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神對家庭的旨意 第二章 建立屬靈的家庭 第三章 培育兒女 |
一、基督是一家之主的實行 神的拯救是包括全家,這是有聖經根據的,挪亞便是一個例子。他建造方舟為要拯救他的一家(創七1;來十一7)。腓立比的禁卒是另一個例子,他和他的一家都得救(徒十六31)。逾越節是紀念舊約中最大的一次拯救,神曉諭以色列人「取羊羔,一家一隻」(出十二3),而我們就是以色列人,故此信徒得救是包括全家的人。 身為父母的人應慎重思想這些聖經範例,而為神得到全家。聖奧古斯丁把他的改變歸功於慈母蒙尼卡的恆切代禱。最後,他剛硬的心溶化,終於被基督得著,繼而成為教會蒙福的源頭,直至今日。惟有神知道,多少孩子被神重用是由於他們有信仰堅定不移的父母! 這是基督徒家庭生活的起點。家中每一個人需要在他自己能瞭解和應用的範圍內,來經歷神透過基督向我們顯示的饒恕、愛心和接納及任務。每一個人務必要確知耶穌是自己一家人的救主。聖經很清楚的讓我們知道,小孩子也能進入這種經歷。耶穌提到小孩子的時候說「這信我的一個小子」(太十八6)。在馬可福音的相關經文中,我們看到耶穌抱起這個孩子,可見這孩子還很小(可九36)。使徒保羅在寫信給以弗所和歌羅西的「聖徒」(弗一1,西一2)時,很清楚的在稱呼中包括小孩子在內,因為他後來在信中針對他們說話,告誡他們要在主裡聽從父母(弗六1-3)。要「在主裡」做什麼事一定是對信徒而言。 (一)在禱告中遇見主 信徒的小孩若已信主,父母的責任便是讓孩子已經具備的信心成為通往經歷的門戶,以具體和實際的方式,幫助孩子在每日的生活中認識耶穌的愛。沒有經歷的信心是冷的、死的、形式的、講究律法的。我們不僅教導孩子相信神,也得進一步按照聖經的要求,幫助他們去經歷「賞賜那尋求他的人」(來十一6)。一個孩子的信仰若全部都從教導而來,到他進入高中大學遭遇別的思想教條時,原有的信仰就可能動搖。但若他在小時候就曾一再遇見那又真又活的神,我們就不用為他能否持守信仰而擔心,因為他的信仰已在信心中深深的紮了根,難以動搖。 父母應帶領全家在生活上信靠仰望神,學習如何正確的禱告,真正與神相遇。如果小孩能從父母身上看到,信心的得以成長和成熟就是因為有失望與失敗的冶煉,他們就能運用這種信心,並接受失望與失敗。神必不叫他們受試煉超過他們的能力範圍(林前十13)。惟有藉不斷的操練,信心才能成長,惟有在這種操練中,他們才能認識耶穌是又真又活的神。信心並不建立在理論上,乃建立在與神的相遇上。信心的開始也許僅是相信別人作的見證,但必須從那裡進展到個人與神的相遇,就好像那些撒瑪利亞人,他們聽了也相信那婦人作的見證,然後他們自己遇見了耶穌(參閱約四39-42)。你們的孩子也會如此說:「我相信耶穌愛我並不只因為我的父母如此對我說,更因為我自己經歷了神的愛,確知他是我的救主。」 (二)基督是一家之主 耶穌居住家中就是我們教育兒女的目標。我們得慇勤教訓,因為耶穌住在家中是一件重要的事,其重要性遠超過任何其他事情。現今這個世界光怪陸離,五花八門的事層出不窮的吸引孩子的耳目心思。我們如只教他們一套倫理規範或幾句陳腔濫調的禱告詞,是絕對不夠的。我們的家中必須充滿耶穌的同在,使兒女到處都能遇見他、認識他,也能出乎真情地愛他,就像愛自己的父母一樣。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他們才能忠貞愛主,想像主的榮美。今日的世界充斥黑暗的權勢與敗壞,而耶穌的同在是唯一的解救之道。從前的父母給兒女一些輕鬆愉快的宗教外表,那時代已過去。我們的兒女要不心中充滿耶穌而感覺有平安喜樂,就是心中充滿罪惡並被罪惡所勝。除非把耶穌帶給兒女,否則我們為兒女所做一切均屬徒勞。 家庭既有耶穌是救主的經歷,這家庭必尊他為一家之主。耶穌在這樣的家庭中並不安身在客房,而是全屋歸他居住使用。家中的一切談論、活動、決定,與家人有關,也都與耶穌有關:他是全家人的主。 就在這個耶穌居首位的節骨眼上,很多人退縮而與耶穌的關係疏遠了。人要扼殺信心的真實感必先不順服。反過來,要真切的體驗神的同在,也沒有比尊主為大、凡事順服更為重要。