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3年 |
心思的更新(續) 貳、心思更新的方法─與基督相交心思得更新 人受造時是按神榮耀的形像而造,即神的神性和永能的樣式,只是神是無限創造者,不是有限的受造者。從創世記第一章,我們知道亞當與夏娃,在與神面對面相交中,認識神的神性與永能是完全無瑕疵。因此,他們能以敬拜愛戴的心事奉神,這是無可置疑的。我們在討論「心思的更新」,就是要恢復到亞當起初對神的認識,回到起初受造的榮耀。 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是個別的與神對話,沒有透過另一個中間人,(創三9、13)因為只有神才是每一個人生命的源頭,每個人都要從祂得生命,這是基督教與其他宗教最大的區別。 陶恕在《渴慕神》一書中說: 「現在的科學家,研究神所造的奇妙宇宙,卻失去了神;我們基督徒真正的危險,也是在領受神自己奇妙和話時卻失去神,我們幾乎忘記了神是一位有位格的神,忘記祂是如同任何人那樣,可以與之建立親密關係的神。我們當然曉得,一個人可以認識另一個人,但是一個人若要完全被另外一個人認識,就不能單憑一兩次接觸,只有長久相愛和心靈互相的交通,雙方才能有深刻的瞭解。一切人與人的社交往來,都是人與人的相互反應,從偶然的接觸,漸漸進到人所能達到最完全而親密的交通。宗教既然是真實的,在本質上乃是被造的人對於創造者神的回應。『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十七3)」 今天教會最大的危機是熱衷群眾的活動,失去了個人認識神的機會,這是陶恕寫《渴慕神》的最大原因。 一、個人與基督相交的重要 在舊約時代神是透過先知向祂的百姓說話,在新約時代神是透過祂兒子耶穌基督向人直接啟示。「神既在古時藉著眾先知,多次多方的曉諭列祖,就在這末世,藉著祂兒子曉諭(祂兒子本人)我們。」(來一1-2擴大聖經另譯)對於初蒙恩重生得救的信徒,就應當被教導個人直接與基督相交,這是新約的特點。 四福音記載,每位專心尋求神的人,都在與耶穌面對面的相交中,心思得以更新,得以認識真理。施洗約翰的兩個門徒,彼得和安得烈與耶穌同住一天,耶穌和撒瑪利亞婦人談話,都是最好的例子。(約一35-39、四) 保羅在以弗所書第四章教導以弗所信徒時說:「你們曾經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如果你們真正聽過祂,並且曾經被祂教導過,學了在祂裏面的真理。」(弗四20-24擴大聖經另譯)這是說,以弗所信徒過去之能成為「在基督裏有忠心的人」、「信從主耶穌,親愛眾聖徒」(弗一1、15)是因為他們每一個人,都直接從基督領受過教導,而學習效法基督。現在他們也要繼續行在光中,就是回到個人與主耶穌的關係中,繼續的將心思(裏面)更新,穿上新人,才能活出真理的仁義和聖潔。陶恕在《認識至聖者》中說,真正的基督教是建立在「靈裏的敬拜以及安靜時內心與神(基督)相會的力量上。」 二、新約時代個人與基督相交 主耶穌在約翰福音第十五章論到門徒在基督裏取得生命供應的原則,衪以葡萄樹和枝子的比喻來說明。就著屬靈的歷程來看,就是「藉著神的話與祂交通」,祂說:「你們若常在我裏面(住在,有生命力,聯於我),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裏面。」(約十五7)可見,個人與基督直接交通是心思更新唯一的道路。 陶恕在《渴慕神》一書中說到,古聖徒在內室中與基督面對面相交的經歷,這是信心之父亞伯拉罕屬靈道路的起點。今天靈性復興的道路,就是要回到以諾與神同行,以及亞伯拉罕與神交通的根基上。這就是主耶穌所說的的原則--「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太七24)今天需要教導信徒個人直接與主相交,不要依靠許多靈修教材,以致無法直接從聖經得生命的糧--行出仁義的生活。(來五12-14) 肯培.多瑪在《效法基督》第三卷論到內心的安慰,第一章「基督在忠心的人心中說話」,說: 「我要靜聽主神,所說的話。