希望別人救援,但遇到人有急難時,一概拒絕援助。他事事判斷,人人輕藐,嘲笑弟兄,諷刺同伴;他也自知有罪,卻爭先侮辱罪人,忘記了自己也可能受誘惑。我已經說過,人的本性憑自己單獨的力量,永逃不出這道深淵,本性的香油,失而不可復得。不過本性辦不到的,屬天恩典必能辦到。聖靈重新憐憫這人,為他抹油,用自己的慈愛溫暖他,使他重新再作一個人。而且他藉屬天恩典,還領受一件比他從本性得來的更高超。恩典將用信心及柔和的手段使他聖活,不是交給他油,而是交給他從隱基底葡萄園裏採來的香油。

  隱基底原文為「小山羊的泉源」,因從飲山羊的水池裏,必然流出氣味特別濃郁的香油,把這樣的香油塗在山羊身上,可以變山羊為羔羊,使罪人由左邊轉到右邊,中間經大量噴出來的仁慈的水沖洗乾淨。保羅說:「只是罪在哪裏顯多,恩典就更顯多了。」(羅五20)在這種情況下,他豈不是在某種程度上,又成了一個摒棄世俗自豪感的人?而在恩典的作用下,他又領受了天性溫良的塗抹,從被肉情的蒼蠅敗壞了的人性內,或說從他自己內,生出本質與模樣兩方面都富於同情心的人。  

  以上是油的來源;不過酒從哪裏來呢?當然是來自塞浦路斯的葡萄,因為你若全心、全靈、全力愛我主耶穌,豈能看著祂受凌辱、受輕視,而無動於衷嗎?不,絕對不能,而是要受公義之靈的鼓舞,被勇敢之靈在心中燃起烈火,像飲酒壯了膽那樣,滿表嫉惡如仇的怒氣。你將同詩人一起呼號說:「我心焦急,如同火燒,因我敵人忘記你的言語。」(詩一一九139)又效法我主耶穌含怒說:「因我為你的殿心裏焦急,如同火燒。」(詩六十九9;約二17)可見這裏用塞浦路斯葡萄表示耗盡人熱忱的,原是一種酒,而愛耶穌基督的愛則是醉人的杯。「因為耶和華你的神乃是烈火,是忌邪的神。」(申四24)耶利米先知說:「祂從高天使火進入我的骨頭」,(哀一13)因他愛神心熱如火。所以在榨出弟兄相愛良善的油,釀成愛神熱忱的酒之後,慈善的撒瑪利亞人,準時趕來,用以治療落到強盜手裏那個人的創傷。你也要本著新娘那樣依靠之情說:「我的良人為我是一串,在隱基底葡萄園裏採下來的葡萄。」也就是為公義而發的義憤。我愛我良人的具體表現,即在於愛心的善行。

  不過,關於這個題目我說的夠多了,我病弱的身體命令我停下來,這本是經常出現的事。我不得不被迫中斷,只好請你們改日再聽我講完已經開始了的談話。這是怎麼一回事啊!我自知還沒有受夠我應受的痛苦,所以準備好了繼續受。願神責打我,像責打不義的僕人一樣,這些責打可能為我成了功勞。祂發現在我身上本無善可賞,鞭打之後,可能憐憫我,祂是教會的新郎,我主耶穌基督,永遠可讚美的神。阿們! (續)

回目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