家庭若要與主同在,必須在生活的每一方面順服主的權柄。 家庭生活中有兩大要素,是耶穌在我們的生活和活動中行使管理權的關鍵所在,這兩要素便是時間和金錢。 (1)家庭聚會 時間就是每天有固定的時間作家庭崇拜。在這裡我們只簡單的指出,特別為這個目的撥出時間有其必要。如耶穌又真又活,如他真是我們家庭中的主宰,那我們若不能每天專為他撥出一點時間,實在難以想像。 每天特別撥出時間舉行家庭聚會是很簡單的事,但這樣簡單的事竟然能在家中的每件事上產生變化的作用,實令人驚奇不止。其實原因很簡單。你只要在某一件事上擺上時間,你就會在你與那件事之間建立起一種反應情況來。例如你花時間打電話給一位朋友,約他共進午餐,你的約會便會影響你當天的生活;而且除你自己以外,也會有限度的影響一切有關的人,包括你的朋友、停車場的管理員、餐廳的服務生和廚師等在內。因此,如家庭把時間奉獻給耶穌專為祂所用,家庭中每一個人都在他與天地之主的耶穌之間建立起一種反應情況來,家庭的門便為耶穌打開,得以領受他樂意賜給人的一切福氣和力量。 (2)金錢的奉獻 家庭生活中的第二個基本要素是金錢。有人曾這樣說,金錢是由血汗凝聚而成的,是我們付出時間與工作的結果,藉以解決一些物質上的需要。人自從在伊甸園受到咒詛以來,就一直在恐懼和貪心的兩種情緒之間為物質的需要勞苦不息。人一直為物質的需要焦慮不止,惟恐用血汗換來的金錢仍不敷所需。若一個家庭按神指引,把收入中的一部分給主,這家庭在物質上的需要便與神連結起來。聖經中清楚地提到十分之一捐是一種責任,「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敞開天上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瑪三10)在全部聖經中,神要求一個家庭把當納的交出給神,是要這家庭除去恐懼和貪心。神有應許,他必在物質上祝福這樣行的家庭。事實上,無數在這件事上信靠神的家庭真能經歷到神在工作上祝福他們,也在平時保守他們,使他們不必作無謂的開支,因此在物質上感到毫無缺乏。神要家庭知道,憑這一點來獲得安全的保障,而安全的保障應奠基於他。安全的保障不在工作、房屋、股票、存款,因為這些東西可能在一夜之間變為烏有,因此他要我們把收入的一部份交給他,而以他的寶貴應許作為安全的保障。在這一點上學習信靠神的家庭定會發現,他們所獲得的保障勝過任何穩當的財產不知多少倍。 在時間和金錢這兩個基本要素上忠心付出給神,就是打好了家庭中耶穌是主的根基,這根基把我們與耶穌緊緊連結一起,使我們與神共有共享的最高理想終能實現,並使我們生活上最基本的需要,就是日用的飲食,也獲得解決。 (三)家庭有主同在 「你們是有君尊的祭司……」(彼前二9),父母是家中的祭司,也具有這兩種基本的立場。首先,父母有責任把神介紹給他們的子女。他們可以藉著自身的榜樣、教導和不同的方式的家庭聚會達到這個目的。其次,父母有責任把兒女帶到神的面前。要達到這個目的,基本上他們該擺上恆切的禱告。 申命記第六章四至九節對身為祭司的父母很有幫助,他們可從中領會一些如何面對兒女的原則。「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聖經中這一段我們很熟的經文,實際上是神指示父母的開始。父母要子女認識神,自己必須先和神建立關係。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便是要有禱告的生活。道德教育、家庭規矩、宗教智識和教會活動不管多嚴格、多頻繁,如父母不禱告,都無濟於事。從理論進入實際以致獲得個人經歷,主要是靠禱告。 從禱告的生活中會流出一種虔誠愛神的生命,有了這種內在的生命,你才會自然的向子女講述有關神的事。既不尷尬為難,也不用矯揉造作,你就能把神帶進家庭生活中的很多層面。神的同在對父母既然是實在的事,對子女也必定成為實在。孩子有如此虔誠愛神的父母一定快樂幸福! (1)藉著神的話語把神帶給兒女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慇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申六6) 神命令我們給兒女的信仰教育不可敷衍了事,我們務必慇勤教訓兒女。