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天的聖徒

第一部 信心事奉的見證人

壹、慕勒略傳
貳、慕勒日記精華摘要
第一章 早期的信仰光景
第二章 獻身傳道及信心生活
第三章 孤兒工作的開始(1835-1845年)
第四章 第二、三孤兒院的設立
第五章 建設五所孤兒院(1845-1870年)
第六章 個人事件
第七章 結語

第二部 戴德生屬靈生命的成長

前言
一、幼年生活1832-1849年(出生-17歲)
二、重生得救1849年(17歲)
三、蒙召1849年(17歲)
四、新生命的成長1850-1853年
五、磨練中信靠順服,生命不斷更新1854-1868年(22-36歲)
六、與主聯合,生命進深1869-1870年(37歲-38歲)
七、付代價挑重擔,不負神的重託1870-1898年(38-66歲)
八、成熟生命結碩果1898-1905年(66-73歲)

第三部 蓋恩夫人小傳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生平及經歷
第三章 得救與奉獻
第四章 熱心事奉及追求神
第五章 冷淡退後
第六章 家庭生活的逼迫
第七章 成為活水的江河
第八章 為耶穌被交於死地

自傳摘要

第四部 賓路易師母小傳

序言
一、我已分別你為聖
二、開始追求
三、得著能力作見證
四、結出許多子粒來
五、傳揚十字架
六、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
七、得以從死裏復活
八、被澆奠在壇上

二十世紀初,普世復興與賓路易師母十架信息

第二部 戴德生屬靈生命的成長

  一、 幼年生活 1832-1849年 (出生-17歲)

  「至於我和我的家必定事奉耶和華」(書二十四15)

  「接續祖先用清潔的良心事奉神」(提後一3)

  神在教會中所興起的器皿,往往是敬虔祖先在神面前祈禱的結果。這些人是教會的祝福,也是世人的祝福;這是最高貴的權利,也是沉重的責任。神差祂的獨生子降世,就是這個原則。摩西父母的敬虔,為以色列人產生了拯救的領袖,哈拿的祈禱,為以色列家興起了先知,這些都是有跡可循的。

  戴德生尚在母腹中,他的父母就將這個頭胎孩子獻給耶和華-出埃及記第十三章2節及民數記第三章41節,大意如下:「凡頭生的,都是我的。」「他們定要屬我。」「都分別為聖歸我。」5月21日,這位多蒙代禱的嬰孩出世了;命名為雅各(James記念曾祖及父)赫德生(Hudson記念母親)。到了中國以後,稱戴氏德生,以符中國人的習慣。

  戴德生生長在敬畏神的家庭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和屬靈訓練。每天早餐後和晚茶後有家庭禮拜,父親用切實簡易的話語給孩子們講解聖經,使他們能知能行。父親也常在晚禱時叫戴德生跪在身邊,用臂膀摟著他,將自己的心事細細向神吐露,為孩子做出禱告的榜樣,也自然地將他赤誠堅固的信仰播種在孩子心中。孩子稍長大,就每天自己在房中讀經、禱告。父母的愛和帶領,使戴德生從小學會親近神,順服神和順服父母。由於戴德生自幼體弱,母親在家中教他小學課程,但他從父母所學的,遠超過學校所能教的。

  他的父親常和愛主的朋友談到國外佈道的事,尤其注意中國的需要。他對於外國可怕的需要以及教會冷淡的態度甚為焦慮。想到中國有四萬萬人民,而傳福音的寥寥無幾,他感嘆說:「我們為什麼不派傳道人到中國去?這樣多的民眾,精明強幹博學的民族該成為我們當注意的目標啊!」德生在此時,即立志要來中國傳道。後來全家屢讀巴彼得的書《中國》,興趣更為濃厚。德生來華傳道之志益堅,父母擔心他身體軟弱,負不起出國傳道的重擔頗感憂慮,望其自動放棄。

  將兒女奉獻給神是極大的恩典,但將兒女養育成為神合用的器皿,更是世上最偉大的事業。戴德生父母的生命及教導,塑造了戴德生的品格。母親用愛輔導及訓練他,立好了正直行為的規範,父親用最嚴格的管教,訓練他成為順從,盡責,克己的性格,這些是戴德生後來成為「中國內地會」領袖的原因。

  【註:「關係我本身與神准許我的事,我欠我所敬愛的父母一筆說不盡的恩債。他們已進入永久的休息,但是他們行事為人的感化力永遠不會消滅!」-戴德生】

  他已十三歲了。因為學校改組,使他不能滿意,就在父親的藥店裏學生意。一面學生意,一面讀書。在那時,他的心清楚歸向主。他曾看到一張福音單張,內有一篇故事,講到一個低能的人,名叫約瑟,他只能抓住一點簡單的真理,天天說了又說:「是的,約瑟是個罪魁,但是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既是可信的祂豈不救約瑟嗎?」戴德生讀這單張時,他對於單純信仰恍然大悟,承認自己是個罪人,而誠心歸向神。此後他每日忙於功課和藥店的工作,也恢復幼時所學禱告讀經的習慣。

  但是這次屬靈的進步雖然是實在的,?是時冷時熱,忽得忽失。後來回顧,不敢絕對信為真的得救,因為他尚經不起世界的引誘,而重新陷入不信與愛世界的罪中。在十五歲時,他得到一個機會,進入一家銀行。行中人員都愛慕榮華富貴,鄙視宗教信仰。戴德生染著這種風氣,隨波逐流,又退步了。他自己的信中說:「我清楚記得,那時候我很愛錢財,駿馬,華屋,一心注意世界的快樂,羨慕和同事出去打獵。後來因眼病,不得不離開這銀行,這真是神的慈悲啊!」在另一封信裏他又說:「我當時把物質估計很高,忽略個人的禱告,厭煩教會的義務,從神的恩典中墜落了。但是神無窮的慈悲使我的眼睛害病,叫我不得不丟棄銀行職業。」

  那時候,因為常常失敗,疑團滿腹,處處失意,使戴德生痛苦極了。但是因有幾位認識主的至親之代禱,戴德生終於否極泰來,出死入生,轉禍為福。

下一篇  >>