(詩八十五8) 能夠聽主在他內心說話,且從主的口中接受安慰的話語的人有福了。(太十三16-17) 人能歡欣地傾聽神的微音,卻不注意塵世的凡響,這人的耳朵有福了。 不聽外面雜吵的聲音,只留意內心的真理教訓,這人的耳朵也真有福了。 不看外來的事物,只注視內心的事,這人的眼睛有福了。 密切注意內心的事,而且還在天天努力操練自己,其能接受天上的奧秘,這樣的人有福了。 摒除俗事的阻礙,省下光陰為神,這樣的人有福了。」 參、靠聖靈更新 前面我們提到「與基督相交心思得更新」,在四福音時代,門徒們是直接與耶穌面對面相交,主耶穌復活升天前祂向門徒說,祂要差遣聖靈保惠師來住在他們裏面,在聖靈裏面向他們說話。(約十四16-20)主耶穌在約翰福音第十六章13節,向門徒指出,這個相交是藉著聖靈的引導來進行,祂說:「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祂要引導你們明白〔原文作「進入」〕一切的真理。因為祂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祂所聽見的都說出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羅馬書第八章5節也說:「隨從聖靈(被聖靈願望管理)的人,體貼(喜悅)聖靈的事。」在第6節又說:「體貼聖靈的(聖靈管理的心思)乃是生命平安。」(擴大聖經另譯) 使徒行傳記載,使徒們能在耶路撒冷為主作美好的見證,主要是他們被聖靈充滿(完全佔有)。(徒二4)因此,他們能在聖靈引導下,為主作見證。 一、聖靈與聖經的關係 聖靈是透過聖經,使人的心思得以更新,明白神的旨意。慕安德列在《內在生活》一書,「生命與知識」一章,聖靈的教導有詳細的說明: (一)需要獻上全心愛神 「為什麼那麼多的聖經教導與聖經知識相當沒有果效?為什麼教會缺少聖潔、奉獻與能力?我深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倚靠自己的聰明。我請求讀者耐心聽我慢慢道來。 有許多人爭論到:但是神確實給了我們智能,沒有它根本不可能認識神的話。非常對!但請聽我說。因著人的墮落,整個人性都出軌了,意志淪為奴隸,情感扭曲、誤用,悟性昏暗。人們承認因著墮落,敗壞了意志和情感,然而在行動上卻顯示出他們拒絕承認悟性所受的影響。他們承認即使是信徒,在他裏面也沒有運用神聖意志的能力,每天需要藉著耶穌基督的恩典得著更新。他們承認信徒也沒有運用聖潔情感去愛神和鄰舍的能力,除非聖靈不斷地運行在他裏面。但是他們沒有注意到悟性在理解屬靈真理一方面,同樣是何等的敗壞與無能!」 「相信」是屬於心靈的事。尋求神、事奉神、愛神,也需要獻上全心。惟有藉著心,才能在心靈和誠實裏認識神、敬拜神。因此也只有在心靈裏,屬天的話語才作工。神差祂兒子的靈進入我們的心,聖靈正是在內在生命的渴慕、愛、意志和降服中,引導我們進入一切的真理。 這就是為什麼初代信徒要常常「擘餅」紀念主,更新他們的奉獻。教會信徒屬靈生命的建造在於每位信徒奉獻的程度。除此以外,就是建造在沙土上,而不是在基督(磐石)上。 (二)仰賴聖靈教導 在《心靈與悟性》一書中說:「也許你會問一個我常被人問起的問題︰但我該做什麼呢?我除了運用悟性外,沒有其他方法讀經。」 完全正確!但不要用它來做它所不能做的事。請記住兩件事:悟性只能給你關於屬靈事物的描繪和思想,當它做了這一部份後,你須用心靈來就近主,讓祂把祂的道化作生命和真理在你裏面;另外請記住,理性的驕傲會不停作祟,依靠自己聰明的危機會不斷地出現。沒有一件事能救你脫離理性的驕傲,即使最堅定的決心也辦不到,除非你的心繼續不斷地仰賴聖靈的教導。惟有藉著聖靈在心靈、氣質、情感裏審視神的話,祂才能引導理智。「祂必按公平引領謙卑人,將祂的道教訓他們。」(詩二十五9)「敬畏耶和華」的態度「是智慧的開端」。 藉著悟性從聖經中吸取的每一個思想,都當以仰賴和信靠的態度帶到神面前俯伏下來。全心相信神能,也願意使祂的話在我們身上成為實際。要呼求聖靈使神的道有效地運行在我們心中,這樣道就成為生命的力量。 