這裡慇勤的意思是全面性的,不是小學校長嚴厲的填鴨式教育,而是一種安詳自然的方式,把神的話語編織在家的日常生活中。你在家中休息,外出散步,上床睡覺,黎明起來,藉著交通應用神的話,隨時都可把神的道與家庭生活揉合成為一片。透過神的話語,耶穌就在你家自自然然的住下來,猶如把窗簾拉在一邊,陽光就透過窗戶,照進你的家中。 (2)藉著祝福把孩子帶到神面前 除了私下為兒女禱告外,大人也可藉著直接加在兒女身上的祝福把孩子帶到神面前。家庭和我們共享一個習慣,就是在孩子上床時為他們祝福。父親按手在每個孩子的頭上,作一個祝福的短禱:「求全能慈愛的聖父、聖子、聖靈賜福與你,保守你。」我們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甚至在他們會說話之前就開始這樣做了。耶穌自己對小孩豈不是也這樣行嗎?「於是抱著小孩子,給他們按手,為他們祝福。」(可十16) 家庭靈修時間中有時也可以祝福,譬如說學期開始時、出發旅遊、每天上學、上班前等等。在這些時刻,父親可以特別求神賜福給家人。 孩子生病時,父母的禱告能把孩子帶進耶穌醫治的能力裡。如果病情嚴重,父母可以請求教會的弟兄姊妹同心祈求。但很多輕微的小病都因父母誠心的禱告而告消失,因為神已賦與父母屬靈的權柄,可以用在子女身上。這並非表示父母不需要醫藥的幫助,神透過很多途徑施行醫治──有屬靈的途徑,也有醫藥的途徑。因為一般而言,父母都能負起責任照顧子女的健康,滿足他們物質上的需要,較易疏忽的乃是在信仰的領域中神賦與他們的責任、權柄和能力。當父母能照神的心意認識自己具有祭司的地位時,他們來自神而加於子女的福份可觸及子女生活中的每一角落。 為人父的!為人母的!神已呼召你當子女的祭司。透過這種祭司的事奉,耶穌要進入你家的生活和經歷中。你和你的孩子將預嘗在地如天的生活究竟有何等甘甜。 (3)家庭聚會 我們在前面曾提到家庭與耶穌間如果要有良好的關係,必須撥出時間作家庭聚會。在家庭生活中有很多方面,我們可談論有關耶穌的事;在家庭聚會中,我們與他自己談話。當全家都聚集在他面前敬拜時,耶穌在家中的同住就成為最顯著的焦點,因為敬拜是神與人團契的最好方式。在敬拜中,我們在他的慈顏前聚集,在他的主權下生活,向他領受恩典,聆聽他的真道,順服他的旨意。人的麻煩在不以神為中心,而以自己、家庭、興趣、利害為中心。藉著家庭聚會,我們得以每天調整自己,使基督成為我們生活的真正中心。 家庭聚會的關鍵是要有聖靈的感動和引導。與耶穌同在的生活不能以一成不變的方式來表達。沒有什麼固定的方式可以適用一切的家庭,甚至對同一個家庭也不可始終採用固定不變的方式。聚會的方式常需隨孩子的年齡、教育和文化背景、與所屬教會的關係等種種因素而變更。但萬變不離其宗,最主要的一點總是家中每一個人要與神有活生生的接觸。我要在下面作一些建議,請讀者以這些建議為基礎,倚靠聖靈的幫助,自行設計一種符合自己家中需要的最佳方式。 唱詩 家中每一個人應有一本自己的詩歌本。買詩歌本所費不多,受惠無窮。在我們家中,每週一開始我們就選好一首新歌,然後在每天敬拜開始時唱這一首歌,短詩很容易背誦,長者可選一、二節,或副歌,如此在每天生活、工作、個人、全家隨時都可以吟唱。每週一歌的選擇由家中各人輪流負責。孩子們喜歡選「心愛的」老歌,父母應不時挑一首沒有唱過的新歌。在這樣的方式下,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會儲蓄很多詩歌,成為信仰的產業。 家中如果有人具有什麼音樂才藝例如鋼琴、吉他等等,不妨在唱詩時配合彈奏。如果沒有,也可使用唱片或音樂帶伴奏。有沒有伴奏是無所謂的,筆者不過提出一種變化的方式而已。 舊約中的詩篇是敬拜的經卷,其中有很多篇都勸勉我們應當向我們的主歌唱,並當向他唱新歌。唱詩具有一種獨特的功能,能釋放我們的情感及心靈,使我們從各種限制中脫身而出,讓我們有完全自由的心靈進入敬拜。 背誦金句 很多經文都強調背誦默想神的話的重要性。