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雅歌(二十九之一)
(法)聖.伯納德 原著
(美)伯納德.班雷 翻譯

  聖伯納德《雅歌》書簡介

  以弗所書說到,教會是建造在生命成熟的「使徒和先知」的服事上,因為他們能將眾肢體的生命建造在「基督耶穌的根基」上。(弗二20、林前三10-11)因此,升天的基督在教會歷史上,不斷興起屬靈的聖徒,使用他們來建造信徒的生命。(弗四12)在使徒離世前教會已大部落入軟弱光景,(提後二14-22)所以寶座的基督在教會二千年中,不斷地興起屬靈聖徒,引導有心追求聖潔的弟兄姊妹,走向敬虔的道路。(提前二8-10)

  法國,聖伯納德(1091-1153),他年輕時加入法國最嚴謹的修道院,在二十四歲時被打發到「苦艾谷」的地方(Valley of Absinthe)過艱苦的農耕靈修生活。因著他們的信心和聖潔的品德,吸引許多人走上成聖生活的追求,近二百多年的歷史。後因神賜給他的智慧,二十年後,他成為歐洲政壇和教會眾望所歸的人物。並且藉著他將當時著名的異端學者亞伯拉德對三位一體神的異端點指出來,使教會信仰不致受到異端破壞。

  他用十八年的時間斷斷續續的講《雅歌》,因為他有二十五年時間幫助處理教會紛爭,在1153年他62歲時,只完成了八十六講。他解釋《雅歌》,主要是因他個人與主耶穌有親密的相交,與躺在主懷愛的使徒約翰有同樣的經歷。他所寫《耶穌,只要一想到你》的詩,成為中世紀最著名詩歌,還有一首《哦!滿了傷痕的頭》同樣有名。他最愛的經文是:「凡你們所做的都要憑愛心而做。」(林前十六14)

  第四十九講

  (一)「他帶我入筵宴所,以愛為旗在我以上。」(歌二4)新婦與新郎作親密交談之後,回到她朋友那裏,有些飄飄然,像是喝醉了酒。她的朋友們都為之一驚,她們問她發生了什麼事。她解釋說:那是因為她去了筵宴所;她說她是醉於像酒一般的屬靈之愛。

  按這一段的字面說,新娘如願以償,享受了同愛人親切歡愉談話之後,又回到她原來離開的那些少女那裏;這時她由於見到了新郎,聽了新郎的談話,感覺如此興奮,如此激情高漲,好像是喝醉了酒。當這些少女看到她這種情況,表示驚奇時,她隨即向她們說,自己所以好似被酒刺激過甚,是因為剛從新郎筵席中出來。以上是字面意義。所以她接著說:「他帶我入筵宴所」,新娘在跟眼前的新郎說話時,稱他為「新郎」、「愛人」,甚至稱他為「我靈魂親愛的人」,然而現在向少女們說話提起新郎時,卻稱他為君王。這是什麼原因?我想這是因新娘既愛慕新郎,又被新郎所愛,在當面說話時,適宜用親切的字句,以表明自己的愛;而向少女們談起自己的愛人時,則必須遵守適當的規矩,字句應該尊敬,藉以顯出所涉及對象的尊嚴。

  (二)「君王引我進入筵席」。「筵席」是什麼?我不必再說了,因為我記得已經說過了。(第二十三篇「王帶我進入內室」(歌一4))不過若把這些話歸於聖教會,則又另當別論。聖教會初興時,使徒們都充滿聖靈,當時群眾都誤以為他們是喝醉了酒。彼得以新郎朋友的資格站起來說:「你們想這些人是醉了,其實不是醉了,……」(徒二15)請你們注意,彼得並沒有絕對否認他們喝醉,只是不承認喝醉的性質。那並非由喝酒而引起的,他們乃是因聖靈而醉了。既然門徒們證實,他們曾被引入筵宴所,所以彼得又一次以全體門徒的名義說:「這正是先知約珥所說的,神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少年人要見異象;老年人要做異夢。」(徒二16-17)眾門徒全體聚集到裏邊的那座房子,豈不是真正的筵宴所?「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房子。」(徒二2)這豈不是應驗了約珥先知的預言?每位門徒從宴會廳出來,都充滿了降到這座房子裏的豐富恩典,被一股快樂的洪流沖醉了,如同詩篇所說:「必因你殿裏的肥甘,得以飽足;你也必叫他們喝你樂河的水。」(詩三十六8)難道不可以毫不誇張地喊叫說:「君王帶我入筵宴所」嗎?

  (三)你也是一樣,你若能收歛心神,靈魂平靜,擺脫一切顧慮,單獨一個人進入內室,面對神,懷著聖善的希望敲天國的門,以上徹雲霄的熱忱前去參加「天上諸長子之會所共聚的總會」(來十二23)--你若有如乞丐,在他們面前,哭訴壓在你身上的困難和迫害,你若以繼續不斷的哀號說明你的急需;總之,你若能做到這一切,我深信神必俯允你的祈求,因為祂曾說過:「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太七7)如果你們繼續敲門,你們決不能空手而返。(路十8)當你們充滿了恩典與愛,回到我們這裏時,你們心中的熱情,禁不住要述說你們滿載而歸的恩惠;你們要向我們交通你們蒙受的恩典,這些恩典不但要使你們取悅於眾人,而且將令眾人感覺驚奇。這時你們也可以完全誠實無偽地說:都浮現出醉酒的樣子,而都可能誠實的說:「王帶我入筵宴所」。不過你們必須切實當心,決不能誇耀你們自己,只能誇耀於神。我並不是說,一切恩賜,連靈性的恩賜在內,皆來自筵宴所。新郎原有許多別的寶庫和別的儲藏室,按祂的光榮所有的財富,分別存放不同的賞賜和恩典。我記得曾在別處詳細介紹過這些儲藏室。神也曾說過:「這不都是積蓄在我這裏,封鎖在我府庫中嗎?」(申三十二34)可見按照儲藏室的不同,所存放的恩典也有所不同。「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這人蒙聖靈賜他智慧的言語;那人也蒙這位聖靈賜他知識的言語;又有人蒙這位聖靈賜他信心;還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醫病的恩賜,又叫一人能行異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別諸靈;又叫一人能說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林前十二7-10)但沒有人有權利聲稱自己得進入藏酒的屋子。以上種種神恩都是從別的寶庫取出來的。

  (四)但若藉祈禱的扶助,有人得以在靈裏,被提升進入神的隱密處,不久又從裏面出來,滿懷熾愛之情,為正義心火如焚,急於進行各種神的旨意,履行屬靈的義務,直到能說:「我的心在我裡面發熱。我默想的時候,火就燒起,我便用舌頭說話。」(詩三十九3)他若因內心發熱,不得不向外發洩,臉上好似飲酒過量,表顯一種靈魂得救的喜樂,當然可以正確地說,他往藏酒的屋子去過。神聖的瞻仰可以造成兩種出格,一種是在理智上,另一種是在感情上;其一是由於光照,其二是由於熱火;其一是影響認識,其二是影響情感。不過,所有虔誠的感覺,一顆因愛情燒熱的心,一種注入的渴慕敬虔的熱情,一種急於行善,沸騰不可遏止的精神,都是來自放酒的屋子。無論誰祈禱出來,滿載豐富的恩典,都可以真誠不欺地說:「王帶我入筵宴所」。(續)

回目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