要繼續堅持下去,直到居住在心中和生命裏的聖靈使悟性降服下來,並藉著它發出衪神聖的光芒。 聖經是指引人生命的道路 在舊約中神向那些敬畏祂的人直接說話,也藉著舊約聖經向以色列人說話,引導他們走生命的道路。從希伯來書第十一章,我們可以看見這些信心的見證人就是神所應許美好的證據。 新約時,神差祂的獨生兒子降生為人,行走在猶太地,在肉身中直接向那些尋求永生的人說話,(約六63)祂指引他們走上生命的道路,因此,祂向跟隨衪的門徒們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裏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八12)主耶穌升天後,神安排使徒和先知們寫下新約,要藉著全本聖經向全地萬民說話。所以,保羅說:「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6-17) 教會復興之路 每一個時代教會的復興,都是因為虔誠信徒從「神的話」--聖經,得到對於世界,教會更新的認識,而產生新的生活和聚會的方式。像早期德國敬虔派和英國清教徒的見證。照樣,教會靈性的衰退和失敗,也是因為傳道人和信徒靈命的膚淺和低落,落入人文哲學的影響,無法從神的話中得到神的光,並行在光中--使信徒也行在光中,形成與世人不同的生活方式,成為「世上的光和世上的鹽」。(太五13-16) 今天教會的復興,最主要的是恢復個人讀經及默想,藉著基督領受生命的糧,行走生命的道路。陶恕在他所著《渴慕神》,有最好的說明和勸誡,他說: 「在今天我們並不缺乏按正意分解基督道理的人,但太多人似乎滿足於年復一年地從事於教導根基的信仰。最令人覺得奇怪的,是他們竟不覺得在他們的工作中,並沒有神臨在的見證,在個人生活上,也沒有與人不同的經歷。他們經常服事信徒,可是他們的教訓卻不能滿足信徒心中的饑渴。 衛斯理的話,在我們看來確有道理,他說: 『正統,或是正確的真理見解,不過是宗教的極小部分。沒有正確的理解,不會有良好的態度,然而沒有良好的態度,仍然可以有正確的理解。人可以對神沒有愛,也沒有良好的態度,而對於祂卻有正確的理解,撒但就是一個例證。』 感謝那些成就超著的聖經公會,和其他文字工作機構對聖經的推廣,使今天對神有正確理解的人,比教會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來得多。然而我卻不知道那個真實的心靈崇拜生活,是否曾經有過像今天這樣的低潮。 在永生神的教會中,正確的解釋聖經成為必不可少的東西。嚴格的說,缺少正確的解經,就沒有教會可以成為新約的教會。解經可以不斷增加,聽眾仍會得不著任何真正的屬靈的營養,因為餵養人靈命的不是單憑字句,乃是要神自己。除非聽眾在個人經驗中找到了神,否則即使聽見真理也得不到什麼益處。就聖經本身來說,聖經並不是目的,乃是手段,藉以引領人與神有親密圓滿的認識,使人進入到神裏面,在神的面前得著喜樂,在內心中嘗到神恩惠的甘甜。」 肆、認識神和基督 關於個人如何在讀經時認識神和基督,慕安德烈提到有下列兩個基本原則: 一、生命與知識 「耶和華神使各樣的樹從地裏長出來,可以悅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園子當中又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的樹。」(創二9) 神藉樂園裏的兩棵樹啟示同一個真理。如果亞當吃了生命樹的果子,就可以在生命的能力裏領受並認識神所為他預備的一切美善。對於惡,他只藉絕對遠離它來認識。然而夏娃被知識慾引入了歧途——「果子……能使人有智慧」,(創三6)於是人性獲得了善的知識卻不擁有善,只能從與它相反的惡來認識。從那一天起,人類用知識過於用生命來追求宗教信仰。 惟有生命、經歷、擁有神和祂的良善才能給予真知識。智能所吸取的知識無法給予生命。「我若……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林前十三2)在我們每日的讀經裏,會面臨這種危機,但我們必須去面對並克服它。