「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你。」(詩一一九11)「唯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盡都順利。」(詩一2-3) 家庭聚會的場合對背經非常理想。背誦是記憶的不二法門,大多數孩子具有驚人的強記能力,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記得無數電視中聽來的廣告歌曲,便是一個很好的證明。一家人不妨每週背幾節經文,幾年後聚沙成塔,每個人心中都擁有神話語的寶庫。 開始背經時,擬訂單的計劃也許有幫助。例如由詩篇中比較重要者開始如:詩篇一、二、八、十六、二十五、十九、一五○等。新約有馬太福音第五至七章,羅馬書一、三、八、十二章等,還有以弗所書、腓立比書、希伯來書、約翰壹書等均有重要章數。 家庭養成背經的習慣,往往會由淺入深,自易而難,接受愈來愈難的挑戰,甚至背整章的聖經,為了避免使背經變為單調乏味,有時候可以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說出經文的容。但是只要背經在家庭崇拜中僅佔不多的時間,不致於使人感覺呆板枯燥。 閱讀屬靈書刊 透過閱讀屬靈書刊,我們可以把古今中外的聖者請入我們的家庭。不論是新約中的使徒、舊約中的先知或近代的屬靈偉人,都可和我們同坐一堂,讓我們分享他們的信仰歷程。 在我們最初十年的婚姻生活中,家庭聚會遭遇徹底的失敗。我們想盡了各種辦法,可是沒有一種方式可以一直推行下去,有的只有幾天,有的不出數周便須改弦更張,就是無法起飛,走上軌道。我們缺少那種信徒間透過神的話語彼此分享的活潑感受。我們是在實行,而非享受每日舉行的家庭聚會。 有一天我們比較輕鬆,少年聖經故事書(若有圖畫版更能吸引年幼兒童)中找了一篇念給孩子們聽。第二天他們就提出熱烈的要求說:「再念一篇給我們聽嘛!」於是一天一篇,欲罷不能,我們的聖經故事節目就這樣連續下去。故事的作者成為我們家的常客,向我們講述神的愛和神的道。聖經故事真是管用!當書快念完時,我們也邀請本仁約翰來我們家講他那著名的「天路歷程」;李斯博士「中國的耶穌家庭」;還有一些屬靈人小傳或傳記,例如在中國傳福音的戴德生等。 孩子長得更大時,我們就直接讀聖經了。馬太、約翰、路加和舊約中編寫歷史的作者一個一個進入我們家中,與我們分享他們的信仰。我們避免和他們匆匆忙忙地會晤,而是從從容容地細心咀嚼他們留下來的話,一天只讀幾節經文而己。這些來賓有時只消說兩三句話,其中卻蘊藏著豐富的意義,我們必須反覆的思想才能全部領會。全家每一個人輪流一節經文,每讀畢一節,接下去的第二人就要用自己的話來講述這節經文。這樣,即使最年幼的孩子也跟得上所讀的經文。大衛韋克遜牧師(DavidWilkerson)曾參與我們的家庭聚會有一個月之久,他在他寫的「十字架與彈簧刀」那本書中告訴我們吸毒成癮的青少年如何蒙恩得救。對孩子們而言,這是一劑烈藥,但是他們在這個充滿罪惡的世界中生活,不得不防。然而更重要的是,從家庭聚會的立場來看,韋牧師讓我們分享他那活潑的信心,證明耶穌的能力斷金削鐵,任何頑強的鎖鏈碰上了都必粉碎。 我們發現在讀經的中間不時穿插閱讀一些古今聖徒的屬靈著作,會使讀經充滿生氣。尤其是近代著名基督徒科學家、醫生、教師、社會工作者的見證。這些聖徒既說明也應用了聖經真理,使我們更清楚的看見聖經真理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係。 表演 假如我們研究一下舊約中神對敬拜所作的指示,接著再看啟示錄中圍著寶座敬拜神的各種方式,便會發現敬拜是一種極富於儀式的活動。敬拜中不僅有建造靈性的講道,也藉著儀式使整個人隨著身體、行動和心智進入敬拜。簡單的儀式和表演提高了敬拜中與神相遇的感受。 聖經故事本身能使人作即興的表演。念完故事後,全家人不妨集體表演其中的情節。在故事中尋找產生衝突的因性,演出的重點應圍繞這些因素,因為戲劇的力量都由衝突而來。迅速而簡單地佈置好場景,便即興進入劇中。演出的目的不在表演有多精彩,而在參與。 