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隱密處的寶藏
禱告使我們得著恩惠
就是從屬天的良善與愛的泉源所沛然降臨的──斯庫波利(Laurence Scupoli)
當我路過時,在鄉間遇到一位窮寡婦
她比你們當中的許多人更有價值
當問及她如何在這邪惡的世代度日時
她說:「我過得很好,比起過去,我得到更多神的話語
神把糧倉的鑰匙交給我,並迫使我要吃得飽足。」──沛登(Alexander Peden)
神話語的安慰是:當讀神的應許時,我們不斷地被更新並加深我們的盼望
那就是神藉著祂的書信所應許要賜給我們的豐富收入
我們藉著忍耐中的盼望來支取,並用盼望來堅固我們的心
當神的應許在成全上似乎看來是耽延時
決不放棄那個盼望並在主的話語中得著安慰。──維勒斯(Juande Vales)
禱告的報償是個人的,是「隱密處的寶藏」(賽四十五3)。它也在人的生命和行動中表明出來。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在「明處」報答祂的僕人們(太六6)。
當我們讀到天路客快要走出迷惑地時,「他們覺察在他們前有一莊嚴的聲音,好像一個充滿關切的人。所以他們往前看個究竟。看哪!一個人跪著舉起他的雙手,抬起雙眼向天懇切的說話。他們再靠近些,無法明白他在說些什麼,他們輕輕地靠近並等他禱告結束。當那位禱告結束後,就站起來,向天城直奔。」
這是隱密處的第一個獎賞:透過禱告恩典臨到我們,聖潔成就在我們身上。希威森(Hewitson)說:「聖潔是一種思想的習慣,是常將神擺在我們眼前,天天不斷地與祂同行,在每一事上與祂同心同意。」為了達到不間斷的交通,西比斯(Richard Sibbes)提醒我們:「如同信心是一種恩典,禱告也是一種義務。藉著禱告操練靈裏的諸般恩惠。」弗拉維(Flavel)認同這個看法,他寫道:「你要竭力操練禱告到超越的地步,因為沒有禱告,裏面的恩典和外面的事奉就不能有所成就。」培立基(Berridge)宣告:「所有的衰退都起始於內室的衰退。沒有在暗中與神的交談,我們的心靈就不會長進,缺少禱告,我們的靈命就不會有更新。我每次都從私禱中得著甦醒,雖然有時是帶著沉重或勉強的心情,但主憐憫我,樂意與我相會。」弗拉設(Fraser)也發表了同樣的見解:「我發現自己的長進或退後在於我的禱告增多或減少。」
若是禱告因著別的事工被攔阻,我們的心靈就有所虧損。亨利.馬丁(Henry Martyn)歎息道:「因忙於準備講章而缺少個人靈修和簡短的禱告,以至於靈裏和神變得相當生疏。」與神相交既是靈命長進的條件,也是屬靈生命一切恩典生根的土壤。若美德是人的作為,我們可以努力的一樣一樣的使之完美。但它們乃是聖靈的果子(單數)是在生命中一齊增長的。當沙菲亞(Philip Saphir)接受基督信仰時,他說:「我找到了一個信仰是給我全人的。」聖潔是完美的和諧,是心靈的「完整」。
當我們學習住在基督裏時,我們不要因在恩典上進步緩慢而灰心。在自然界裏面,生長的速度因物種而異,西比斯(Sibbes)將信徒的成聖進度和植物樹木成長相比:樹根是在冬天,樹葉是在夏天,種子則是在秋天生長的。第一種生長的好像很慢;第二種比較快;第三種飛快地成熟──只在初秋幾天之內,整片田地的殼類植物很快就熟了,其速度超過幾個禮拜的仲夏。
在與神相交時我們會發現祂屬性的完美,瞻仰祂我們的心靈就會被改變。聖潔就是模成基督的形像,這是藉著與祂有親密的相交才能得著的。
顯然的,這個領域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在這裏我們只列舉一二加以應用:
首先,禱告的習慣會產生平靜安穩的靈性。用本格(Bengel)的話說,「我們是在意識到神的同在中被建立起來的。」當我們瞻仰坐在寶座上的那一位的眼目時,我們靈裏的煩躁即被平息。埃及的法老王只不過是個噪音;死蔭的幽谷與讚美的歌聲相配。暴風雨會在我們的腳下咆哮,但我們頭上的天空是藍色的。我們是與基督同坐在屬天的地位上;我們是住在神的安息中。
黑利布頓(T.Halyburton)在臨終時說:「我躺在這裏,似乎是疼痛卻是沒有痛苦,似乎是軟弱卻是剛強。」當西久爾(Seguier),一位法國信徒被判死刑時,守衛譏諷式地問他覺得怎樣。他回答:「我的靈魂如同一個花園,滿了亭子和噴泉。」若非有些源自瑞士冰山的河流散發出冰涼清晰的空氣,在歐洲有些地方在仲夏是極其悶熱不能忍受的。同樣的,有一道生命的河從神和羔羊的寶座流出,使神的城歡喜。