我們必須在人所能明白的範疇裏,藉著智能去聆聽並了解神的話。但我們也須明白藉智能所獲取的真理於我們無益,除非聖靈使它成為生命和根植於心的真理。我們必須全心降服於主,在安靜的順從與信心中,等候神藉著聖靈作工在我們裏面。 一旦這成為神聖的習慣時,我們就學會使智能和心靈在全然和諧中運作的藝術。理解力一動,心就跟著動,等著聆聽聖靈的教誨。 二、默想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默想),這人便為有福。(詩一2,也請參看書一8,詩一一九15、23、48、78、97、99、148,提後二15) 受教育、讀書的真正目的,不是從裝進我們裏面的東西可以看出來的,而是在乎從自己裏面所發出的,藉著內在能力被挑旺,生發活潑的思想。在讀經的事上也是這樣,如同從事其他研究一樣。神的話會帶來真正祝福的唯一條件,乃是它將真理帶進我們裏面而激起內在生命,並且在決心、信靠、愛心和敬拜中,真理得以再造。心靈透過悟性接受了道,並喚起其中所蘊含的屬靈能力,使之運行,於是道不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神發它去成就的事。它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份,使我們有力量致力於新的目標。 心靈透過默想持住道,將它據為己有。正如悟性怎樣在深思熟慮中抓住聖經某一個真理的所有含意與宗旨,照樣心靈在默想中吸收了它,並使它成為生命的一部份。請記得當我提到心靈時,是指著意志和情感而言。心靈的默想意味著渴慕、接受、降服與愛。從心靈所發出的,乃生命的流露;心靈所真正相信的,必以愛和喜樂的態度來接受,並得以在生命中掌權,智能負責收集並預備餵養我們的食物,心則在默想中把這些食物接收下來並吃進去。 默想的藝術必須被培養。正如一個人需要操練集中心思的能力以便作清晰、精確的思考。同樣一個基督徒必須慎思、默想,直到養成一種全心降服於神每一句話的神聖習慣。 (一)在神同在中—接受神的道 有時有人會問如何才能培養這種默想的能力。首要之事就是來到主面前,把自己交給祂。因為是衪的道,離了祂,道就沒有祝福的能力,只有進入祂的同在和交通裏,道才發生功效。要操練與神同在,接受道彷彿從祂自己領受來的,相信祂要使道有效地作工在你的心中。詩篇一一九篇用到「默想」(meditation)一詞共七次,每一次都出現在禱詞中。「我要默想你的訓詞」(15 節)、「你僕人卻思想(默想)你的律例」(23節)、「我何等愛慕你的律法,終日不住的思想(默想)。」(97節)默想就是藉祂自己的話把心轉向神,努力把神的話接植於情感、意志和生命裏。 (二)全然安息—等候聖靈教導 進入真實默想的另一個要素是全然安息。當我們讀經時,思想通常必須盡最大的努力去理解一項論證,或掌握一個難題,然而默想的習慣截然不同。默想時,我們留意所發現的一個特殊真理或某項有待天上教導的奧妙,將它藏在內心深處,相信藉著聖靈,必顯明其意義和能力於內在生命中。 (三)默想與禱告 默想必須帶向禱告,它供應禱告的思想。默想必須引向禱告,照著在聖經上所看見、所接受的,明確地祈求並支取。默想的價值在於為禱告鋪路,把經上所啟示的必要之事和可能成就的事,帶入審慎且全心的祈求裏。信心的眼晴要往上看,相信神的話必被解開,證明其大能。 (四)默想的實行 停下智能的努力,安靜一段時間,培養神聖默想的習慣,會帶給我們一樣賞賜︰假以時日,兩者必進入和諧狀況。安靜等候神的靈,與全心靈全生命對神話語的降服,將使我們所讀的一切都活起來。與神的相交應當是一整天的事。晨更裏真實默想的習慣,會使我們更接近詩篇第一篇所描繪的那種有福的人︰「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默想),這人便為有福。」 關於讀經默想,蓋恩夫人所著《簡易祈禱法》中第二章至第三章中有詳細講到「讀經與默想」的方法。這本書是近三百年來最能幫助信徒進入與主交通的書。 伍、心思更新的原則 一、個人心思更新的原則 羅馬書第十二章1-2節,論到心思更新的原則有三點。