神命令以色列人藉著遵守儀式來重演他們從埃及被拯救出來的大事(出十三5-10)不是沒有意義。往事的重演使真理和神話語的真實性倍增力量。在家庭敬拜中,一個小女孩扮演復活節清晨到耶穌墳墓去的抹大拉的馬利亞後,多少會領略到遇見復活的主,會在心中造成何等劇烈的衝擊。同樣的,一個小男孩在扮演過聖殿美門口的瘸腿乞丐後(徒三1-10),也會進入實在有神跡奇事的信心裡。 家庭可以發展屬於自己的、具有意義的儀式,藉此來強化耶穌與全家同在的感受。最簡單而有意義的儀式便是圍著桌子手拉手作感恩禱告。在主的面前,這樣的儀式象徵家庭的團結,連最幼小的孩子也能參加。另一個方式是在作完感恩禱告後,全家手拉手彼此對說一句適當的話,例如:「這是蒙福的一餐」,「主與我們同在」,或「信靠神是何等的美、何等的善!」等等都可以。 (4)禱告 把孩子帶到神面前的最佳途徑便是透過禱告。關於這一點,我們要略加引申。但在教導孩子禱告的過程中,禱告就成為我們帶領孩子到神面前的媒介。藉著禱告,他們得以認識真神,知道他聽禱告、對他們說話、並且獨行奇事。 我們如何教導孩子真實的禱告?有什麼秘密的訣竅能幫助孩子進入禱告的實際,使禱告不致流於無聊的行式?有,就是父母暗中的禱告生活;換句話說,父母要用禱告來托住家庭聚會中的禱告。惟有靠父母自己暗中的禱告,才能使家庭禱告獲得生命和實際,此外別無他法。 主耶穌教導門徒禱告可作為禱告的模式及內容: 「我們在天上的父……過犯。」(太六9-15)這種禱告如加以變化會妙趣橫生。作父親的先帶頭背一節經文,然後大家針對這一節經文為具體的事情祈求。例如父親禱告說:「願你的國降臨」,接著就有人求神把平安賜給我們的家庭或社會或國家、世界各國,及有災難的國家。「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全家若想到日常生活的需要、靈性的需要或別人的需要都可以提出來禱告,因為「我們」這兩個字是包括住在地上所有的人們而言。「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後,小孩子也許會承認自己討厭同學、不肯原諒別人的罪,求主赦免,而寬恕同學。 每天為不同主題禱告 如果家庭禱告有較多時間,每個禮拜每一天應有專心為一個不同主題禱告。例如: 週一,為神的國度禱告。保羅說:「我勸你們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可蒙悅納。」(提前二1-3)為全世界各地福音工作及教會及傳道人禱告,特別該為宣教工作及宣教士禱告。每人為一位宣教地區宣教士代禱,這種禱告會使我們不斷關切基督的福音有否傳到地極。也該為世上各國君王,及一切執政掌權者禱告。 週二,為本地教會及信徒禱告。每人找一件有關教會聚會事項禱告,特別是為教會傳道人、服事的人,也該為你們所認識本地或外地教會及傳道人禱告。 週三,為本國及社區禱告。每個國家及社區都有重要事情,我們都該列入禱告,包括為國家及社會,各個機構的負責人禱告。 週四,為親友禱告。包括家人及朋友禱告。每人選擇一位不拘住在近處或遠方的親戚及朋友,為他可能有一些需要代禱。 週五,為自己靈性,及認罪禱告,每人公開承認一件破壞學校、家庭和睦的罪。這種認罪對小孩子還容易,對大人卻困難得多。小孩子因做錯事,對接受糾正和懲罰已習以為常,大人卻經常扮演審判者和施刑人的角色。然而大人同樣需要赦免,在面對天父的環境中,大人可以對付生氣和發怒的罪,懇求慈愛的天父赦免。 有一個星期五,一個孩子想不出什麼罪好認,就說:「好,請各位指出我的過失吧!」他的兄弟姐妹就憑愛心說其誠實話了。大人可以提出建議,也常有接受建議的雅量,才能引出真實的罪和傷害。當然,大人應密切注意發展的過程,務使侮辱性的言詞和含有怨氣的非難不得其門而入。只要是憑著愛心而說的誠實話,一定會帶來真誠、深切的悔改。 週六,信心的禱告。或作特別禱告,家中每一個人自行決定一件禱告事項,並仰望主在本周或近期賜下答應。或者全家人一同為全家人及所關心的特別事情(包括神的同在、教會、親友)禱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