泰勒(J.Taylor)說:「禱告平靜我們的心靈,平覆我們的思維,卸下我們的掛慮,安撫我們的風暴。」這也應用於次等層面。喬治穆勒在他的傳記中寫道:「過去的三天我與神的交通極少,因而靈裏非常軟弱。好幾次感到心裏的煩燥,願神在祂憐憫中幫助我有更多暗室裏的禱告。」
其次,常常禱告的人被教導生活在神的旨意中。換言之,生活在神旨意中的人必是個禱告的人,因所有的高尚品格的能力源自於平靜安穩。
禱告是宣告我們被造者對神的依靠。也是承認我們不屬於自己,乃是因被救贖而屬於神的兒子。拜烏斯教皇四世(Pope Pius IV)在聽到加爾文(Calvin)去世時說:「加爾文的能力在乎『財富和尊貴,在他眼中微不足道。』」
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在黑暗的非洲地土在他的日記上寫道:「我的耶穌,我的君王,我的生命,我的一切,我重新把自己全然奉獻給你。」
本格(Bengel)說:「我一切所是及所有的,在原則和實行方面,簡述一句──『我是主的所有物』,我的一切屬於基督,祂是我的救主,我的渴慕。除此以外我無別的榮耀,我毫無所求。……主耶穌,我為你而活,為你受苦,為你而死。無論死或生,我是你的。噢救主,永遠拯救我祝福我!」在他說完「我是你的」後,就把右手放在心上,來表明他全心獻上,然後就在耶穌裏睡了。
這些是真正被救贖者的態度,他們藉著禱告這樣宣稱承認。
在禱告中我們把自己獻給神,在祂光中向祂陳明我們的目的,接受祂的旨意教導。我們的思想和感覺排列成層,那些為神的榮耀的禱告排列在前,那些為滿足私慾的在後。生命中重大的決定就在當中預備妥當。
在禱告中,雅各成為以色列;在禱告中,但以理看見基督的日子而喜樂;在禱告中,大數的掃羅接受使命往外邦人那裏去;在禱告中,人子順服接受十字架。
然而我們生命的關鍵點不一定恰巧發生在那地那時刻的禱告場合。著名的物理學家黑赫茨(Helmholt)說,他最大的發現臨到他不是在實驗室,乃是在思想沒有牽掛地行走在鄉村路途中。雖然那時的發現不過是在腦海中的念頭,真正的產生是在實驗室裏。無論是在禱告或其他地方,生命的一些重大的決定無疑的是產生在安靜的時刻,性格在那些時候被塑造模成,行業被決定。
喬治穆勒在他的傳記中有一個感人的見證:「在我六十九年零四個月的基督徒生涯中,(1895年3月)當我藉著聖靈的教導及神的話,真誠忍耐地尋求明白神的旨意時,我就被正確的引導著。但若我在神前缺少誠實的心和正直的靈,或是沒有耐心等候祂的指引,或是我聽信人的話勝於神的話,我就作錯事。」
當我們在神前獻上禱告,向聖靈敞開心,順服裏面的感動時,神的能力就來帶領管理我們。我們天然人的計畫就會被撇在一邊,而來接受神對我們生活上的旨意。因為我們是被聖靈重生的,就讓聖靈來管束我們吧。「若我們活在聖靈裏,讓我們也行走在靈裏。」(加五25)
最後,藉著接受神的旨意,我們就會有更強烈的影響力,更能被神所用。莫他蘭博(Montalembert)有一次向拉可德瑞(Lacordaire)抱怨說:「人能為他人所作的何其少,最多能做的就是加增他的可憐。」誠然,我們用天然人的方法能達成的果效甚微,但藉著禱告能成就更大的事。「藉著禱告所能做的事,遠超過世人所能想像的。」禱告將神的全能帶到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祈求就得著,就有滿足的喜樂。一位英國學者告訴我們那些幫助他最多的不是聖經學者或是有口才的傳道人,而是那些與神同行聖潔的人,那些在無意中顯露出聖靈在他們身上所作的,沒有一點虛假卻有良善的品格。那些聖徒瞻仰基督直到他們被改變成祂的樣式;他們一直待在神的聖山直到那榮耀的光照在他們的額頭。傳說告訴我們,在賽爾特人(Celtic)中宣教的哥倫比亞(Columbia)葛洛因德(Groenendaal)的瑞斯博克(Ruysbroek)隱士,愛爾(Ayr)的威爾斯(John Welsh),還有許多其他的人,當他們禱告時,便進入那柔和的榮光中。這些傳說毫無疑問的是因為人們記得他們被改變的面容。
我看見一聖徒
你怎知他是聖徒?
我看見他像基督,
如此光芒,愛中充滿忍耐,
人性的敗壞成為他謙卑的根基。
當我們站在神的同在之中,一個被改變的生命不是惟一神賜給我們的禮物。當摩西從山上下來時,百姓看他容貌改變了;他手上還握著立約的法版,那是神藉著他向他們顯明的。他的祈求救了神的選民。當約翰.尼爾孫(John Nelson)聽見有人將約翰.衛斯理(JohnWesley)與同時代一位有講道恩賜的傳道人比較而貶損他時,這樣回答:「但那位有恩賜的傳道人沒有像衛斯理那樣等候在馬可樓。」就是等候在馬可樓才能得著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