(一)是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即是完全奉獻做主門徒。(二)不再效法世界—不要被世界上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以及今生的驕傲所迷惑。(三)要天天將自己的心意更新而變化(心思及態度);羅馬書第八章5-6 節,講到在聖靈引導人心思更新的原則,「隨從肉體的人,體貼(思念)肉體的事,隨從聖靈(被聖靈願望管理)的人,體貼(喜悅)聖靈的事。肉體的心思(沒有聖靈的感覺及理由)就是死,聖靈管理的心思乃是生命及平安。」〔擴大聖經另譯〕 威利斯.顧德滿在《羅馬書註釋》,論到體貼聖靈: 現在容我們思想「體貼聖靈」的事,這是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結果。我請你特別注意第6節的話:「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只提到幾件事,第一,先提到「心」。 (一)「心」是那個真實的人。瓦特博士說的很對,「心是人的量器」。「一個人心中所想的是什麼,他就是什麼。」一個真正的人,不是在於他外面所表現出來的,乃是在於他裏面所存的。他所思想的事,他使用心的方法,才是那個人真正的表現。若是一個人所思想的是不潔淨的事,他就是一個不潔淨的人。若是他所思想的是不仁愛的事,他就是一個不仁愛的人。若是他所思想的是尊貴的事,他就是一個尊貴的人。 (二)思想造成品格。德國人有一句俗語說:「一個人所吃的是什麼,他就是什麼樣的人。」一個人喜歡看小說和激動情慾的故事,以及其他這一類無價值的東西,他也必成為這樣的一個人。你心中所存的是什麼,你的品格也必怎樣。請記住心不過是一個機器;它自己不能發明什麼,它只能用你放進它裏面的東西。你放進去的是廢物,它就建造廢物在你的生命裏。你吸收的是善美的東西,它便給你建造善美的生命,因為品格是由思想造成的。 (三)邪惡的思想像邪惡的行為一樣。在羅馬書第二章16節告訴我們說:神審判我們是審判「人隱秘的事」。祂要審判人的每一種思想。所以繼續在思想裏犯罪是一件極可怕的事,因為在思想中所犯的罪早晚要顯明在行為上。有許多青年人陷在罪中,因為他早有了邪惡的思想。 一次邁爾博士對我提到他在青年的時候,常為惡念所捆綁。他說他的心好像一個圖書陳列室,裏面的牆上懸掛著各種污穢可恨的圖畫,他平日總喜歡用幻想去看那些圖畫。他又繼續著說:「有一天聖靈責備我,這是極大的罪,於是我便把那陳列室的鑰匙交給我的主。從此以後我再沒有看那污穢的景物。」思想邪惡的事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有人說:「你沒有法子不思想」,但這話是不實在的,因為思想是能管治的。惡念像浸濕在揮發油裏面的破布一樣,試探的火星一來,它就要燃燒起來。你能止住邪惡的思想,如過你從前沒有學過管治思想的藝術,你現在應當學習。思念的放縱是無可原諒的。靠著聖靈每一種心意都能奪回,使它順服基督。每一種惡念都應當靠著聖靈把它治死。 (四)心意是基督徒生活中最重要的部位。基督徒生活的起始(悔改)就是心的改變。當我離開悖逆轉向神的時候我的心就改變了。從前的「我不要」現在變成了「我要」。這就是希臘文按字面講的意思--「另一個心」。那個心改變的結果怎樣呢?這樣的改變就引領罪人轉向神,以後以信心的態度向著神。什麼叫作信心呢?信心就是心的一種態度。我變成一個信徒。我對於神有一種新的態度。什麼叫成聖呢?成聖乃是有基督的心。我們的「心意要更新而變化」。我們變化成為基督的心,讓在基督耶穌裏的心也在我們裏面。這心,因著成聖,在思想上成為聖潔的,因為我們是按著主的道路思想。 (五)清潔的心。人怕說清潔的心,因為他們想這是把一切的罪都除根的意思。清潔的心與清潔的思想是一件事。大衛祈求說:「神阿!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 (詩五十一10)他的意思就是,求神拯救他脫離那些情慾和污穢的思想,這些思想曾使祂的名受羞辱。體貼聖靈的意思就是要有清潔健全的心意和思想,心中清潔。「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太五8) 二、在神的家中一同學習 每一位信徒得救重生,是進入神所預備的教會(神在地上的家)。基督在這家中作元首治理神的家,使每一位肢體在祂帶領下互相建立。(弗四15-16,來 5-6)使他們在各種靈程(父老,青年,兒童)中互相造就。(約壹三14-17)在以弗所書中,保羅也教導作父母的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誡養育兒女。(弗六4)使徒行傳第二章記載,耶路撒冷的信徒們,從得救開始在使徒們的教導下,學習遵行神的旨意。由於他們大多完全奉獻作基督的門徒,所以他們能遵行使徒們的教訓,過凡物公用及彼此相愛的生活。(徒二 42-47) 由使徒行傳第二章,我們看見他們是在「共同生活」中遵守神的命令,這也是今天信徒要進入的光景。由此看來,在立志遵行神旨意的團契中,信徒更能明白聖經,遵行神的道。(提後二22) 因為信徒每日讀經或讀其他靈修書籍,若不是努力尋求在生活中實行,並藉著肢體之間互相教導,他所讀的對他是沒有太大助益的。保羅在歌羅西書說:「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裏,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西三16) 三、屬靈信息和屬靈詩歌的幫助 教會二千年以來,信徒屬靈生命的成長,是建立在神所設立的屬靈器皿——使徒,先知的教導上。其中最著名的有《奧古斯丁回憶錄》、《效法基督》、本仁約翰的《天路歷程》,以及近代的屬靈教師——慕安德烈、宣信、賓路易師母、陶恕、邁爾等。 十六世紀馬丁路德改教以後,神使用他開始編寫詩歌,教導,造就德國信徒。接著十七世紀,神藉著以撒華滋,給英國教會帶來復興。近四百年來,神興起了許多屬靈詩歌作者,藉著他們造就信徒的靈命。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他們是靈命成熟的人,聖靈藉著他們,將他們從神所得著的啟示和經歷發表出來寫成詩歌。在舊約時代,神藉著詩篇造就以色列人,在新約時代,神也興起許多詩人寫出屬靈詩歌來造救教會。 邦茲他於1890年9月20日在「基督教論壇」發表「詩歌」,他說,「在監理會教堂所沿用的詩集,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培訓信徒有關循道宗的教導和經歷;其次才是從詩句中汲取其屬靈養料。」邦茲又說:「即使聖詩的韻律從我們的耳畔消失,聖詩的佳句所帶來的屬靈真理,仍應存留在我們的思想中和生命裏。」 邦玆又述及聖詩與教會復興的關係: 「今日我們所需要的復興,先決的條件是詩集的使用的恢復,恢復歌唱一些經典的聖詩,這些塵封的詩歌目前已被束之高閣。我不反對採用一些詩集以外的詩歌,這些短詩不少是應時之作,受感而作;但這些短詩絕不是用來取代數百年來,歷代許多信徒曾從之得著幫助的經典詩作。」 邦玆還以一定的篇幅提醒讀者,循道宗的創辦人之一,查理.?斯理,便是一位卓越的詩人。英國?斯理公會的復興,與查理.?斯理所寫的詩歌有很大的關係。(摘自:多瑟特《邦茲傳,第六章》)他所寫的《耶穌你全勝的愛》在大西洋兩岸影響了上百萬的人。他所寫的詩歌已經被眾教會普遍的接受,已經跨越了宗派的界限,如今在世界各地,查理.?斯理的詩歌被翻譯成各國文字,在基督教許多的詩歌集中,並廣泛採用。 屬靈詩歌對信徒的幫助是建造信徒的屬靈生命,使他們從詩歌中看見基督的榮耀,認識了十字架的奧秘,「完全及準確的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四13)《詩人與詩歌》作者史伯誠,在「開頭的話」中說:「因為,只有真實的經歷,才能夠帶進真實的相交及認識;這就是使徒約翰在約翰壹書所說,屬靈相交的定義。」(約壹一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